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互联网+美育”实践研究的调研分析
2018-04-08曾小明梁月吴杏
◎曾小明 梁月 吴杏
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美育和“互联网+”二者的领域和概念等方面虽然存在着不同,但是却有着相同的使命,中职“互联网+美育”实践研究,也是比较新的研究,其在一方面而言是中等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是促使中职学生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和对人才加以全面培养的需要,这就需要在研究的重视对其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关注和解决,促使中职互联网+美育得到更好的实践和应用。
二、调研结果统计
我们选取调查问卷中的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并得出结果,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问卷与调查法、技术方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式进行具体研究,其中在问卷调查的时候,主要发放和收回有效问卷共269份,对其中的问卷回答情况等加以分析之后,进行报告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学校的美育理念是否确立问题,美育理念已经确立选项所占据的比例为44%,其次是美育理念仍然在考虑的过程中,这一回答占据的比例主要为32%。
2.学校的美育教学整体现状在问卷调查中主要显示为现状乐观占据的比例为30.4%,而有待改善占据的比例显示为30.4%,学校的美育工作考核机制在问卷调查中显示有待完善占据的比例为34.9%;
3.学校互联网使用培训情况显示学校对互联网使用进行了简单培训选项占据的比例为40.9%,学校的互联网教学设施完善度问题中,不完善选项占据的比例最多为23.8%,学校的互联网教学理念是否确立问题中还在思考中选项占据的比例为11%;
4.学校对教师美育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态度不完全支持选项占据的比例为7%,教师对互联网教学的认知度有5%的教师认为是比较低的,而还有2%的教师持有不认可的态度;
5.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美育认知度不完全认知美育选项占据的比例为22.5%,而不了解美育的教师占据的比例为14.5%。
6.在学生对学校美育教学的认知度问题中,部分认知学校美育选项占据的比例为23.8%。对学校美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整体水平认可度C选项部分认可学校美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整体水平和D选项不认可学校美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整体水平占据的比例是相同的,其占据的比例主要为7.8%。
三、调研分析与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的结果分析出在新形势下,美育工作在具体运行中中,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互联网与美育教育衔接不够,在近年来,国内多数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开展,并且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其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财力等都是比较多的,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硬件平台与相应的软件平台等已经搭建完成,系统也完全投入运行,但是其和预期的效果相比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主要是在进行建设处理的时候,其中主要在平台中的投入力度相对比较大,而并没有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比较大的便利,系统在具体运行的时候,没有能够和用户之间加以融合。
第二是对互联网的使用引导方面存在着不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民中的学生群体所占据的比例是最高的,学生逐渐成为互联网络的第一用户群体,互联网在促使人们的生活比较便利的情况下,也给人们造成一定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学生在互联网络应用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出现沉溺于网游的情况,而低头族等一系列贬义新生词汇不断产生,互联网络对于传统教育也具有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第三是中职学校美育教育发展不平衡情况比较突出,在近些年以来,社会各界在共同努力之后,学校的美育取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其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产生比较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学校教育当中的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在进行美育应用的时候,其对美育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在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的时候,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需美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教育学》指出:“学校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以及各种人际关系都有德育的潜在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教育。”学校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在实施美育中,把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统一起来,做到整洁、协调、美观,富有人文气息,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
第二,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教师的工作是富于创造性的,是与培育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工作,是育人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交流情感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在教育中,“教师具有明显的典范性和感召力。”在实施审美教育中,教师的审美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劣。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有赖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个体方面的审美素养。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有助于实现学校审美教育目标;
第三,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美育网络资源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用好互联网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美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
[1]义务教育“互联网+美育”应用座谈会暨“新华美育微课程创研基地”授牌.曹永辉 主编,西安年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263,年鉴.
[2]张建,陈本友.以手机为终端的“互联网 +”移动美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5):109-116+162.
[3]张译元.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探索[J].大学教育,2017(0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