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
2018-04-08郑建
◎郑建
生活化思维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特点与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件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让学生直接参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兴趣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潜能,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发育的重要时期,对外界事物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事件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这一节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成长的轨迹,制作一些合影,以展示自己与伙伴之间的友情,在课堂中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出来。通过对这些照片的播放,能够带给学生很多优美的会议,还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注意力,消除枯燥的课堂气氛,为以后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新课改下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就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变被动与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设知识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由教师来给出问题的答案。在提问与探讨中不断地得出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用提问代替讲解,通过创设提问、回答、讲解的教学情境,促成师生之间的双向课堂教学讯息交流。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启示。然而,教材中的案例有时不够切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脱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网络交往情景剧,让学生演绎网络交往中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生动活泼的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性的认识,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三、精选生活化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挑选比较合理的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指导的地位,只有合适的案例才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还要注意课外的搜集,并把它们进行一定的修改润色,甚至是自己直接编写案例都可以,只要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都可以拿来运用,教师要注意运用课本里优秀的案例。比如学习“教师伴我成长”这节内容,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案例:“在上课时,教师在前面正在用心地讲课,然而身为班干部的小徐却不停地和周围其他学生偷偷地说话,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这时教师就罚小徐同学站着听课,然而他却没有那么去做,双方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推测下案例中的教师会怎么做以及揣摩下小徐的内心。最后,教师就可以与学生深入沟通,教师要以学生的观点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
四、讨论生活热点问题
讨论可以有效的活跃学习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对于挖掘学生潜力,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等作用,并且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会促进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比如在进行《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情,让学生就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比如班级中有的学生认为“个性特长是自己发展的事情。”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个性特长在集体中才能进行觉醒和完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解对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开展“‘我’和集体那个更重要”的辩论比赛,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相互辩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辩论比赛的意义是让学生在资料收集,辩论思考中,深刻地体会到“我”和集体的辩证发展关系,真正地理解“我”和集体的意义。
五、开展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生活化实践活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将知识延伸到课堂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能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梳理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生命的思考”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震纪念馆。学生一边参观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一边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并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实践活动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学习的枯燥,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收获了课本之外的独特体会。
结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相关的教学人员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学会做人,更好地发挥其德育课程的魅力。
[1]李语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析[J].广西教育,2017(33):115-115.
[2]王礼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7(30):182-182.
[3]夏宇薇.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设想[J].才智,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