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2018-04-07杨静
◎杨静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1.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人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并且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发挥作用,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实现互助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自由,使学生能与同学之间做到平等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清晰,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现互助学习。例如,在数学中,有的学生擅长代数,有的学生擅长几何,不同特点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实现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1.有针对性地开展前期分组工作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保证分组的科学与合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后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教师要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制定合理的分组计划,并且保证小组中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与帮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受知识探索的乐趣。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意愿,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进而提高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避免不和谐因素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过程中所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
2.精心选取合作探究的题目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合理地选取小组探究的题目。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必须要精心选取合作学习的题目。比如,可以选取一些开拓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题目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愿意自主地去深入研究。比如,函数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较难的模块,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题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函数的知识点。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类状况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依旧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学习成绩的进步依旧不明显,这时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比较焦躁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在这个时候时,学生需要积极的与教师进行的交流,改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学生的问题,纠正他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护学习的观念,教授学生处理学习信息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在作业的任务中加入预习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小组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及时的纠正,互帮互助的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
4.课后合作研讨 课后合作研讨是指学生按照学习的目标,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后研讨式学习是一个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构建协作学习关系的一种方式。在课后一同在学习的既定目标、任务、资源等方面进行协作学习,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后研讨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对还没有解决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后研讨。二是为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共同来进行学习,以提升学习小组的整体学习水平。三是学生在对一种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分别进行研讨以达成学习的目标。比如面对一个数学问题,通常会有多种的解题方式,倘若只是让一个人自己来做题,即会让解题思路受到限定,如果能在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练习,那么就可以较快、较好地找到多种解法,使学生认知到同一个数学题的多种解题方法,拓展发散性思维。
5.公正评价 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在当前看来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打击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教师评价。既要关注各小组的团体评价,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个人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其次,组内互评。让组内成员之间相互打分,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合作学习当中自己表现的不足之处,也能让教师及时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第三,组间互评。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小组凝聚力。在不断的评价与自我反思当中,各小组成员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小组活动的出发点与目的性都是好的,但是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困难,碰到问题,我们要将这些问题逐一击破,一一解决,更好地发挥小组活动的真正作用。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开阔眼界,切实发挥小组合作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