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色彩构成课程美育实践初探

2018-04-08于舒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配色美育色彩

◎于舒婷

色彩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之一。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时期创立该课程至今,色彩构成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百年时光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理论的发展日臻完善。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同时也为色彩构成课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色彩构成课程简介

色彩构成课程用科学分析的方法、色彩设计形式美法则以及色彩生理及心理学的角度,通过色彩的设计训练,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提高他们的色彩鉴赏能力及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从而提高他们的色彩设计能力,并且能在设计创作实践中呈现出来。其内容包括对色彩的基础理论、设计理论的学习理解以及色彩设计实践的表现等。[1]它是站在一个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分析色彩,研究看似感性的色彩搭配背后的理性因素,揭示色彩奥秘的课程。学好色彩构成,对于设计专业学生开展设计项目,合理运用色彩构成规律搭配色彩,甚至通过色彩搭配设计提高审美能力,以及通过色彩影响受众心理,达到设计目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色彩构成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许多设计院校中,色彩构成课程常采用教师多媒体授课和学生颜料手绘的方式进行。通过颜料认识、手绘上色等方法,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丰富变化和调和,让学生理解不同色彩之间的色彩关系,但是对于学习能力平平、没有绘画基础且性格活泼的中职学生而言,教学手段上还是略显平淡。

三、数字化及互联网与的色彩构成课程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平面设计专业常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项目中,许多项目要求最终结果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呈现;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更多的设计作品都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并在移动媒体上迅速传播,因此,色彩构成课程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势在必行。

再则,互联网上传播的所有图形图像均遵循RGB的色彩模式(即遵循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的加色混合模式,色彩越混合明度越高),而颜料调制、手绘上色的作品均遵循CMYK的色彩模式(即遵循色料三原色:红黄蓝的减色混合模式,色彩越混合明度越低),二者在色彩混合规律上、色彩呈现上都存在差异。因此,采用数字化的色彩构成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RGB模式下的色彩混合规律,从而更好地对接学生的设计项目实践。

数字化及互联网与色彩构成课程的结合,一方面,教师上课时,可以更多地采用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比如采用Photoshop软件,对RGB色彩模式的混合规律作出演示、对色彩进行提取、迅速完成多种色彩搭配方案的尝试。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的演示,进行临摹,甚至可以创意出更多的色彩搭配组合,并可以很方便地将这样的色彩搭配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互联网环境下色彩构成课程中的美育实践

互联网的应用,为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让色彩构成课程呈现出新的教学手段,因此色彩构成课程也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美育”的实践阵地。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前,互联网上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配色网站,各有特色,能够极大的促进色彩构成教学,提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简单易行又有趣,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色彩构成的学习难度,例如:

i)Adobe Color CC网站(https://color.adobe.com),可以设定配色规则,并选取某一中色彩,网站中实时对选定的色彩做相应的色彩搭配。选定的色彩发生变化时,它的配色方案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样便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配色方案学习。

ii)Design-seeds网站(http://www.design-seeds.com),可以根据摄影图片分析、提取色彩,并完成和谐的配色方案。学生们刚开始进行色彩搭配时,往往会觉得很茫然,有的甚至不知所措,而这个网站则提供给学生色彩提取方案,它将优秀的色彩搭配画面直接解构,学生可以使用这些色彩进行色彩重构的练习。

iii)Color Scapce网站(https://mycolor.space),只需要学生选择某一种主色,即可自动生成辅助色的搭配方案。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主色和辅助色在配色应用上的关系,避免在实际的配色实践中,产生色彩的混乱。

iv)itmeo网站(http://webgradients.com),这是一个渐变配色方案的网站。在设计实践中,学生常常需要使用到渐变色,这个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渐变配色方案,加深了学生对渐变色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网站提供的在线配色方案,解决了刚开始学习配色时,学生对色彩把握度不够,或者审美能力不足时,色彩搭配不和谐的问题;并可以对学生的色彩搭配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从而将对学生的美育寓于无形的色彩构成教学中。

2.移动互联网教学APP促进色彩构成的美育教学

目前一些APP,如“学习通”等,可以有效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将教学资料,包括课件、视音频、图片等上传至APP,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查阅资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实现与教师的互动和答疑解惑。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统计的数据,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重难点掌握程度,从而更精确地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性,也同时为美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3.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建构主义美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教师所教,而是学生自己在大脑中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人的建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也不同。[2]互联网环境下,对于资讯的获得更加的方便,优秀的设计网站非常多,都可以成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进行美育,建构知识体系的重要阵地。

互联网+美育,不仅可以延续传统授课方式的优点,还增加了示范和互动,丰富了教学方法,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1]王庆武,史立秋,鲁静茹.色彩构成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28卷第2期.

[2]刘丽静.“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美育与科学教育有效融合的新途径初探[J].考试周刊,2017年第83期.

猜你喜欢

配色美育色彩
《基于季节变化的室内软装色彩搭配研究》插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寻找古意的配色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MIX&MATCH 清甜一夏 彩妆配色新风潮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神奇的色彩(上)
美育教师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