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要素探讨

2018-04-08徐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成员交流技能

◎徐晖

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就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以4~6人为一组组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合作思想为灵魂,以“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教学、个别指导有机结合,教师有计划地向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学习任务,指导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以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成了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宠儿”.但其大多流于形式,“假合作”、低效乃至无效现象仍普遍存在。如:合作学习中过多帮、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问题的设置缺乏思维的层次性;组织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内容选择不当;不和谐的课堂交往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它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从而产生更大的成功、更积极的关系和更好的心理调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准备

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操作性的合作学习还应准备一些器材;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要正确确立合作学习学什么,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所要学的内容达到一个怎样的认知程度。因此,首先要确立具有定向性、激励性和评价性作用的目标,抓住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切入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合作探究的核心。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调动思维,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

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综合性大的问题,教师还应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形式

在课堂中,不同的内容可以整合使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如操作性、探究性强的合作内容可以采用正式的合作小组,对于组内分工要求不高的内容则可采用非正式的合作小组合作或基于合作的小组.

三、分工

为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组员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教授的建议,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

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

检查者:负责保证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清楚地说出小组得出的答案或结论;

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

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

观察者:负责关注小组的活动情况,为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提供建议;

上述角色对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背景下,小组所有成员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角色职责,从而形成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由于小组内人数有限,有时一人可兼数职,但必须要保证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有任务。

四、情境

教师应设法将合作学习任务放到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如游戏、角色表演、团体竞赛、生活问题解决等。如前面所举的例。

五、教师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包括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等10个方面。合作技能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目标。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需要教师平时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应培养小组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学会小组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六、独立性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坐冷板凳,或者交流偏离方向、不着边际的现象,从而使合作交流流于形式,体现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因此,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为后面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于是就有话可说,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合作学习的轨迹是: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或形成新的问题——独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库。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使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呈螺旋上升,合作学习是知识与经验共享、升华的高效手段。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讨论、合作、互助”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讨论式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质疑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辨证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78.

[2]张伟刚,孙文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2:150.

猜你喜欢

成员交流技能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