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018-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佳句春姑娘笔者

不少学生一听到教师说写作文就愁眉不展,一拿起笔来就觉得无话可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自身一些粗浅的做法介绍如下,以就教于同仁。

一、观察生活,以说促写

笔者认为,学生咬断笔杆也写不出一段话来,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没有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不仅为作文提供事实材料,还能丰富作者的情感和认识。今年新春伊始,万物萌发,草长莺飞。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笔者把学生带到了校园边的田野中,学生议论纷纷,不知笔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答一个名词。”“春天!”“春天在哪里?”“在我们眼前”“在青草上”“在绿水里”——“下面,请同学们各自去寻找你眼中的春天,看到能不能听到春姑娘的脚步,看到春姑娘的倩影!”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凝眸静观,有的指指点点,有的欢呼雀跃。

第二天的作文课上,笔者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眼中的春天,要求选取一个局部或侧面,具体细致,形象生动。学生争先恐后,踊跃登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萌芽的小草,翻飞的乳燕——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个精妙的句子,从他们嘴里缓缓流出。接下来,笔者以“春”为话题,让学生作文。学生或叙述议论,或描写抒情,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作文。

这次作文实践,通过细致观察,以说促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陶冶了学生的灵性,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读写结合,拓展激趣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形象准确地揭示了“读”和“写”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语文教材的课文,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当今社会发展与人们生产生活相结合,文质兼美。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内容上的分析鉴赏,而忽视了作文中的学习借鉴。如果将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作文的角度汲取丰富的营养,或联想、想象,或模仿、借鉴、创新,定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后,笔者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于勒叔叔后来的命运可能是怎样的?一问激起热烈的讨论后,笔者又适时布置了这样一个片段作文: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结果,有的学生写于勒破了产,穷困潦倒,乞讨回到老家,找兄弟侄儿救助;有的学生写于勒生意成功,衣锦还乡;有的学生写于勒因朋友相助,发了大财,不愿回乡,“我”碰到他后他也不愿相认……

这次读写结合的片段作文,由阅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激起了学生的作文热情,激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大都能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创造性描绘,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三、认真改评,重在激励

作文批改和评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指出学生作文的缺点,更主要地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从而产生新的写作欲望。

笔者在批改作文时,总用放大镜找优点,大到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小到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在写得好的地方划上波浪线,在眉批、横批和尾批中大加赞赏。

在评讲的时候,笔者把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作为重点。在分析作文题目、师生共同审题后,依次进行“佳篇欣赏”“佳段欣赏”“佳句欣赏”三个板块的评讲,并让学生在课后把这些佳篇佳段佳句用方格稿纸工整地誊写下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作文欣赏”专栏里。

每学期期末放假前的两周,笔者将该学期的佳篇、佳段、佳句分类整理,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佳作”,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写作兴趣倍增。

总之,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粗浅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肯动脑筋,多加实践,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佳句春姑娘笔者
可爱的春姑娘
老师,别走……
春姑娘休假了
好词佳句大翻身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春姑娘来了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上)
《梁东兄置助听器得佳句,余和之》
拜谒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