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 优化课堂小结
2018-04-08周宁
◎周宁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之画龙点睛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不但起到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更是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
明代学者谢榛也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局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画龙点睛式的课堂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要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就要建立科学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模式,而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小结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是将主题置于最中心,用线条和图画进行分支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把握了知识结构的全局,整理了知识的框架,还通过不断的添加分支,把握了细节。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核心知识,培养核心素养;构建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应用能力;有效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效率。
一、聚焦核心知识,培养核心素养
新授课的课堂小结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路径,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这一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一些围绕核心知识点构建的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通过构思符合自己认知规律和独特形式的思维导图结束本节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并应用于实践,又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指导学生的信息活动。
学生在课堂小结制作思维导图时,会涉及到如何快速的阅读并捕获关键信息,特别是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将学生所学知识从初步雏形概念过渡到横向拓宽,纵向深化的思维联系,这是理性思维发展的一个飞跃过程,符合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即智能型学生的需要。
二、构建知识网络,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构建和归纳总结是课堂小结的主要特点。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课堂小结时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简洁准确的思维导图语言、文字、图形对一节课或几个关键知识点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关键词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点连接线引导联想,扩大认知范围,这样的小结能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实质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所学知识的系统性。特别是关键词结构图的可伸缩性,它既顺应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又通过比较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从而为促进知识的融汇贯通创造极其有利的条件,达到优化知识结构的效果。
三、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法是将知识关联进行了具体化、形象化。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小结的教学设计,既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会促成师生对形成性观念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学习过程和运用需要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在应用方面的灵活操作。
在学生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展开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联想,结合所学的知识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以培养自主选择、理性思考、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思考从而促进理性思维的发展,并能应对各种复杂开放性的现实情境。课堂小结可以根据核心知识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进行结合的情境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学科知识和技能与问题情境关联起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并能够把这些方法和方案运用到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面对的情境问题,把抽象和概括的知识、方法等实践化,以切实实现学科与生活的关联、与社会的关联、与个体现实的关联,从而提升剖析案例意识,发展实践应用能力。
四、有效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效率
结构严谨周密,消除疏漏和误区是课堂小结的基本要求。课堂小结既要体现针对性原则,又要体现周密性原则。通过学生整理和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具备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全面到位。比较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慨括出整体的网络。这些知识如果在学生头脑中零碎或杂乱无章时,无论从记忆或思维的角度考虑都会起阻碍作用,只有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才能变得完整、牢固。课堂小结中抓住分散的知识进行比较联系,可以从中找出不同物质的横向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英].东尼.博赞 巴利博赞 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4
[2]李立申.浅谈课堂小结[J]吉林教育;2009(10)
[3]叶圣甫.加强数学教育培养创新思维——谈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8)
[4]李涛.浅谈课堂小结的重要性[J]《衡水师专学报》2003(2)
[5]张忠艳.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2017(5)
[6]南京市天景山小学“友善用脑”课题组《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