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4-08蒙治利
◎蒙治利
创新思维是打破固定的传统思维方式,提出新的思考、新的假想、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现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都依靠着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那么创新型人才也就变得炙手可热。根据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学校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应丰富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物理的奥秘。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借鉴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师的职能,创新其教学观念
在创新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创新思想,把创新理念传递给学生,才能够有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一般是被动的听,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应付考试,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创新的教学理念则是将学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不依赖于教材展开教育活动,而是注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后,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教学方式,不应仅限于教材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自己找到不会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一步步的独立的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学会知识。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主动的去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开,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式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因材施教必不可少。人的思维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求同就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经验,求异则是把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无疑应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即敢于大胆质疑。教师还应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散思维的平台,营造共同探究、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从而使学生不断涌现“求异”想法。来自老师的肯定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教师的引导、激发、鼓励、肯定对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在这方面多加探索,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被唤起,创新思维就会得到发展。
三、创新的物理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物理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在上课前对将要进行的实验作严密的检查、精妙的设计以防止在教学中出现疏漏,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初三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边学边做实验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率,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
物理教师须具备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发生了变革,仅用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的时代已经结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例如,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直观地反映出它的工作过程,每个冲程的工作特点一目了然。
2.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充分注重课堂教学、物理实验以及课外活动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到精心设计创造性教案。中学物理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启发学生探求物理的力法和思维,
在课内,精心设计发散型问题,精心构建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发散型物理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向多角度多例面发展,在课余作业布置上教师应着重设计具有发散性、创造性的思考练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怀疑探奇索引,寻根问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实验及课外活动中,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从中寻觅和探索物理的奥秘。举个例子,幼女曾报名参加过一个思维训练营,某题如下:你能用最快的时间把冰变成水吗?小朋友各抒己见,有说太阳晒的,有用火烤的,也有说放到一大桶开水里等等,但老师给出的答案却是将“冰”字的两点水擦掉,就能很快变成“水”了。听到这个,我觉得已经无话可说了,我只能将其定义为文字游戏,而不能称为创新思维培养,有时反而扰乱了思维的纯洁性。
创新思维有其特质,一般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及敏感性,以上例子完全没有流畅性可言,如果要说到变通性,只能认为其思维法则要求在现象与抽象两个完全无关的领域之间无规则跳动,根本不具备变通性。
四、需补充注意的一此问题
1.避免以课堂的无序为课堂气氛活跃,不可忽视教师的导。
2.课外活动的设计要科学周全,一些有危险因素的活动应注意安全。
3.考察创新性思维课的效果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考试成绩,而应看综合成绩和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在随时随刻,无处不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合理的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情境,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就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参与精神,就能使学生处于激活状态,就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2].杨雁斌《创新思维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阎立钦《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