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让赏识教育深入课堂

2018-04-08李海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育者老师孩子

◎李海燕

家喻户晓的赏识教育最初是由一个父亲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中发现和诞生的,逐渐推广到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即孩子的教育中,以及到社会的人际关系中。赏识教育在实践中证明了,发现赏识教育的原创者周弘,他在发现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是在发现生命,发现生命与生命之间联结的奥秘,用他自己的话说,赏识教育是他和他女儿用生命共同熬出来的,以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这是一种对于生命探索的结晶。就赏识教育本身而言,是以人性为基础,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的教育。这是一种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扎实的实践经验的教育。以下分别来阐述赏识教育深入课堂的必要性及实践方法。

一、赏识教育深入课堂的重要意义

1.就赏识教育的来源来看,这是一种有科学理论依据的教育。这种教育源于生活中的实例,同时也是古今中外教育之大集。原创者周弘结合自己女儿的实例,认真学习研究了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爱因斯坦、卡耐基、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学习研究了孔子、老子、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学习研究了上海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顾瑞荣老师的“学习革命”、南通李右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南京斯霞老师的“母爱教育”、四川李锁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老师的“情感教育”,以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老师的系列研究成果。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其深入课堂的必要条件之一。

2.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积极健康心态的形成,必然伴随“自信”二字,而“自信”的培养源于客体得到他人肯定及自我肯定。也即,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好像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而赏识教育恰恰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被他人肯定、自我肯定的教育。

3.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周弘先生伴随着女儿周婷婷1980年到2000年的成长历程,他在教育的旅途上已经跋涉了整整20个年头。周弘先生20年的教育实践,经历四次拓展:1、从哑女到“神童”2、从一个周婷婷到一批“周婷婷3、从聋童教育到健全儿童教育”4、从儿童教育到终生教育。实践证明了并将继续证明着赏识教育这一理论的教育意义。

二如何让赏识教育深入课堂

小学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用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要用赏识、赞扬的态度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孩子更是如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学生爱思考问题,有的学生会写,因此,老师应善于赏识,那么赏识从哪儿来?赏识的本质就是“爱”,在教师真诚实意的“爱”的教育下,赏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赏识学生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老师随时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这一标准评价学生,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学生都很棒。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赏识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面对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的个性回答,要善于捕捉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美。

3.教师要表达对学生的“赏识心” 赏识教育实质上要出现的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著名心里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作为教育者,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学生。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所以,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转变以往的陈规旧习成就了赏识的魅力。

(1)表达赏识的语言。周弘曾对自己感悟到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最初的概括——教育孩子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永远坚信孩子们!作为教师也应在“行”的教育理念里,使用典型的教育语言: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老师相信你是最优秀的……给予学生心灵上的认可与支持,在学生总是处在体验成功心理的情境中。

(2)发出赏识信号。赏识的过程是被称为感动的过程。赏识教育是教学相长、享受生命、互相感动、共同成长的过程。作为老师应该赏识学生,哪怕微不足道的闪光或长处.在使用赏识语言的同时,发出赏识信号——竖起大姆指、鼓掌、拍拍肩膀、握握手等等。让学生在老师真诚的理解与鼓励中感动着、奋进着。

4.反思自我 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殊性造就了它工作的反复性与复杂性,面对赏识教育,作为每个教育者很难时时、处处、事事保持一颗赏识的心去正确的实行赏识教育。当赏识过程中出现赏识不下去时应该怎么办呢?周弘老师曾作过这样一个比方,孩子是一块田地,如果付出的劳动不能获得收获必须从农民身上寻找责任。同样地,教育者也要将责任扛在自己身上。当我们预期的效果并未能如愿实现而是出现问题的“反复”或“反弹”时,无论基于怎样的问题都应该从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开始,珍藏洛克的“白板说”,这样才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孩子“行”,对孩子的赏识才能进行到底。尽管最终结果做到什么程度,是由诸多条件和合而成,但唯有反思自己,对孩子始终保持信任与赏识才是赏识教育得以实现和成功的唯一途径。

针对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文献[1]的测量方法为参考,设计了测量链路,研究了互调发射测量数据随被测发射机与干扰信号源间链路衰减量变化的规律,提出了通过调节测量链路衰减量以实现互调发射抑制比的精确测量方法.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操作性较好,能够准确测量多种类型的互调发射抑制比,易于实现自动化测量.

5.警惕走入赏识的误区

(1)方法上的误区,①人们往往被赏识教育中的“赏识”呼声所陶醉,却在主观上与批评惩罚隔离。事实上,实践证明,赏识教育不仅不否认批评、惩罚、而且认为只要摆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大胆地批评、惩罚,使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转化为周弘赏识教育性质之一“好朋友的提醒”。即对人性的潜能赏识了,通过具体的事情发现,然后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受教育者自身的良知得到了激发,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不对事”的“事”即人的错误行为,教育者对此心中非常清晰,“不对事”并不回避,而是要善于建设性地提出批评,朋友般的中肯。所以,教师批评时讲究点“幽默”,而且要在充分鼓励的前提下批评,转化表达批评的方式—“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或者“太好了,还可以更好吗?”②即把赏识简单等同于表扬。周弘将赏识教育中的“赏识”描述为:“赏识是看得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赏识教育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表扬相混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以下要谈到的目标上的误区。

(2)目标上的误区,即把赏识的目标定于狭隘的成功,诸如100分,第一、上名牌大学等等。实质上,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成功应该是全面的成功,成功的目标不能下得太低,看得太狭隘。真正的、全面的成功应该是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所以,教育应该避免对事不对人,分数好了就赏识,分数不好就不赏识,这种是赏识分数而非孩子的错误。实行赏识教育时要放弃原有功利心,建立对人不对事的赏识,变“目中有分”为“目中有人”,变“以分为本”为“以人为本”,把挑剔的目光变为欣赏的目光,把讽刺否定的语言变为赞扬的语言,爱的鼓励就出现了。

总而言之,赏识不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思想观念,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以及心态。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那么重要,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让我们每一个身处教育的老师,带着坚定的信念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说:

赏识你的学生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欣赏孩子的长处

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

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并真诚地帮助他们

奇迹一定会发生

把最美的笑容送给学生

让学生也绽开笑容

把最真挚的目光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信任

把最动听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让学生在喜悦中不断进步……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出版地: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出版地:海南出版社2003

[3]杨瑞清.学会赏识快乐成长.出版地:中国教育论谈 2005

猜你喜欢

教育者老师孩子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