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引思”应用于聋校职业教育课堂的思考

2018-04-04蒋丹林许爱柏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聋生技能

蒋丹林 许爱柏

(盐城市聋哑学校 江苏盐城 224002)

一、践行“让学引思”,为聋生在职业教育课堂提供“适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而课堂教学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就必须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1]。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接受主要靠视觉器官,促使他们的直觉思维占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相对薄弱;聋生在职业教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年龄差异、学段差异,听力损失程度也不尽相同。上述因素决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学习难易程度定位以及思维训练方式选择等,一定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否则,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接受能力差,在课改实践中,形成厌学的情绪,“让学引思”教学策略就徒有虚名。

(一)制定与聋生学段特点相吻合的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课程的开设目标应分为生活类目标和生存类目标。前者又称为成长类的技能,主要针对中低年级段的聋生,要以聋生的成长为中心,选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易于训练的项目,如烹饪、服装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计算机及应用,手工制作等,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在熟悉这些生活技能的基本操作方法,领悟其中的经验,尽量能在家庭、学校中应用,促进他们热爱生活,丰富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因为受听力障碍影响,使得聋生初中毕业时的知识水平也只相当于健听学生初中一、二年级水平,此时如果他们学习比较复杂的生存技能,会导致绝大部分聋生都会成为“学困生”,将无法推进“让学引思”的理念。高中阶段聋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应该定位为生存目标,即他们所学的专业要面向社会,为将来的生存打好基础,所学技能与社会接轨。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抽象思维及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清楚自己很快要融入社会,有了一技之长才能较好的生存,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况且,一所聋校往往有几个专业,由自己选择,都有一定的兴趣,如果按照初中阶段的目标,他们会感觉太简单、乏味,导致“让学引思”无法推进。

(二)制定与聋生差异性特点相吻合的学习目标。聋生与其他人群一样,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同一专业的不同工艺类别也存在接受能力及兴趣的差异。如烹饪专业,有的同学擅长翻锅、临灶制作热菜,但不擅长精工细作的刀工处理,有的擅长点心制作,有的擅长冷盘制作,每个聋生在不同的工艺方面都可能成为“学困生”。所以技能课堂的学习目标不要搞一刀切、齐步走,因为这样会损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将聋生的学习目标形成一个系列,分为几个大目标,每个大目标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又分为多个子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亲历学习的空间,找到自身技能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三)选择与聋生身心特点相吻合的技能训练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数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2]即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及身体状况等因素,他们接受知识技能的方式与能力都有所不同,聋生在这方面特征比较明显,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和大脑中枢神经对新鲜事物的记忆。根据布鲁姆的思维金字塔理论,聋生对技能的学习主要在识记、理解和运用阶段。所以教者要做的少,学生做的多,教者说的少,学生自己悟的多。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合理的引导,在充足的时间内,通过反复的识记、理解、模仿,直至能够熟练运用。对于高中年龄阶段以上的聋生来说,他们对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课堂中就要注重引导其进行高级思维方式训练。

二、践行“让学引思”,让学习在职业教育课堂真正发生

“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主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课堂应有的生态。教师通过设计学习环境,变革学习方式,重建课堂文化,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再识“教”与“学”。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关于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教育界许多权威人士不断呼吁,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教师角色由核心地位转换为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参与者······但是,许多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不能放手,继续为学生代办了许多角色。究其原因,他们仍然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影响,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旧的教学方式难以释怀。作为职业教育教师不存在升学的压力,完全可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成为“让学引思”理念的推进者、实践者和优先得益者。

1.让聋生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参与者。传统的观念将师生关系定格为主体和客体,教师是园艺者,学生是等待修剪、施肥的盆景植物。这明显的背离了“让学”的理念,应该调整为教师和学生都是园艺者,职业技能才是等待塑造的盆景客体。健听人不可能非常熟悉听障生的喜好,许多职业教育老师是非特师专业毕业的,缺乏这方面的心理知识,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对训练技能的步骤、方法、策略等,教者多听他们的建议,课堂中会真正有的放矢,方能使“让学”更精确、更到位、更实在。

