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数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2018-04-08石维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图形习惯

◎石维霞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意味着跨入全新的学习领域,也面临着诸多变化,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大,教学课时增多,学生需要在课堂中接受更多的知识,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教育教学衔接的关键阶段,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但目前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衔接教学,使得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成绩差强人意。因此,如何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究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更快理解

七年级的数学教学通常是在小学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与七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有重合或者关联的内容,要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从六年级的基础内容出发过渡到七年级的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帮助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以《截一个几何体》为例,小学在教授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仅在直观形象上对其简单的进行介绍,而在初中教学中,学生要做到对空间与图形抽象化逻辑推理的论证,如,教师让学生回忆正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图形,猜想如果用一个平面去切这个正方体,这个截面会是什么图形,学生通过回忆之前学过的图形知识,了解了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很快得出了截面图形的形状。这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熟悉印象,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逐步推进教学进程

学生刚刚从六年级升入七年级,还具备较强的直观、形象的思维模式,而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具抽象性,就需要学生向抽象的思维模式转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充分重视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并从中汲取经验和优势,与初中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实行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因材施教、合理教学。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过渡,进而推进七年级数学的教学进程。

例如,在教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采用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字母代替数字进行讲解,如,教授有理数加法法则:a+b,若a=0,b为任意数,则a+b=b;减法法则: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除法法则:。这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推进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养成了一定的答题、解题等一定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和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完全相适应。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做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让学生保持原有的和课程学习相适应的优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进或者摒弃和课程学习不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全新的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建立错题本等,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授《代数式》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教学,如,以小学六年级《式子与方程》为例,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用字母表示求式子的值,当a=5,b=8时,则15a+b=15×5+8=83。所以,在教授代数式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字母表示数值进行计算,如,某游乐场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人5元,一个班有x教师,y名学生,则该班要付多少钱?若该班有2名教师,10名学生,那么他们要付多少钱?这样学生便能根据习惯将数值与字母结合,并计算出答案。这样,教师通过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探究,提高了学生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实现七年级数学的有效衔接是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更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现小、初中有效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有效衔接出发,将小学和七年级数学完美衔接起来,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转变思维方式,更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实现平稳过渡,进而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陆鹏.关于七年级和六年级数学学习衔接问题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36):40.

[2]徐艳琼.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衔接性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图形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上课好习惯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