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俞五十七穴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肝脏CT值的影响

2018-04-04费亚军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配穴水液酒精性

费亚军,费 璇

(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随着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逐年升高[1]。脂肪肝长期耽误治疗,肝脏失去原有的弹性出现纤维化,硬化,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健康。NAFLD是排除如酒精摄入过多原因,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为病理特征的一组临床代谢性综合症,保护肝细胞的药物为主,缓解脂肪肝病情作用疗效较差,长期的西药治疗会进一步加重肝脏脂解的负担[3]。中医治疗以中草药、针灸、拔罐为主,其效果稳定,长期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加之能够整体调理,在临床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现代研究电针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指标,在治疗上具有整体良性调节作用[5]。肾俞五十七穴出自《素问·水热穴论》,是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主要腧穴。中医学认为NAFLD的发生与水液代谢障碍密切相关。笔者采用肾俞五十七穴电针治疗NAFLD,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定的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制定[6]。

1.2.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订脾虚痰阻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7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②并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病变;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基础治疗控制饮食(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适当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每组走路的步数)。

1.5.2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加用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85)20 mg口服,每晚1次,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45)200 mg口服,3次/天,共治疗12周。

1.5.3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肾俞五十七穴电针治疗,肾俞五十七穴的位置, 6组腧穴:①大肠俞、小肠俞、白环俞、中膂俞、膀胱俞;②脊中、悬枢、长强、腰俞、命门;③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四满;④胃仓、肓门、胞肓、志室、秩边;⑤太冲、复溜、照海、交信、筑宾、阴谷、复溜;⑥归来、外陵、大巨、水道。由于肾俞五十七穴穴位较多,选择6组,每组分主穴、配穴治疗。即①大肠俞(配穴)、膀胱俞(配穴);②悬枢(主穴)、命门(主穴);③中注(主穴)、气穴(配穴);④胃仓(主穴)、肓门(配穴);⑤太冲(主穴)、复溜(配穴);⑥归来(主穴)、水道(配穴)。对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0.35 mm×55 mm毫针进行针刺,大肠俞、膀胱俞、悬枢、命门、中注、气穴针刺手法为补法,其余穴位针刺手法为泻法,补法用烧山火法,刺法用透天凉法。留针20 min,然后接入CMNS6-1型电子针灸治疗仪,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针刺泻法腧穴选疏波,针刺补法腧穴选密波,随时与患者沟通,刺激以患者最大耐受为准,留针20 min。以上为6组腧穴,每日治疗3组,依次进行,每周治疗5天。共治疗12周。

1.6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指标: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订,乏力、腹胀、胁痛、形体肥胖、神疲,根据症状的轻重分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ALT的变化。

B超情况计分:参照徐智章主编《现代腹部超声诊断学》[8]对脂肪肝的分类办法,以肝脏B超检查为主,结合临床症状,作为分级依据,依次计分为 0 分、2 分、4 分、6 分。

患者在治疗前后各做1次上腹部CT检查,肝脏CT值、脾脏CT值和肝/脾CT值比值为主要观察指标。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HU),空气为-1 000,致密骨为+1 000.

1.7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 临床治愈: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研究,中医症状、B超情况总积分降低≥95%;显效:肝功能、血脂正常或好转,95%>中医症状、B超情况总积分降低≥75%;有效:肝功能、血脂有1项接近正常,75%>中医症状、B超情况总积分降低≥30%;无效:肝功能、血脂无变化或恶化,中医症状、B超情况总积分降低<30%。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症状、B超情况积分、TC、TG、LDL-C、HDL-C、ALT及CT值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有效率采用构成比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B超情况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乏力、腹胀、胁痛、形体肥胖、神疲)、B超情况积分各自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主要中医症状积分、B超情况积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B超情况积分的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ALT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HDL-C、ALT水平各自较治疗前均有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TC、TG、LDL-C、HDL-C、ALT水平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C、HDL-C、ALT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值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在肝CT值、肝/脾CT比值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76.9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值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NAFLD归属于中医学“肝癖”病证范围[9]。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阻滞,其疾病之本为脾肾亏虚,脾胃的升降枢纽作用、肾主水失常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产生了病理产物[10]。其疾病之标为痰浊、瘀血阻碍气机,影响水液代谢通路,与气血搏结于肝[11]。目前西医治疗以降糖药物、调脂药物、维生素E、保肝药物、己酮可可碱为主[12]。但是每种药物不能兼顾NAFLD所有的发病机制,长期应用副作用大,长期疗效不肯定,目前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中草药治疗由于受到剂型及口味的影响临床疗效不稳定,针灸作用直接,在临床中治疗NAFLD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受到手法及腧穴配伍的影响,临床疗效各异。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针灸治疗中温阳通络治疗是至关重要的[13]。针对NAFLD基本病机,笔者采用肾俞五十七穴电针治疗NAFL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肾俞五十七穴的称谓出自《素问·水热穴论》:“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王冰注:即脊中……悬枢、筑宾等。在正中者为单穴,两侧者为双穴,共五十七穴。肾俞五十七穴具有调节多经络、多脏器功能的作用。经脉涉及胃经、膀胱经、肾经、督脉4条经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胃、肾、膀胱密切相关。胃具有收纳腐熟之功能,在人体水液代谢起枢纽作用,枢纽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导致痰饮停留聚于肝脏。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膀胱通过肾阳的气化作用,能将人体不需要的水液通过排尿排出体外。督脉为阳脉之海,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膀胱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废物不能排除,聚于体内,上输于肝。电针是利用低频脉冲通过毫针刺激穴位,具有调节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丰芬等[14]研究显示肾俞五十七穴埋线可以明显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综上所述:肾俞五十七穴电针治疗能兼顾NAFLD患者的病机特点,与单纯西药相比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临床症状,在提高总体疗效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同时影响血脂4项、血清ALT水平表达。今后在病例的研究应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需要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春明,李瑜元.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流行病学[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9,14(4):233-237.

[2]侯艺鑫,王宪波,杨玉英,等.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4):785-789.

[3]张丹瑛,沈锡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治疗进展及认识[J].世界临床药物,2013,34(8):449-453.

[4]高康丽,毛堂友,韩海啸,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8):3186-3188.

[5]刘汉林,茹清静.非药物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4):250-254.

[6]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0(2):72.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8]徐智章.现代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8-160.

[9]季庭竹,吴承艳.《孟河四家医集》肝系病名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7,49(1):63-65.

[10] 许勇,陶颖,苟小军.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2586-2589.

[11] 袁成业,肖香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证从脏腑辨治浅析[J].陕西中医,2014,35(2):1696.

[12] 庞关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3,19(10):1572-1575.

[13] 何为,王雄杰.针药联合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胰岛素抵抗的效果[J].中医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310-313.

[14] 丰芬,张晓舒,刘罗冀,等.水穴埋线配合饮食和运动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68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8):687-690.

猜你喜欢

配穴水液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背后七颠百病消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基于气化论浅述水气病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