2.让教师成为优秀的舵手、放牧人。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否有存在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学生在课堂中犹如是一群牛羊在草地上吃草,教师的作用不是“牵牛”,更要像牧人一样,知道哪儿的草多、嫩、肥,引领他们去吸取。学生练习技能又如一群水手在浩瀚的海面上操船训练,教师像舵手一样把控方向,在课堂中根据动态情况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方式,引导、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和快乐学习。

3.让多元评价成为职业教育课堂的动力源。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弗勒比母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学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老师说了算,学生无声地接受,但往往不知道哪儿好,哪儿不好,他们失去了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机会。在职业教育课堂,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去反思和改进,积极开展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反思。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积极主动地思维,乐于与他人和谐相处并交流,享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烹饪、服装、泥塑等不同专业都可以设定多个评价指标,制成表格。每次训练,师生人手一份,生生、师生互动评判,并引发讨论思考,使他们得到深入锤炼。

(二)为聋生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与空间。“让学”即是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第一要务,有了兴趣才能形成“我要学”的课堂氛围。其次,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消化知识、技能的条件。另外,呈现学习内容的方式对于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也是重要的因素,职业教育课程在直观性教学安排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每个专业的训练内容都可以将操作过程及成品以课件或图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首先产生愉悦的心情,课堂教学则事半功倍。

1.善于点燃聋生学习兴趣的火焰。“要我学”不如“我要学”,前者表现为学生受到外界一定压力而强迫学习,比较痛苦,效率很低,后者是自愿学习,效果很高。怎么创造“我要学”的良好氛围呢?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就形成了要学习的动机。兴趣的来源主要是好奇心、信心、未来生存的动力等因素。在课堂上好奇心、信心占主要部分,运用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技能成果的美感与奥秘,让他们产生联想,逐步产生探究兴趣。有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当在技能的实践中经过几次失败后往往让浓烈的兴趣消失殆尽,而当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会大大增强他们的信心,顺利实现“让其自己学习”的目标。这种成功要靠教师参与学生实践,巧妙指导、扶持和帮助。另外,适当地运用激励机制,也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善于运用直观教学厘清聋生思路。聋人手语交流的特点是形象化、直观性强,语句短、速度快,所以健听教师用比较抽象化的手语思维去看,而聋生往往不懂。这就要求在课题导入、学习过程的示范引领等阶段,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技能训练的内容直观展示,显得具体、形象而又生动。学生不明白或遇到困难时回放操作过程或教师进行分解演示,学生观看分析后会慢慢领悟,即遵循“少说多做”的原则。

3.课堂要留有充足的自我消化空间。职业技能制作内容的技术含量一般比较大,实践学习要经过观察、倾听、理解、识记、体验和巩固训练等过程,耗时较长,要切实留有足够空间让他们亲历这些学习过程。第一,教师不能将技能课堂设计得太复杂,提供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消化,反复操作训练,反复思考顿悟,直至开窍。第二,说教不如放手让其模仿体验,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教师绝不代办。遇到困惑不要急着告知结果,而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设疑引思,且学且思。“让学”与“引思”是一脉相承、互为一体的。所以教师不能退化为普通的教室管理员,仅仅提供一个场地和空间给学生,其仍然担任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只不过要更新理念、转换方式,要将准备传的“道”、授的“业”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要善于引领他们思考,并且要把握好解惑的时机。

1.教学内容的训练要点须问题化。传统的课堂一般将要点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这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心理,会形成机械的记忆与模仿而丧失一探究竟的激情,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据“让学引思”的理念精神,在课程开始、学生训练前让他们思考“做好这个产品或某个工艺步骤”需要注意什么?偶尔让他们偏离要点,经历小小的失败,然后教师再恰当的引导其思考总结。这样就会形成问题的、思考的课堂,具有真正的“引思”的价值。

2.课堂问题呈现体现灵活性。技能教师往往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难以走出“一问一答、既定的套路问题”思维,学生没有真正的思考或者思考的价值很低。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准备一定的问题,当在课堂中学生不存在疑惑或者生生互助很快解决,就不要按照计划的套路了,要环视掌握课堂的动态,当学生产生意料以外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其在某个层面思考,及时发现生成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烹饪热菜“鸡粥鱼肚”的训练,不仅思考制作本菜的成品,还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能否用鱼皮、肉片、肉皮和菜心等替代主料“鱼肚”,而且替代后的菜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制作要点等。

