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研究
2018-04-07周振强
◎周振强 荣 巧
目前,问题学生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更为叛逆,更想展现自己的个性,如果教师和家长所使用的教育方法不当,会让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的抵触心理,最终酿成大祸。如何对问题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转化,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提高学习成绩,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更为深入的探索。
一、问题生的特征
1.大都是独生子女
除了部分来自于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差之外,其余的问题生通常家庭条件优越,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过,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学校与家庭,活动模式较为单一,与他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交往,很少有人愿意与他们过多接触。而处在这种单一、封闭的生活环境中,学生的自制力通常比较差,性格孤僻,在生活和学习中自由散漫。具体主要表现在:(1)比较贪玩,而且懒惰,在面对他人的时候不够诚实;(2)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对于学习活动没有兴趣,在受到批评后经常会直接顶撞教师;(3)平时在言语上不拘小节,不懂文明礼貌,情绪不够稳定,经常比较激动;(4)对于家长和教师抱着一种怀疑以及不信任的态度;(5)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2.并未丧失本真品质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他们的本性以及内在向上的特征并不会由于性格或者学习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淹没。实际上,这部分问题生感情更为真挚,为人也比较直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们对身边的人,特别是教师和同学,抱有真挚、简单的爱,往往不会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敢闯敢说的特点;(2)他们嫉恶如仇,为人仗义,在同学有困难或者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时,他们会主动伸出援手;(3)虽然他们并未将自己的心思过多的放在学习上,但是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4)心理素质比较好,他们长期处在弱势状态,心理承受能力更强。通过对问题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心理因素或者学习上的缺点,并不是道德上的缺陷。这就需要找出问题生的成因,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引导,使其实现转化。
二、问题生的成因
1.家庭教育问题
学生的成长过程无法离开家庭教育的培养与熏陶,而问题生的出现在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1)一部分学生从农村来到城市,家庭条件不好使他们感到自卑,不愿与人接触,在出现问题之后只会自己憋在心里。这部分学生显得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心理问题的长期积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成为问题生;(2)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富裕,而家长经常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更无从谈及对孩子的教育。这些父母通常会以金钱和物质当作给孩子的补偿,而物质会促进学生形成虚荣心,不愿与他人真心接触,显得不自信,对其他人不信任。这两种原因形成的问题学生,其实都需要他人给予内心的关爱,属于中学阶段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引导对象。
2.学生个人原因
因为家庭教育不够到位,所处生活环境较为单调,没有获得良好的交往环境,导致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自信心缺失,在遇到挫折时不知道如何应对。而且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看待事情会比较偏激,只重视自己的主观意识,不仅无法跟他人友好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也缺少积极向上的意识,大多数成绩都比较差。尤其是在临近重大考试时,学习任务繁重,给学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时,一些问题生会不知所措,最终往往会选择逃避,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伪装自己,以过激的方式保护自己。
3.教师观念问题
在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很多教师觉得听话的就是好学生,而不听话的那部分学生就是坏学生,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只能对一些优等生起到作用,而在面对问题学生时却无能为力。这种传统的教育观也必将会导致教师在学生观上的落后,只会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没有意识到每位学生都是处在成长时期的个体;没有发现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认为每位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质;没有意识到学生所能获得的成功其实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师会在内心自动将学生划分成几个等级,觉得问题生思维迟钝,只会给班集体拖后腿。教师对于问题生的期望值通常也比较低,甚至会对有些学生失去信心,有时也会对自己采用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作用形成怀疑。教师这种观念的存在,必将造成与问题生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无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
1.优质班规的制定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需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部门下达的文件为指导,在各个班级制定更加符合全体学生实际情况的班规,完善的制度是对中学生行为形成约束、促进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教师需要对全班学生尤其是问题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在班级内部逐渐形成一种严格管理和要求的氛围。班规的内容可以包括:(1)不可以在教学楼内奔跑打闹,不得大喊大叫,在走廊应该靠右慢行,不准进入学校绿化范围玩耍;(2)参加课间操以及体育课时需要做到快、静、齐,保持安静,听从指挥;(3)早上到达学校后开始晨读,每节课开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以认真的态度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在对新规定进行设置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需要设置这样的规定,怎样做才能做到对这些规定的遵守。班主任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游戏,积极引导问题生与大家一起做活动,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对班级中的各种事务应该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轮换,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人。在对其他学生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做到以身作则,促进自身优质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规范问题生行为一种非常优质的方法,不会由于太过强制性的教育和引导,导致问题生产生更大的抵触情绪。
