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

2018-04-08张廷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平均分应用题题目

◎张廷新

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将数学知识转移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便不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难点难在何处,难点形成的原因,针对学习中困难所在,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一、教学生学会审题

应用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证明学生不会做,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当然还要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

二、遵循中年级学生认知及思维的发展规律

中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发展有其特殊性,上文提到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思维认知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促进其思维逻辑的转变。例如先前有一道题目,“一水果店昨天卖出苹果28千克,今天卖出32千克,问该水果店这两天一共卖出多少千克苹果?”这是一道最简单的数字模型应用题,低年级的学生只需列一表格即可算出,对于中年级学生更是不在话下,而当题目稍微转变一下,“一水果店周一卖出苹果20千克,周二比周一多5千克,周三比周二少7千克,周四又比周三多4千克,周五比周四多3千克,问该水果店这五天一共卖出苹果多少千克?”对于这类较为繁琐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表格,只需将每天卖出苹果的数量理清,即可解决。这样既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其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创建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有些数学题单凭对题目的解读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如果创立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思维的背景,那么就可以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题目的素材是学生熟悉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这种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亲切,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可以知道他们将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实践到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新型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欢迎,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让学生试听结合,用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这还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也会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摆脱思维定势

学生在应用题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出现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因为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例如,期末考试时,罗志同学语文、外语和科学三门成绩的平均分为76分,公布数学成绩以后,平均分上升了3分。求罗志同学数学成绩考了多少分?如果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已知罗志同学共考科目数量为4,如果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4门学科的总分减去其他3门学科的总分即可得到数学成绩的分数。由于4科平均分高出语文、外语、科学3科的平均分3分,那么4科平均分就是76+3=79分,4科总分则为79×4=316分,由此可以得出语文、外语和科学3门学科的总成绩应为76×3=228分,最后得出罗志的数学成绩应该是316-228=88分。

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考的角度:假设罗志同学数学成绩也是76分,那么4门学科的平均还是76分。然而实际上4科平均分高出3科平均分的分数正好可以分给每一科,使其各增加3分。这样多来的分数就是3×4=12分。到这里思路就豁然开朗,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就能轻易地算出罗志同学的数学成绩应该是76+3×4=88分。

五、适时提高应用题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有必要循序渐进的提高应用题的难度。首先,教师可以在应用题的题目中增加无用的干扰性因素,教会学生从中判断出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以解题。例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方面的应用题时,教师可增加关于计算边长的无用信息,发挥干扰作用,进而对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加以考察,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在后续复杂类型应用题解题中出现失误问题。

其次,教师为学生设置开放性较强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其质疑能力。例如,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将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位置互换,以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例题:“某幼儿园购买3个桌子和6把椅子,共花360元,其中一个桌子与两把椅子的价格相等,问桌子和椅子各多少元?”教师将题目改成:“已知每个桌子60元,每把椅子30元,某幼儿园拿出360元买桌椅,正好花完,问有几种购买方案?”基于此,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以激发,且在完成购买方案设计时,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应用题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来说,教师必须采取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利用多方面的条件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完成教学使命。

[1]董晓丽.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措施[J].读与写:上,下旬,2013(19)

[2]廖雪民.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2)

[3]叶伟波.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祖国,2017(7)

猜你喜欢

平均分应用题题目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平均分一半
走近打折应用题
一道不等式题目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