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讨

2018-04-03李文管郭春鑫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李文管,郭春鑫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深入,世界范围的思想交锋和价值观的较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纵观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认识,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淡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受复杂多样价值观的冲击,理想信念淡薄

一个人的大学阶段往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个关键阶段,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和外在环境都会对其“三观”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的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比以前的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首先,中外文化交融和冲击较前更为激烈,但大学生大都缺乏深厚的理论根基,没有理性的判断力,思想上会感到困惑与困扰,容易动摇对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其次,现在的大学生更加频繁地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体,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越来越受到网媒的影响,加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垄断了互联网信息话语权,将西方的意识形态向我国和其他国家大量输入,大学生的思想在多个方面受到影响。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络媒体,使用各种手段宣传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所谓“普世价值”等多种具有欺骗性的思想,不断侵蚀缺少深厚理论基础及“三观”还在形成中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在多个方面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和其自我发展产生一定危害。最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个性化和利益化等主体特征更为明显和突出,并因而影响部分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排斥,出现信仰危机、价值观念扭曲、理想信念迷茫等问题。

(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没有随之丰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与自我等关系不是特别和谐。在多种诱惑下,人心开始浮躁,欲望在增长,信念在动摇,重物质享受轻精神修养的“现代病”在蔓延。各种问题诸如诚信缺失、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自私自利、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等在滋生。大多数大学生对这些现象虽然痛心疾首、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这些现象或多或少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致使其价值观发生了偏离,出现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倾向。

(三)因传统文化的缺失,道德素质滑坡

改革开放后,我们富了起来,强了起来,实现了几代人的强国梦,但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方面却做得不够。比如,部分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相当匮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认识模糊,文化素养基础较为薄弱。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不以为然,必然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素质滑坡。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但一些大学生却传承得不好。如考试作弊、编造虚假信息骗取奖助学金等。如果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势必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养与践行的难度。

二、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优势

社会的进步,既是物质经济建设活动的进步,也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高校对于一国国民精神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培育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外在的行为“规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高校是培育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高校是集中育人之地,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和强化教育的地方。我国的高等教育活动,有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有各高校的具体实施,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所以说,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主阵地的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越来越加大支持力度,为强化主阵地提供了基础保障。还有就是高校有丰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资源,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大学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极富文化气息的环境。加之,传播介体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校报、广播台、微信、微博、QQ群等发挥出“合力”作用。

(二)高校具有不断完备的思想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活动,有其内在规律。用什么样的知识武装受教育者的头脑、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基本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是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关键。在整个教育活动体系中,教育内容的不断进步和科学化又是重中之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不断探索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些核心课程及大量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从基本的逻辑理论分析到具体的社会现实关照,从专业学习中科学精神的积淀到素质教育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程度在逐步提高,而这种不断完备的思想教育课程体系,又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另一个优势。大学专业课堂也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样就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形成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充分发挥圈级效应[2],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办学目的。

(三)高校具有既专业而又有组织的师资队伍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师资队伍是一个基础性环节。高校拥有既专业而又有高度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高校很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保障和优势所在。高校有专职班主任工作队伍、辅导员工作队伍,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深厚、爱岗敬业的专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这几支队伍勠力同心,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不断提升,逐渐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高校利用好自身的这些优势,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应用切实可行的工作载体,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做实做细,最终转化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这段文字可以看作是对人们所应有的价值追求、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目标责任、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路径等的原则指导。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也就必须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教育引导

大学时段的年青人,其价值观仍在形成中。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4]

首先,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工作。高校要组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队伍,发挥这一领域专家学者的优势和特长,给大学生深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内涵、背景以及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同样,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提炼总结,是当代中国历史性大反思和时代大变革的结果,是对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新变化和新走向的深刻反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从初步改革到深化改革这些伟大实践,正是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根基。要教育大学生联系历史,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死记硬背这24个字,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大学生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生动、讲透彻。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光照射进大学生的生活中,回应其诉求,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产品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的错误思想,防范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产品传播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在多元的社会思潮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教学真正超越“授人以鱼”而达到“授人以渔”。

最后,发挥网络媒体作用。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载体,教师利用好网络媒体,发挥网络媒体资源丰富、获取便捷、音频视频形式生动等优势,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让网络媒体成为教育引导的重要手段。现在,很多学校开发利用校园思想理论教育网络平台,教师通过个人微博、微信、QQ等手段,开展师生、生生思想互动,这都是很好的尝试,值得总结和推广。

(二)实践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5]实践是检验一个人能否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标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入社会。高校要有目的、有策略地多开发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组织有序的社会实践中去感受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开展一二·九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庆节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使大学生增强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寓教于乐,发挥文娱活动的教育功能;也可以请社会上的道德模范人物走进校园,做报告、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心连心”交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学生。总之,要利用好校园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各种实践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制度保障

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相关的考评制度、奖惩制度,以此来调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首先,健全考评奖惩制度。制定政策,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考查融入其中,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任务有制度可保障,有规章条款可落实,激励大学生积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应该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德育档案,可以将学生爱心献血、参加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所有的活动都客观全面地记录在档案之内,使其成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者求职的第二份“简历”;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以及三好学生选拔的重要条件。

一方面让大学生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助于高校教书育人落在实处。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习惯。事实证明通过奖惩措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良好效果。

其次,不断完善制度。总体上要注意三点:一是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和长期性。二是学校应该建立系统性的规章制度,既要有宏观性的制度,体现科学性、理论性;又要有具体的行为规范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要有约束力、强制力,还应该具有亲和力、人性化,要充分体现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爱,体现学校文化。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软实力的灵魂,也是做人的价值根本。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的大事来对待。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必须要有纯净的心灵。高校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入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他们的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让大学生把自己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于大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对于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7-02-28(1).

[2] 姜泓冰.思政课叫人怎能不爱听[N].人民日报,2018-01-10.

[3] 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EB/OL].(2017-10-18)[2018-12-20].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DB/OL](2016-12-09)[2017-12-20].http:∥dangjian.people.com.cn.html.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1).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