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8-04-04涂蓓蕾时昭红付丽鹤
涂蓓蕾,时昭红,付丽鹤,刘 凡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全球发生率为5%~11%[1]。F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基因易感性、脑肠轴功能失调、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感染等因素相关[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增加,50%以上的FD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对于FD的治疗,常采用抑酸剂、促动力药、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等,对于FD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则以镇静治疗为主,但其疗效欠佳且存在严重的副作用[4]。中医外治法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灸及穴位贴敷等对于FD的治疗效果确切[5],且外治法在改善患者睡眠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我院采用外治法治疗FD伴睡眠障碍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旨在评价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对FD伴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来自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FD伴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0.1±12.6)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病程(20.5±11.7)月;治疗组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1.8±10.8)岁,病程10个月~3年,平均病程(21.8±10.3)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6],睡眠障碍患者的PSQI评分≥8分;病程≥6个月;年龄18~70岁之间;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者,如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疾患;腹部手术史者;近半月服用影响胃肠动力、胃酸分泌药物及镇静药者;睡眠周期改变(轮班工作、凌晨以后睡觉)者;药物依赖或者酒精依赖者;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史;妊娠、哺乳期或计划怀孕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穴:足三里、天枢、中脘、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临泣、太冲、申脉和照海。患者取仰卧位,用75%酒精对局部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垂直皮肤表面进针,天枢、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进针深度30~40 mm,神门、足临泣、申脉穴进针深度10~15 mm,内关、太冲、照海穴进针深度15~25 mm,进针后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针刺结束后行穴位贴敷,于神阙穴贴敷自拟健脾方(药物选用吴茱萸100 g,丁香50 g,小茴香20 g,细辛、白芥子、冰片各10 g,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30 g,加醋15 mL调成膏状),涌泉穴贴敷自拟安神方(药物选用肉桂300 g,吴茱萸100 g,黄连300 g,朱砂、白芥子、冰片各10 g,共研成细末,每次取药30 g,加醋15 mL调成膏状),贴敷4 h后取下,1次/天。上述治疗均由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外治室同1位针灸学专业医师操作完成。每周连续治疗5天后停2天,持续治疗4周。
对照组:餐后不适综合征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次,3次/天,三餐前30 min口服;上腹痛综合征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288)20 mg/次,1次/天,早餐前口服。在服用莫沙必利和/或奥美拉唑的同时给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26)1片/次,2次/天。疗程为4周。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PSQI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积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消化不良症状评分主要评价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5]。频率分为4个等级(无、偶尔、经常、总是),分别为0、1、2、3分;程度分为 4 个等级(无、轻、中、重度),分别为 0、1、2、3分。症状频率及程度两者相乘为单个症状积分,各症状积分总和为症状总积分。
1.5.2PSQI量表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等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分4级评分法[7]。若总分≥8分表示睡眠障碍,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5.3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采用5级评分法[8]。各级的标准:无、轻、中、重、极重,分别为0、1、2、3、4分。总分>29分,有严重焦虑症;21~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21分,肯定焦虑症;7~14分,可能焦虑症;<7分,无焦虑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也采用5级评分法,部分项目采用0~2分的3级评分法。总分>35分,有严重抑郁症;>20分,肯定抑郁症;>8分,可能抑郁症;<8分,无抑郁症。
1.5.4生活质量量表采用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等8个维度[9],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 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 HAMA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A与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AMA与HAMD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4 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对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4。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1例患者针刺后出现一过性心慌不适,休息后心慌好转。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口干1例。两组不良反应均在继续治疗后逐渐减轻,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的常见病,临床表现除了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嗳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外,同时可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和睡眠障碍等胃肠外症状[10]。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痛等,会干扰睡眠,使患者出现睡眠异常[11];有资料显示,FD患者中33.2%有焦虑症状,45.3%有抑郁症状,25.6%有焦虑抑郁症状[12],这种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功能、提高内脏敏感性、脑肠轴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等导致以及加重患者FD症状[13],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及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又会进一步的加重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又可通过抑制胃肠动力及分泌功能、提高内脏敏感性、诱发抑郁焦虑等多种机制,加重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14]。对于F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其FD症状与睡眠障碍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产生恶性循环,使疾病难以治愈。