2.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问题生的进取心,然后才能让他们逐渐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并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需要对榜样所具备的影响力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可以给班级中的问题生、后进生分配合适的学习伙伴,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提高。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青春期的他们更加叛逆,对他们开展单纯的说服教育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只会让他们更加烦躁,所以身教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级中,教师就是所有学生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修养,用文明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影响。例如在看到教室中有垃圾时及时捡起,与学生打招呼时要面带微笑,并使用文明用语等。除此之外,在学生做出一些良好行为时,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及时表扬,让问题生更愿意改变自己,用文明的行为获得他人的认可,在班级中找到存在感。在班级中多表扬一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让问题生能够发自内心的模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关于良好习惯养成的班会或活动,让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向大家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其中收获了什么,让问题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榜样,与自己对照,找出其中的差距和问题,从而更好的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3.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个别教师对于问题生会采取责骂或者回避的处理方式,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失去上进的动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成为令学校、家长头疼的孩子。而不论是优秀生,还是问题生,每个人其实都非常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问题生,他们更加需要教师的鼓励,需要学生的认同。每位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问题生在思想上也会有一些积极因素。因此,教师对于问题生应该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善于发现他们一些细小的进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与肯定,使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和喜悦,从而更好地激发问题生的自信心。问题生的闪光点有可能十分微弱,所以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具备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采取正确的激励方式,促进问题生的优化。
4.为学生留出空间,倾听学生的想法
在问题生做出错误行为或者犯下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解释的机会,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为他们保留自尊,不要只是从事情的表面下结论,不经过任何思考就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犯下的错误进行直接批评,会让他们觉得在全班学生面前丢了脸,形成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导致他们丧失改正的信心。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私下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以朋友的角度感化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做法不仅保护了问题生的自尊心,也得到了他们的信任,以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5.构建家庭与学校的良好沟通机制,齐抓共管促进问题生进步
在每个学期开始前,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或者短信的方式将“给家长的一封信”发送给每位学生的家长,将本学期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各种校规校纪通知家长,让家长可以清楚孩子在学校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此外,还应积极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要求家长在生活中多腾出时间陪伴孩子,并积极配合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同时听取家长对于学校教育与发展方面的建议。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定期进行家访,尤其是针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愿意遵守校规校纪的问题生,积极了解他们以往的生活与学习情况,找出他们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并与家长商讨家庭教育的方法,利用家庭和学校联动的方式,更好地促进问题生的进步。学校需要针对每位学生设置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行为和表现,从而全面反映出每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形成有力支持。为了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领导应该积极与政府部门之间进行沟通,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强化社会监管力度,针对网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进行全面监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防止学生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
6.因材施教,做好对问题生个体的转化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较为困难,对于性格相对内向、自卑的学生,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对他们加以关注与帮扶,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尽快树立自信。不管是由于娇惯任性,还是因为自卑而导致的问题生,其实他们都是缺少与他人的良好沟通,没有人对他们形成正确引导。班主任教师可以针对班内的问题生进行一对一谈心,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底感觉教师其实是他的知心朋友。在问题生对教师形成认可和依赖后,可以向他们提出一些养成优质行为习惯的方法和要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进步空间。除此之外,中学教师需要关注问题生在转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情况,使问题生的转化工作逐渐常态化,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末。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问题生的关心与转化,以规定约束、榜样激励、细致倾听、家校联管、因材施教等方式积极促进问题生的转化,使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为自己美好的明天而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