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弹性及其提升路径

2018-04-04程品品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保护性危险性弹性

程品品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据研究数据证实,较一般教师而言,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更容易有离职倾向。[1]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专业能力的高要求等,使得其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不能及时积极应对,易消极怠慢、幸福感降低甚至产生离职行为等,其本质上是心理弹性水平较低。[2]可见,心理弹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影响不容忽视,探究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路径至关重要。

一、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弹性

(一)心理弹性。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尚无一致观点。根据研究侧重点划分,主要存在结果论、特质论、过程论三种定义模式。结果论强调个体在不利处境下却获得良好发展结果;[3]特质论把心理弹性看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质或能力,个体在面对不同的压力或挑战时会表现出来;[4]过程论认为心理弹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研究个体在面临压力情景或挑战能够成功适应的发展过程。[5]后来研究者又提出了整合观点,如Zimmerman和Arunkumar描述心理弹性是从逆境中反弹的能力,防止个体在危机中陷入心理行为问题的各种因素和过程,在挑战和威胁中获得的适应性结果。[6]台湾学者朱森楠认为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以获取正向目标的能力、过程或结果。[7]曾军关于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的研究也证实了心理弹性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性概念。[8]本文认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正处于或曾处于压力或挑战中,能充分利用内外部保护性因子的调节作用以及危险性因子的反向激发作用,最终成功应对压力或挑战,获得良好发展。

(二)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心理弹性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在危险情境或挑战中,个体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发挥其内部心理弹性因素(认知的、情绪的、情感的、行为的、身体的)的作用并且成功应对。由心理弹性定义得,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面临持续的压力或挑战时,能够正确认识并利用个体及环境的内外部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最终战胜困难,获得良好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具有教育学、医学、心理学、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一个人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面临诸多学习要求与选择时,往往是顾此失彼,或者虽努力对各领域知识均有涉猎,却无法达到专业化水平,这无疑对其教学生涯形成挑战。相当一部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学校领导的关怀或社会公众的理解,使其面临超乎想象的巨大压力,形成较低水平的自尊,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及幸福感降低等主观体验。有研究表明,特殊教师在入职的5年内的离职率达到50%以上,[9]这无疑给我们敲醒警钟,要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对其心理弹性进行干预,寻求提高或保持较高心理弹性水平的实现路径。

二、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危险性因素,是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或环境方面的因素。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压力或挑战不同于以往研究者关注的儿童或青少年面临的,只有当其面临的危险情境对其产生不良发展才被确定为危险性因素。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有内部和外部的,内部因素包括消极情绪,低自尊,错误的自我认知、缺乏计划性、工作满意度低等;外部因素包括早期不利经验、恶劣家庭环境、缺乏社会资源、薪资水平低、外部施加工作压力大等。

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习主席提出,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要重视特殊教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然而,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危险性因素却成为其良好发展的阻碍。由于儿童残疾类别多,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多元化需求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特殊教育教师一方面要满足学校正常教学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挤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学习相关理论、技能等。在长时期的压力情景下,有的特殊教育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易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完成工作需求且未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形成习得性无助感,最终会选择离职。再者,任何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成功经历背后都会有一支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组成的支撑其前进的队伍,反之,家人的不理解、朋友的暗讽、同事间的不和谐可能导致特殊教育教师无法积极处理面临的持久压力或挑战。

研究者曾明确提出,特殊教育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与价值感源于其逐渐建立起来的心理弹性,这一观点得到其他研究者的证实。[10][11]然而,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危险性因素却成为阻碍其良好发展并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根据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理论,当个体在危险情景或压力下,却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以及周围环境因素,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其身体、认知、情绪、情感等皆会受到不良影响。[12]具体体现:身体方面,无法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对躯体感受到有压迫感,身体状况受到不良影响;认知方面,由于长期在压力或困境下,会使特殊教育教师学习能力及创造力下降,无法正常进行教学,缺乏教学反思,问题解决能力降低;情绪情感方面,当特殊儿童因为各方面缺陷出现突发状况时,往往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造成易烦易躁情绪状态,甚至会在应激状态下作出伤害特殊儿童的行为,无法体验到较高的幸福感;精神方面,无法悦纳甚至厌弃自己,很难充满自信的生活、工作,易产生遇事皆放弃的不良行为模式;社交能力方面,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与同事、朋友的沟通遇到障碍,易拒绝别人,人际关系范围狭隘。

