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一弛:激扬英语课堂思维力
——例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2018-04-08赵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开放性文本阅读教学

◎赵青

一、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进行的一次的对话。《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鼓励教师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教师设计的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应有利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发展。所以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运用开放性问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顺利并深入开展教学活动。

二、当前阅读任务设计存在的问题

不容乐观的是在平常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采取自下而上阅读教学法,先逐一扫清对学生阅读构成障碍的生词和句型,再就整体理解文章设计部分教学任务,如判断正误和回答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往往停留在表层的信息检测题,没有超越文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疑处于被动的受教状态,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剥夺了学生批判地与作者进行二次对话的机会。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标准解读不深入 《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阅读技能目标要求,初中毕业时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等。多数教师没有仔细阅读课程标准,少有的只是翻阅几遍,没有进行深入的解读。渐而导致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简单、被动。

2.文本解读不透彻 教师在阅读课堂设计单一、浅层次的任务,往往疏于对阅读文本的透彻解读。没有跳出文本的的高度,只是单一的在无语境或伪语境下教授单词、短语和句型,缺乏逆向思维。割裂了原本生动的整体语篇,变得枯燥乏味,继而课堂气氛每况愈下,学生学习兴趣渐而淡之。

3.阅读定位不准确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中的“瓶颈”,课堂上往往会“留白”。所谓“留白”,即学生安静思考。不少教师往往打断学生思维,以防教学气氛沉闷。殊不知阅读课堂本该放手学生静心阅读思考。教师适时“留白”是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解码的保障。

三、张弛有道,寻找阅读教学开放性问题设计途径

1.巧用头脑风暴,激活原有图式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既注重思维的发散性,也强调逻辑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头脑风暴,能让学生在自由愉快和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激活原有图示,以期收货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2.插上想象翅膀,飞翔思维模式 有了想象,思维便是灵动跳跃的。开放性问题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答案,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更加开放地看待世界,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地进入某个主题,更深入地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使得问题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无疑是开拓学生思维的良策。

3.依托问题跳板,跃出课堂条框 一堂好的阅读课,能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学生则能动地用英语做事情,不受课堂条框限制。教师设计得当的问题,是师生进行双边交流的纽带,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所以教师设计适当的开放性问题情景,以问引思,以问促思,便能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4.重审文本标题,领悟作者用意 阅读文本往往带有标题或相应插图,但不少教师并未对此引起重视,很少引导学生读后逆向思维作者所设该标题的意义。究其原因有三:首先他们没有重新利用标题的意识;其次他们认为学生已理解标题的意思,无须再加以利用;再者就是自身水平难以达到,不知从何处入手。

四、开放性问题设计中的注意点

开放性问题设计如若得巧得当则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若没有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和文本特点,课堂就会冷场,变成教学活动开展的瓶颈。因此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激励为主,评价为辅 教师利用头脑风暴进行教学中,应尽量不提出批判性意见或暂缓评价,认真对待学生任何想法,并积极鼓励,多多益善。活动结束时,则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2.诱发为先,忌直贵曲 好的设计开放性问题,犹如“惊风乱搜芙蓉水”,能激发思维火花,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能引人深思,宛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直白的提问只是信息检测,学生思考的空间小。

3.以本为本,知行合一 阅读后的拓展必须基于文本,在学生充分领悟文本思想内涵的前提下,教师设置与文本主题贴切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基于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其目的是使学生讲文本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语用的高度,做到知行合一。

4.体验为重,渐次深入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英语课程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束语

学生阅读是学生以文本为依托,汲取信息,主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扬学生思维,开拓视野,为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搭建桥梁,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着眼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和思维的兴奋点上。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擦亮慧眼,做个有心人,不断探索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和收效,使得自己的教学更富多元化和时代性。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顾海燕:《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提问》,《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3

[3]杨行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深层问题设计例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11

[4]陈凤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06

猜你喜欢

开放性文本阅读教学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寻求开放性道路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