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激疑”教学探究
——高中物理的课堂

2018-04-07毛中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哪些地方牛顿定律

◎毛中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不起眼的现象中隐藏着无限的可能。如何从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不寻常?又怎么才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并且提出新的问题?

当今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世界的主流。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探讨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是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呢?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伟大的发现是怎么产生的。我们从中是否可以受到启发。

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样一个我们现在看起来是谬论的结论。这个开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伽利略通过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总结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对前人理论的研究,总结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传统物理学的基石,其中的第一定律讲的是物体不受力的时候的运动情况,第二定律定量说清了受到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合理”理论,人类何时才会开始对运动的原因有认识,又到何时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大定律”呢?

牛顿是伟大的,研究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将万事万物统一,从牛顿苹果开始。人们对天体运动的认识改变了。最初由托勒密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若干年后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回顾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差不多都是从一个“想法”开始,后来大家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反复争论,经过大量的论证,最后形成结论。我们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是不是可以从发展学生的提问的能力出发,在课堂上,根据探索问题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有可能遇到问题的地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研究问题的时候,根据生活的经验,让学生提出“物体的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哪里是宇宙的中心”等类似的问题。

学生学习的模式,有接受式学习,也有探究式学习。我们当前的课堂模式对于传授性的知识是非常有优势的,学生可以很快的进行知识的接收,迅速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知识是如何得来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得到的信息是凤毛麟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人类智慧的结晶感到很难掌握,充满着畏难的情绪。他们并不了解人们为了得到这些结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探究过程中苦与乐是一点也体会不到。很多学生在学校里被逼着学习,到了家里就不想学习,至于提出问题,更是很遥远的事情。

从课堂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创设有利于产生疑问的环境[1],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把一些探索自然过程讲解给大家听,在前人探讨过的地方进行再次探讨,自己学着提出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肯定是充满着许多顾虑的,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要是不对的话,那会给自己丢面子,其他同学可能会嘲笑自己等等之类的顾虑。老师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提问,而且做到有问题大家来讨论,让其他同学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产生表达的欲望,老师可以利用这些苗头鼓励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大家了解他的想法,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可以大胆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间,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课堂的结构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课堂中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让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机会表达。

其次,对学生予以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无知的,幼稚的。只要能够提出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地进行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重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是不是我们可以从某个方面来进行考虑,让他自己有纠正自己的机会,同时,对他的想法成立的条件予以提示。如果学生自己感觉难堪,我们不妨进行肯定,提出的想法非常好,如果再注意一下条件,那就更好了。这样子做不仅让学生感觉没有“丢面子”,这也使他决心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接着问,现在注意到这个条件了,是不是有其它的想法呢。经过多次的肯定和鼓励,学生会建立起认真学习,努力思考的行为习惯。老师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也就建立了起来。

再次,利用学生之间的亲密感,充分利用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由于问题比较难以打开切入口,或者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入小组讨论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亲密感,可以把自己一个很“微小”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子可以让其他的人甚至是自己受到启发,从而打开思路提出新的更有深度的问题。

老师让每个小组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会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思想的小火花,产生更多的想法,提出新的疑问。

最后,鼓励大家查阅相关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释放之前的疑问,同时也会产生新的想法,提出新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继续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

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同时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发现大家以前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哪些地方与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哪些地方是不一致的,哪些是值得学习的,哪些地方自己的想法超越了别人。也可以通过相关资料的再查阅,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己。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我们可以提出很多的想法,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求证,这样或者那样的想法在实行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产生疑问是创造力的根本来源。

参考文献:

《美国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好奇心的策略》2012年第7期《当代教育科学》金传宝

猜你喜欢

哪些地方牛顿定律
暑假去哪儿
多一盎司定律和多一圈定律
牛顿忘食
倒霉定律
自由快乐的美人鱼
风中的牛顿
眼力对对碰
失信的牛顿
耐人寻味的定律
食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