(二)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保护性因素,是指对个体的适应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在弹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起到中介性作用。[13]在个体遭遇压力或挑战等危险情景时,要通过内外部的保护性因素,对危险性因素进行调节,降低危险性因素的消极影响,促进个体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最终使个体成功应对压力或挑战并获得良好发展。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内部保护因素包括积极地人格特征、自信、高自尊、高自我效能感、正向情绪、毅力、坚定地信念等;外部保护因素包括早期积极经历、良好家庭氛围、同伴支持[14]、社会文化支持、亲密关系、积极地角色模型等。

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中介调节作用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价值感的获得至关重要。Gu和Mansfield等人关于教师心理弹性的研究证实,自信心是影响教师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15][16]特殊教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份子,其自信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我效能感,即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特殊教育工作的信念;二是有信心应对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潜在压力或挑战的能力。自我效能感高的特殊教育教师,能从内而外的激励自己坚持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坚持学习各项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需求。Cornu,和Mansfield等人研究指出,毅力和信念对自我内部心理弹性产生显著影响。[17][18]毅力和信念是一名教师日常行为的一种品格,做任何事情,没有持久的恒心和信念,不可能获得成功。一般来讲,心理弹性良好的特殊教育教师有着坚定地毅力,能够坚持从事特殊教育事业,认可自己的职业,能够以顽强的意志力克服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再者,有良好的计划性和问题解决能力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同样显著。若特殊教育教师对工作有一个精确的定位,能积极面对并寻求解决潜在困难与问题,具备良好的计划性和时间管理策略的能力,则会取得良好发展。在家庭中,与父母、姐妹等家庭成员的良好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其获得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此外,校领导的重视、和谐的同事关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19][20]能够极大地使其获得归属感以及拥有职业认同感。

根据Kumpfer的心理弹性框架理论,心理弹性内外部保护性因素的共同作用,能够在特殊教育教师遭受压力或挑战时,在身体、认知、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积极地应对,积极地改变自己适应变化的环境,降低危险因素的消极影响,获得良好发展。具体表现:身体方面,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工作之余能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负责;认知方面,能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有充分的认识,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能够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殊儿童提供帮助,帮助其适应社会,掌握生存技能,并能持久以一种高胜任力的姿态,去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服务;情绪情感方面,当特殊儿童因为各方面缺陷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一颗平静的心对待每一位特殊儿童,幸福感提升;精神方面,能够悦纳自己,充满自信的生活、工作,不轻易言弃;社交能力方面,能够与朋友、同事保持良好关系,有亲密关系,与人沟通良好。

三、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路径

从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明晰,危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种因素作用在不同的个体上,产生的结果可能不同。为了实现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的目标,需要减轻危险性因素产生的消极影响,发挥保护性因素的调节作用。

(一)社会提供多元化支持。社会支持主要指由教育部门、家庭、社区等组成的组织系统。相关教育部门方面,要基于一部分社会公众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错误认知,通过政策制定和舆论导向等,加强宣传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师节等重要节日举办重点宣传特殊教育教师的活动,改变公众对特殊教育职业的认知态度,引导公众对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要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经济待遇,强化政策规定,保障其收入,让特殊教育教师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满意度,体验到尊师重教的意义[21];再者,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入职后的培训经费投入,教育部门协同高校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保证其拥有接受培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机会,以激发工作激情。家庭方面,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家庭成员无条件支持和理解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家人,精神上激励,言语上鼓励,行动上支持,并保持亲密和谐关系,让特殊教育教师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让其在应对持续的压力或挑战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依托家庭的力量得以应对并解决。社区方面,舒适、绿色的社区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特殊教育教师的压力与危机感,社区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助的和谐空间,能够降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弹性中某些危险性因素的消极影响,发挥保护性因素的积极作用。

