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内在 用心教导
——论后进生心理成因和解决方法
2018-04-07周贺赞
◎周贺赞
如果说后进生是一把“锁”,那么成功的班主任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如何去开启这把“锁”就是要求我们班主任去认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在初中学生心理压力大,特别是后进生,心情压抑、同学冷眼、容易自暴自弃。如何带领他们踏出这一死胡同?这是摆在我们初中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以下就其成因、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造成后进心理因素
后进生造成后进原因,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先天性是我们教师不能逆转的。后天性的影响却是我们可以尝试改变的。人的健康成长往往是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怀,后进生偏偏就是缺少其中一方面或者多方面才会形成其后进的思想与行为。长期的某一方面缺少,让他们的心理往往处于不正常的空间。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必须从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入手,从根本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才能真正的解决后进问题。
二、要深入了解后进生心理因素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影响学生性格重要组成部分。而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是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和方向,其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分别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在儿童时期,支配其心理活动与行动的主要心理倾向是兴趣,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了主导的地位”。①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理想是模糊的,不正确的他们的意志力是薄弱的不堪一击的,因此他们没有办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左右他们行为的是他们的需要、动机、兴趣。其中“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性行为积极性源泉,凡是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引起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凡是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则引起否定的情绪和情感”,“需要支配动机从而激发兴趣,同时也能推动意志的发展。”所以对后进生应首先借助他们的“需要”这一心理因素来消除他们消极的心理因素,进一步调动后进生人生积极的个性心理。
三、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其根源之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三大层次: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一个人独特潜能的需要)。
因为后进生的不上进,教师和家长总是恨铁不成钢,种种尝试的教育并不是一时就能得到效果的,这也是我们对后进生失去信心根源,从而导致对后进生的教育只是蜻蜓点水。后进生在班集体中也是没有地位的,没有人瞧得起他们……因此就造成后了后进生的心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心理需要的不满足使他们心灵感到极度的孤独和空虚,他们必然会采取各种方法来填补心理的空虚,如不断的违反纪律,做正常学生不会做的事情来引起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同学的“另眼相看”。一方面,他们渴望参加和依附于家庭与集体(归属的心理需要)迫切盼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给予他人的爱,期待着老师、同学的尊重;一方面他们又用种种的叛逆行为将它们拒之心门之外。就这是他们陷入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
四、如何利用班主任“钥匙”开启后进生“锁”是关键
因为后进生本身的顽固原因,我们个别老师会这样抱怨“小学六年他就是这样的啦,只要他不出乱子就行,他没救啦!”。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相信只要有充足的信心与做足功夫,后进生的态度是会慢慢地转变过来的。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首先要扫除教师心中对后进生的一贯看法,不要对后进生持一种“敬畏”“失望”的心理。因为我们的这种心理通常会在我们与后进生的交流教育中不知不觉的传导到学生的心里上去,他们会觉得自己是朽木不成材,也感觉不到教师对他们的看重与关心,他们心理需要就满足不了,也找不到进步的动机。
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教师对该生的态度。有如下的两个例子:1、一个心理权威学家在一间学校对学生进行智力测试后,故意将十几个智力一般的学生说成是智力超常的。该校的教师以为是真的,而刻意对他们进行栽培,结果几年后这十几个学生智力大大的增长。2、在一个班里,一个班主任对班里没有地位的学生委以重任,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一个学期后,这些学生地位明显的提升,学习、生活各方面能力也多有所提升。我们班谭慧欣同学是学校公认的调皮学生,就读初三时曾因为争床位和同学打架,被学校记过。自此一直放弃自己,无心向学,成绩也落后,家长很担心,我作为班主任也很痛心。为了挽救她,我和她家长对她长达半年的耐心教育和开导,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了挽回她的自信,我给予她体育委员一职。可能是我平时的鼓励吧,在当年校运动会上,她为班争得了100米、200米和接力冠军,使我班争得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自此,她信心回来了,学习比以前认真主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模拟考试成绩从一模到二模每一次都有所提高,最后中考成绩出来,我发给她的成绩单是556分,当她接到成绩单一看时当场就搂着我哭,透过她的泪水,我感受到她的自信已经回来了,这一刻我很开心,因为我给予了一个孩子成长的勇气和信心,我更感恩班主任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快乐,让我可以教育好多一个孩子。的确,平时与后进生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最能影响后进生的思想的也是班主任,如果班主任本身就对后进生绝望,那么怎样给予学生希望呢?要想后进生进步,班主任必须树立自身信心,确信朽木可雕。只有这样调整心态才能焕发他们的热情,用班主任火热的心温暖后进生冰冷的心,如果做到这一点我相信没有开启不了的“锁”。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离不开课任的配合,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还要协调好科任教师的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有的科任教师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后进生不一定会听从教导,故有放弃他们的现象。
碰到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首先从舆论上做工作,从交谈中换位思考。我说“他们才十几岁,我们就把他们看死,以后几十年的人生道路叫他们怎么走呢?学生没有被教育好,我们作为老师就失职,对不起家长、学校和社会了。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战胜自我!”,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教育好他们。作为班主任每当后进生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立即到教师中去宣传,有时候想办法把后进生没能做到的练习补上,目的是尽量给予他们信心。了解科任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评价,适当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总结教育,以求学生能配合好科任的教育工作。如:吴冠伟同学因上课讲话和科任争执,我就及时掌握了信息,并适时对他澄清利害,开解他,消除他的敌意,让他知道是自己错,心甘情愿接受批评并且向老师道歉。
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班主任要做好中介润滑剂,携手其他科任老师共同对后进行知心教育,他们心理会容易接受。
五、帮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他们教育子女的信心
后进生存在往往是家庭管教出问题,或家庭本身存在教育不足。部分后进生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存在叛逆情况。所以班主任在接触后进生时除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还应该密切联系家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不好是自己祖上不积德,平时放松教育要求或打骂了事;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有的家长忙于事业疏于管教;有的家长在孩子眼里威信荡然无存等,导致孩子对他们的话是充耳不闻……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班主任需了解清楚后有针对性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竖立正确的教育观。每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好,因此只要抓住这一心理因素,家长们就一定会听我们教师的。我任教的九(3)班吴子龙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其父母熟视无睹,后来我家访了解情况,他父母竟然说“小孩毕不了业没什么?只要他不学坏就行了!”当时我就气愤,说:“你养育他,就只是希望他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而已吗?况且他经常不上学,你也不对他进行恰当教导,配合学校教育,他最终会走上歪路的。”这两位家长也惭愧的低下了头,我抓住时机对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长谈,让他们改变了态度。之后经常和该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其子弟信息给他们,共同教育。该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六、让学生对集体有归属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困难时候,能有人施已援手,希望不开心时有朋友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发发牢骚,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但在班集体中,后进生往往是很难对集体产生归属感的,他们常常感到自己是独立于班集体之外,所以他们就算有心里话也不愿和班里学生交流,他们只想和他们同样是后进生的人交流,这就是导致他们走向另一极端的原因。作为班主任怎样满足他们这一需要呢?
1.在班集体造舆论。多让他们为班集体服务,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后在班公开表扬他们。让同学们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认同他们为集体做贡献。
2.突出他们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不是一无是处。
3.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帮他们驱除内心的顾虑。
4.尊重他们的人格。
5.指导他们设定学习计划,督促他们实施并监督计划完成。
“人之初,性本善”只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就能转化后进生。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叶奕乾主编《心理学》,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张厚粲主编《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