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阵地

2018-04-07王真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青少年法律

◎王真真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挑战与机遇同样巨大。一个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个稳定持久的政治环境,都需要法律的规范与协调。学法、知法、懂法成为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但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走入一个很大的误区,在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分数和成绩作为考核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俊遮百丑”,道德、理想、法制、人格、创新等教育严重缺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每一个青少年只有知道了自己拥有何种权利和义务,从而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才能正确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立足教材实际,挖掘法制教育契机

《思想品德》教材就是最好的法制教育材料。在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中,七、八、九三个年级都有相关法律知识的介绍,并且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中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在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学会拒绝》一课中,就教会了学生如何辨别不良诱惑,认识它们的危害,并教给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八年级《思想品德》整整一本书都在讲法律,特别是与我们普通公民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受教育权,消费者权益等。另外各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都有德育教育,只要教师找到切入点,也能挖掘出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因此,只有将教材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恰当把握,定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打造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学法兴趣

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然而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法律条文,空洞的进行理论说教,让学生枯燥的死记硬背,对学生养成法制观念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如在讲《隐私受保护》一课时,我先进行了一个名为“你的隐私被侵犯了吗?”的问卷调查,问卷中都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如:“你或你的家人收到过垃圾短信吗?”“你支持网络实名认证或登录吗?”等,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当然这节课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讲《拥有财产的权利》一课时,我组织了“班级模拟法庭”,举出在我们农村常见的遗产纠纷案件,让同学们穿上“法袍”,当起“小法官”,在感受法律神圣的同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而讲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后,学生已知道宪法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我又因势利导,设计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为了保证竞赛质量,我提前做了好多准备,与学生一起查资料,与班委一起协商,购买奖品和证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有我采用的“小小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也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开展,扣住了学生的心,使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法律知识,树立了法律意识。

三、走入生活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教育无小事,要想减少青少年犯罪就要从预防入手,真正做到防微杜渐,让他们懂得法律知识,自觉地远离罪恶。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抓住小事契机,适时利用板报、墙报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我在每学期开学上新课前,均要布置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在家中收看“今日说法”、“法治在线”“中国法治报道”“天网”“大家看法”“法制讲堂”“庭审现场”等法制类的节目。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法律知识和案例资料,使他们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提高法律意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小事,适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如针对学生上课迟到、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等现象,教师要抓住学生中存在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危害性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认清“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这种错误认识的危害性。让他们明白要想使自己远离犯罪,必须时刻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告诉学生在积累美德的同时,还要预防和清除腐朽思想和不良习惯的侵蚀和污染,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十分有益的。

四、开展课外活动,扩展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仅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在学校主管领导支持下,我还通过学生出黑板报、学习园地、主题班会、学生手抄报、主题征文比赛等形式,来抓课外法制教育。

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我还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教育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三月为“安全教育月”,“青少年维权专题行动月”;八月为“国防教育专题月”;九月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巩固月”;十二月为“法制宣传教育月”等。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突击性的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校期间自始至终都处于法制教育的氛围之中,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了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既要立足课堂、立足学校,不断将学习法制教育推向深入,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不断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青少年法律
青少年发明家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