(二)学校提供多方面帮助。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五种基本需要之一。从事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教师,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学生和同事在一起,因而归属感是其取得良好发展的真挚需要。学校应创造一个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使同事间相互研讨教学难题,共同协商为每一个特殊儿童去制定个别化发展计划,为特殊儿童的真实需求作出努力。在这样一种相互研讨与帮助的“学习的团体”中,既能促使特殊教育教师获得归属感,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其无论面临何种压力或挑战都有道可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应对,最终在个人知识与能力方面获得良好发展。同时,学校领导应对特殊教育教师所取得的成果与做出的贡献,提出表扬与奖励,关注其情绪、情感及行为的变化,关注其心理健康,学校应设立不仅为学生服务,也为特殊教育教师服务心理咨询室,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工作、生活的内外部压力。再者,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重点任务中提到:“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培训质量,完善编制津贴政策。”[22]因此,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积极响应并组织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也需要积极向教育部门申请编制指标,以保证特殊教育教师享受公正的待遇。

(三)个人提升综合素质。自我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有情绪、情感、自尊、自信心、自我认知、自我效能、计划性、工作满意度等。情绪、情感、自我效能等既能成为危险性因素,也能成为保护性因素,个人需要从自身入手,降低或者消除情绪、情感等作为危险性因素的影响,发挥他们作为保护性因素的积极作用。首先,要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工作,并在理解与自豪心理的促生下,建立起乐观的、高自尊的、充满教学热情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形象;其次,要充分认识到特殊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对自我工作形成正确的认知,体验到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带来的积极地情感情绪体验;加之,调整自己,以良好的心态享受教育过程,享受每一次与特殊儿童接触的过程,正确认识每一位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将面临的压力或挑战作为促使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机遇,积极主动参加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以期增强专业化水平;再者,为了增强耐挫性,特殊教育教师个人要对工作有适当的预期,预期潜在的难题与挑战并寻求解决策略,对将要进行的工作做好规划,相信自己,认可自己,悦纳自己,形成高自尊;最后,对于特殊教育教师这份职业作准确定位,认识到自身与普校教师的区别,针对特殊儿童个体差异,制定教学安排,积极应对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协同同事开展学习研讨活动,综合多种资源解决问题,提升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Gehrke R S,Murri N.Beginning Special Educators'Intent to Stay In Special Education:Why They Like It Here[J].Teacher Education&Special Education,2006,29(3):179-190.

[2]ForeC,MartinC,BenderWN.Teacher BurnoutIn Special Education:The Causes and The Recommended Solutions[J].High SchoolJournal,2002,86(1):36-44.

[3]Stuart T.Hauser.Understanding Resilient Outcomes:Adolescent Lives Across Time and Generations[J].Journal of Researchon Adolescence,1999,9(1):1-24.

[4]Hollister-WagnerGH,FosheeVA,JacksonC.Adolescent Aggression:Models of Resiliency[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1,31(3):445-466.

[5]OlssonCA,BondL,BurnsJM,etal.Adolescentre silience:aconceptanalysis[J].JournalofAdolescence,2003,26(1):1-11.

[6]Zimmerman M A,Arunkumar R.Resiliency research:implications for school sandpolicy[J].Social Policy Report,1994,8(4):1-17.

[7]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8]曾军.广东地区企业员工心理弹性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7.

[9]BillingsleyB S,CrossLH.Teachers'Decisionsto Transfer from Special to General Education[J].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991,24(4):496-511.

[10]Gu Q.Variations in the conditions for teachers'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sustaining commitment and effectiveness over a career[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7,33(4):423-443.

[11]CornuRL.Building Early Career Teacher Resilience:The Roleof Relationships[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3,38(4):17.

[12]Kumpfer K L.Factors and processes contributing to resilience:The resilience framework[M]//Resilience and Development.Springer US,2002:179-224.

[13]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6(1):89-96.

[14]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5]Gu,Day.Teachers resilience: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ffectiveness[J].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2007,23(8):1302-1316.

[16][18]Mansfield C,BeltmanS,Price A,et al.“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Understanding teacher resilience at the chalkface[J].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2012,28(3):357-367.

[17]CornuRL.Building resilie nceinpre-service teachers[J].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2009,25(5):717-723.

[19]Beltman,Susan Mansfield,Caroline F.Harris,Annabelle.Quietly Sharing the Load?The Role of School Psychologists in EnablingTeacher Resilience[J].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15,37(2):172-188.

[20]Clarà M.Teacher resilience and meaning transformation:How teachers reappraise situations of adversity[J].Teaching&Teacher Education,2017,63:82-91.

[21]杨柳,孟万金.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3):20-23+30.

[22]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2017-07-20.

猜你喜欢

保护性危险性弹性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危险性感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