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红船精神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价值引领*

2018-04-03郑建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船共产党人建党

郑建锋

(江苏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大学教育是实施立德育人的重要教育阶段。因此,培养具备丰富科学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肩负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高素质青年大学生,既是大学教育的重点所在,也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始就展现出了知识青年的特性,代表着先进青年的前进方向。红船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嘉兴南湖时总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其科学内涵蕴含了胸怀理想、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集中体现了革命传统、人格典范和人文精神相融的红色文化意蕴,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2],对于培育新时代有理想、敢创新、能力强、乐奉献的青年学子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和现实意义。

一、红船精神的缘起

近代以来,伴随西方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危机之中,一批批爱国志士为了挽救中国,前赴后继,谱写了不屈不挠的壮丽诗篇,但未能改变悲惨的国运。1921年7月, 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共产党人,从全国各地云集上海,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案,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实现了伟大的红船建党。在中国共产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伟大的建党精神,即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产生的,它的产生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胜利的精神财富,起着引航的作用。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刊发了一篇名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他把红船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3]。红船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奋勇拼搏、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7年10月3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从上海的一大会址来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感受党的初心和使命,追寻党的精神家园。习近平同志曾这样形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正是起源于这条红船,根源于伟大的红船精神。

二、红船精神的内涵

红船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包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创建活动中。下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实践活动,来论述红船精神的具体内涵。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实践活动中,从革命思想火种的传播,到红船建党,再到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缔造新党章,无不彰显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优秀知识分子,努力传播革命新思想,为革命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他们创办以《新青年》杂志为代表的众多进步刊物,讴歌和宣传革命新思想,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刊物,成立以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为代表的革命团体,大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影响下,许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逐步推动了党团组织的创办。这些早期共产党人以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开始创造了中国革命的许多“第一”。1920年8月,在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党,11月,发表了第一份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响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1921年7月,面对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勇立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制定了工农群众路线,着力建立坚强团结的革命政党,在许多方面体现出独有的先进性,被毛泽东称之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明确的目标;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从根本上为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以上这些创新成果表明,面对军阀的黑暗统治,共产党人能够勇担民族复兴之重任,开拓创新,展现出了果敢的胆略和非凡的创新能力。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理想信念是支撑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4]。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了一批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开始转变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来。他们敢于坚持理想,顽强奋斗。在宣传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和组织活动中思想获得了彻底转变,陈望道早年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0年8月他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中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在翻译的过程中他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时陈望道在义乌家乡简陋的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因其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不知不觉中用粽子蘸着墨汁吃了,留下了“真理是甜”的佳话。毛泽东刚到北大当图书馆临时馆员时,深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思想曾一度模糊。后来,他正是在读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书籍后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说,1920年间,“有三本书(《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5]。毛泽东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为之奋斗终身。当然,要坚持理想并非易事,还要做到百折不挠,甚至不惜用生命和鲜血去捍卫理想。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第一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创始人,李大钊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拥有无比坚定的信念。1927年李大钊不幸被军阀逮捕,尽管军阀用尽酷刑,但他始终宁死不屈。他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6]李大钊正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大浪淘沙,沉者为金。正是因为一批批理想坚定的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才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建党开始,就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公而忘私,忠诚为民,这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方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宣布“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体现了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鲜明特质。在建党过程中,共产党人通过办刊物、办夜校,指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后,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专门领导工人运动的合法机关。1921年9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共产党人通过组织多种工农运动,自觉地把建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到中共“二大”已明确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党的唯一宗旨,把团结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作为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共产党的创建过程的具体活动中,更具体反映在中共“一大”主要代表的身上,他们用全部身心谱写着一曲曲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生命赞歌。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五四运动之后,他创办了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山东多次建立和发展地方党组织。由于他长期忘我工作和艰苦生活,最后身染肺结核重病,但他从没有把自己掌握的党的经费用于给自己治病。1925年后,他多次吐血晕倒,但依然抱病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的反日罢工。不久病危,留下遗嘱,希望大家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以王尽美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革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为公为民的高尚情怀和无私品质,成为引领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进的榜样力量。