FD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多因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和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而发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5]。中医学理论认为F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素问·逆调论》记载:“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胃失和降,则浊气上泛,易扰动心神而出现卧不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不健则气血亏虚,则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情志不畅则肝气不舒,横逆犯脾,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且脾在志为思,思过则易伤脾,《景岳全书·不寐》中言:“劳倦思虑太过,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无眠”;清代何其伟指出,“胃病则阳跷穴满”,跷脉主睡眠,而足阳明与阳跷脉相交会,足阳明经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影响阳跷脉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睡眠障碍。基于上述理论支持,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的患者,治疗常以调理脾胃为中心,兼以疏肝、安神,以达到“胃和”则“卧安”之效。
目前临床上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多运用促进胃肠动力、安眠、抗焦虑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一般[15]。我院运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F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疗效显著。通过针刺足三里、天枢、中脘、三阴交、内关、神门、足临泣、太冲、申脉和照海,同时运用自拟健脾方、安神方分别贴敷神阙穴、涌泉穴治疗,整个治疗方案具有健脾助运、理气止痛、疏肝解郁、和胃安神的功效。
本研究的针刺方案中,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可调理胃肠腑气、导滞止痛;天枢为大肠之募穴,有健脾和胃之效;中脘属于任脉,为胃之募穴,为治疗胃病之要穴;三阴交为脾经穴位,可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健脾柔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此四穴配伍调理脾胃,可补益气血、调和营卫、条畅气机、恢复阳明经功能,从而达到健脾助运、和胃安神的作用。内关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配伍神门有宁心安神之功。足临泣为胆经输穴,太冲为肝经输穴原穴,二者配伍,可疏肝理气解郁。申脉、照海通于阴阳跷脉,可调节跷脉功能,改善睡眠。
中药经皮给药是指将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加合适的基质制成的,通过涂、洗、搽、浸、敷、贴等方式作用于皮肤,经局部或渗透入皮肤、粘膜吸收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其主要作用机理与经络传导和皮肤透入有关[16],中医外治法中的穴位贴敷也是中药经皮给药的方式之一。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于津液”,药物作用于皮部,通过皮毛、孔窍渗透入肌肉,灌注于气血,运行至全身,发挥治疗作用。药物的经皮吸收又与药物的气味、性能、归经等密切相关[17]。穴位是人体经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将药物贴于穴位表面,可直接刺激穴位,通过穴位、经络、脏腑之间的联系,调节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以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运用穴位贴敷治疗可等同于中药内服与针刺的共同作用。本研究的穴位贴敷方案中选用我院自拟健脾方、安神方,选穴神阙、涌泉穴。健脾方中吴茱萸味辛,归脾、肝经,可温脾健胃、开郁化滞;丁香、小茴香行气止痛,归脾、胃经;细辛辛温,具有辛散温通的作用;白芥子、冰片增强透肤之功。上述诸药经皮吸收后,可调节脾、胃、肝经功能,具有温胃健脾、行气止痛、疏肝理气之功。安神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肉桂辛甘,归脾、肾、心、肝经,两者合用引火归元、温经通络;黄连清心除烦,归脾、胃、心经;朱砂宁心安神,归心经;白芥子、冰片增强透肤之功。诸药合用经皮吸收后,可调节脾胃、心肾功能,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神阙居人体正中,为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取健脾方刺激神阙穴,有温脾健胃、行气止痛、培元固本的作用;涌泉为肾经井穴,为升降要穴,取安神方刺激涌泉穴,可有心肾相交、引火归元之效。
本研究对比了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PSQI积分、焦虑抑郁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提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FD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和睡眠障碍,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可为临床治疗FD伴睡眠障碍患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Ford AC,Marwaha A,Sood R,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uninvestigated dyspepsia:a meta-analysis[J].Gut,2015,64(7):1049-1057.
[2]张声生,李晓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英文)[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4):649-653.
[3]康丽丽,仇怡,唐艳萍.伴有睡眠障碍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综合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10):707-710.
[4]杨海江,黄浩文.和胃安神针刺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患者胃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7,23(12):95-97.
[5]张声生,赵鲁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95-2598.
[6]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7]Buysse DJ,Reynolds CF 3rd,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1989,28(2):193-213.
[8]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34,137.
[9]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 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109-113.
[10] 古巧燕,张军.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J].胃肠病学,2015,20(7):417-420.
[11] Lacy BE,Everhart K,Crowell MD.Functional dyspepsia is associated with sleep disorder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9):410-414.
[12] 郭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7(10):1764-1767
[13] 杨昌妮,刘纯伦.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15):2129-2131.
[14] 康婷婷,刘纯伦.睡眠障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5):484-486.
[15] 杨志军,王京,安俊丽,等.老十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1):23-26.
[16] 张秀英,王雪峰.基于皮部络脉理论探讨中药经皮给药传输途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3):794-797.
[17] 王艳宏,王锐,管庆霞,等.中药经皮给药的研究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906-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