3.小组学习体现开放性、合作性。《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3]因此,在聋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尤为重要。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生对技能的基础和习得能力会参差不齐,可能为了“引思”而引思,导致其筋疲力尽时学生仍然茫然。科学的策略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促使他们养成互相提问、互相帮助的生生互动习惯,小组中的同学基本是互相了解的,相互间产生的问题以及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学习活动,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践行“让学引思”,实现职业教育课堂“新常态”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聋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要切合聋生特点,顺应课改要求,积极践行“让学引思”的教学主张,教师巧妙地“让和引”,学生主动地“学和思”,从而培养支撑聋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认知、合作、创新和职业等关键能力。

(一)动手实践,知行合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要从生活角度去构建好职业技能的教学流程,为聋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实用的技能。

1.简化课堂结构,为聋生提供充分训练时间。按照当下的常见课堂结构设计,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环节可以按照“创设情境—确定学习目标—实践—小结”等几个部分。在实际执行时,理论探究、交流、引导的时间尽量压缩,而让实践操作的时间变长,保证每次训练内容能够及时夯实。如第一个环节导入课题、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根据课件等手段展示实物图案,进入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这两个环节也可以合并。即直接通过设置教育情境等方式将一件完整作品呈现给聋生,让他们在欣赏感受佳作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训练目标。接着为第三环节“实践”留出更多时间,保证充足示范与模仿训练,让聋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因为聋生更适合直观性学习。最后简短小结。如果出现值得拓展的新的学习目标时,可作短暂思考,布置课后完成。

2.发挥动态的技能课堂特点,为聋生营造实践平台。目前绝大部分课堂中还不能脱离“让学生以身体坐直、手背身后”的陈规,“或站或坐”的欧美式的课堂与我国的课堂差别始终很大。因为这些“乱哄哄”的秩序让许多教者无法适应。一次服装专业的公开课中,聋生在大多数时间内或裁剪或熨烫或缝制,反复流动。于是有些听课者开始交头接耳,不以为然。聋生通过动手操作按时掌握了预设的熨烫、缝制等工艺技能,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因此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所以,职业教育课堂的设计与操作要根据技能学习训练的要求与客观实际,打破常规,以保证聋生实践训练为前提。

(二)展示交流,合作共进。

1.充分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动在课堂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技能课堂中展示实践成果是一种有效的、特色的互动形式,针对听力缺失的聋生来说,“口授百遍不如眼看一遍”,故展示技能成果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真正意义的“让学引思”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展示的范围,聋生可在小组或全班展示、交流职业教育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成果;展示的方式,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机动,可以采取作品展示、演讲、操作示范以及边讲边做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惑、所感、所创。要把握展示的时机和程度,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让学生通过展示矫正学习态度,改善实训方法,提高操作及专业技能,强化己之所学,实现互教互学,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共同提高。

2.真诚交流学习感悟。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是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它让课堂因为有了“意义的流淌”而无比润泽。交流过程中,聋生把感性的、粗浅的想法,操作的技巧等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同时把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真诚交流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有时需要敏锐洞察对方疏漏,产生质疑,形成争辩;有时则需要暂时搁置己之所见,真诚接纳他人观点,在头脑中生成新的意义。真诚交流还需要教师善于解答,敏于应对,能以精巧的提示、具体的评价、有针对性的点拨等,积极有效地回应学生的发言,提高教学对话质量。

(三)全面参与,分层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让学引思”课堂中的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之中主动、积极的投入,包括语言投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思维投入以及情感投入等。要设计多边活动,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切实培养学生全面参与的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分层设计目标任务和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收获,绝不能让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2.坚持个别化教育。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聋生由于致聋原因和时间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区别,他们在听力、语言、智力、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们秉着“因人而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每位聋生制订适应其认知发展规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我们在聋校职业教育课堂积极实施个别化教学,关注聋生个体差异和需要,让职业教育适应聋生,从而使每一位聋生在职业技能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聋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弥补缺陷。

总之,教师要真正以聋生为本,根据他们身心及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构建自主性学习课堂,切实转变师生角色,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适时引导思考,达成能“让”会“引”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亲历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聋校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雷富平.让学引思:让学习真正发生[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6(Z2):74-75.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1—62.

[3]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7(3):8-1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2017-09-24.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聋生技能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
基于“让学引思”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让学引思”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