三、红船精神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价值引领

红船精神是在近代民族危机下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而形成的一种伟大建党精神,突出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的首创品质、坚持理想不懈奋斗的拼搏品格、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高校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价值,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培养勇于创新、坚持理想、艰苦奋斗、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精神。

(一)培养大学生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具备先进知识的大学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职责意识,更需要大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所以可以屹立于世界之林,关键在于我们民族不断的创新创造。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实质和核心,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和社会进步的发展指标。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个人以后的发展,也关系着民族的复兴,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视创新素养就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努力方向[7]。红船精神包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勇敢胆识和首创精神,恰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在近代军阀专制统治下,共产党人敢于迎难而上,敢为天下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党纲,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这不仅是无畏的勇气担当、社会担当,更是一种开天辟地首创精神的伟大体现。正是凭着伟大的红船精神,共产党才能发展壮大,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大学教育也需要培养具有红船精神的人才。只有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责任担当,才不会使其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才能真正打破陈规陋习,获得巨大的突破。但是,由于我们长期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缺乏冲劲、胆识,因循守旧,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大学育人的目标实现。我们要发扬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选取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丰富的创新案例和先进人物事迹,引导青年学生勇于学习,投身社会实践,大胆开拓,勇敢创新,努力提高其果敢胆识和创新能力,争做具有国家和民族责任担当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二)助推大学生形成坚守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推动事业前进的力量之本,而理想信念是奋斗之源。理想信念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支撑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缺乏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空虚,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当前我国社会经历着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社会思潮日趋复杂,这些都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因此急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而且,现在大学生大多数作为独生子女,从小物质条件好,但意志不坚强,抗挫折能力较差,很多人不能为坚持理想而拼搏,缺乏奋斗精神,这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加强。红船精神体现出的坚持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恰恰可以发挥对大学生精神品质方面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靠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3]。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我们党经历了曲折而艰难过程,屡遭军阀的破坏,但凭借着坚定的理想和不屈的奋斗精神,推动了党的不断壮大。 红船精神展现了共产党员放弃优越生活、追求理想的坚强意志、拼搏精神。在共产党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为理想不懈奋斗甚至流血牺牲的典型人物,如李大钊、向警予等人。即便如13位参加“一大”的代表,虽然人生轨迹不一,但最后能成就大业的恰恰是那些能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这些群体楷模,形象鲜活而极具感召力,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好素材。通过对红船精神的学习,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远大理想,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意志,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进而能为实现个人梦想和民族梦想而不懈拼搏奋斗。

(三)塑造大学生甘愿奉献、服务社会的高尚道德品格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一种责任,是中华民族繁荣进步的道德基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红船精神展现出来的德政根基,是爱党、爱国、爱民与奉献精神的完美体现。中国共产党从红船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救国救民之重任,始终以实现工农群众的利益为旨归。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早期党员有不少人出身富裕,有些人甚至还是名门望族,但他们甘愿放弃优渥、安逸的生活,出生入死,也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奉献。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更是为了革命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只讲奉献不求索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才有了后来革命事业的蒸蒸日上。红船精神包含着强烈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光辉榜样和生动素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社会行为的冷漠化、教育理念的过分功利化,家庭教育带来的个体自我化,社会服务的货币化,以及高校里面的享乐文化、快餐文化等等,这些消极因素和现象都对大学生内心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减弱了其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因此,宣传革命主旋律和优秀的革命文化非常必要。红船精神包含的奉献精神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必然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要积极推动高校学习和弘扬红船精神,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主动承担社会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和人民,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职业观,脚踏实地,奋发努力,把个人成才融入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红船依旧,精神永恒。我们要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培养一批有信仰、能实践、善创新、甘奉献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8]。作为新时代中坚力量和后备军的大学生,应该发扬红船精神,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营养,把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作为自身前行的力量,用满腔热血和奋勇拼搏去完善自我,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红船共产党人建党
红船
雕红船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