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知识分子观探析*
2018-04-03杨筱寂
杨筱寂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北京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并把知识分子工作视为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在不同场合从不同维度多次发表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他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理解,系统阐述了他的知识分子思想,逐渐形成了他的知识分子观。这一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成为了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探析习近平知识分子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基本特点,以及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认识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关键作用,有助于坚持并实现文化自信及其基础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一、习近平知识分子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专门论述过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形成的四种情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知识分子不是独立的阶级,而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阶层。一般地说,这个阶层的绝大部分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是附属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并为其服务的[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史上,列宁第一个主张从社会职能的角度来定义知识分子。列宁认为,知识分子不是一种职业,而是工人阶级中创造宣传革命理论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毛泽东也高度评价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认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是一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在强调阶级斗争的那个年代里,党内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并不一致,很多人仍然把知识分子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观做了新的发展和升华。他说:“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2]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光辉榜样。作为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习近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他的知识分子观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习近平知识分子观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传承的血脉,而知识分子是文化耕耘和传承的主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想和追求、价值和信仰,往往集中体现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杰出知识分子身上。具体而言,习近平知识分子观的历史渊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分子观。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被称为“士”,而后又被称为“士大夫”。自春秋以来,士作为一个拥有独立社会政治地位、掌握专门文化知识的专职脑力劳动者阶层出现在历史舞台。自秦汉至明清,士或士大夫充分继承了春秋战国之士以天下为己任、替天行道、为民请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在两千多年专制社会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知识阶层独特的、积极的社会作用,并将这一传统传给了他们的后人[3]。
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他的知识分子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谈到知识分子和人才问题时,他经常广征博引中国传统名言名句:“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祯,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尚贤者,政之本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4]。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士”即知识分子的基本思想和看法。
(二)客观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知识分子观形成的客观依据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如前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毛泽东特别重视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他肯定了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且强调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和改造。但是由于当时强调阶级斗争为纲,再加上党内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不一致,导致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其后的20年时间里,一大批知识分子受到了错误对待,为国奉献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聪明才智和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同时伴随着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挫折与黯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知识分子视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分子的共识和良好氛围。广大知识分子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辛勤工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并依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这些为习近平知识分子观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知识分子观形成的客观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中国文化的当代现实为基点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就无法真正地实现民族复兴。因为文化是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5]。而知识分子是文化的耕耘者、传承者。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对推动促进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知识的载体,他们肩负着传播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思想的先锋,知识分子总是站在时代潮头,为社会变革创新理论、引领舆论。没有知识分子,就没有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更没有文化的自信,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如百舸争流、不进则退。2017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再次就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习近平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6]。
(三)主观条件:习近平个人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认识活动的主体[7]。所谓主观条件就是与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相关的条件,即主体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探析习近平知识分子观形成的主观条件,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特别是习近平在个人成长、学习和工作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这些主观条件概括起来就是崇高理想指引下的刻苦执着的品质、勇于实践的态度。
第一,崇高理想的指引。习近平的崇高理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精忠报国”。2014年10月15日,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脱稿讲述了15个故事,其中有他关于学习成长的回忆。他回忆小时候看《岳飞传》小人书,知道了精忠报国、岳母刺字,从此铭记于心。精忠报国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深情地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见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2016年10月13日刊发的《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一文。这样的理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的普遍价值追求。这种崇高理想犹如明灯一般照耀着他的人生之路。正是在这个理想的指引下,不管是在延安梁家河插队期间,抑或是在河北、福建、浙江等地还是在进入中央工作后,习近平都不忘初心,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并逐渐形成了包括他的知识分子观在内的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第二,刻苦执着的品质。在学习和工作中,习近平拥有刻苦执着的品质。他勤奋学习,在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文学类和政治类书籍。上山下乡,带的行李几乎全是书,劳动之余就是看书,能找到的文学作品全都看,可以走30里山路去借《浮士德》[8]。他执着坚韧,因为家庭的原因,15岁就下乡来到梁家河的他比别的知识青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在艰苦的生活里,他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普通知青,到乡亲们眼里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再到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大队支书。他不但刻苦学习,还勤奋工作。在河北正定,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了解民生,为当地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深思考,广举措。作为知识分子,习近平在工作中建言献策,著书立说,写出了《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农村市场化发展探索》等著作,并主编了《严复思想新探:科学与爱国》。也是在这些作品中,他的知识分子观初步形成。
第三,勇于实践的态度。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1982—1985年),习近平已经开始实践他初步的知识分子观。他说:“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8]根据他的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习近平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3月29日,正定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在河北乃至全国引起广泛反响。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他还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欣然应邀的有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食品协会会长杜子端、眼科专家张晓楼、河北省科学院院长邹仁鋆等各领域的专家53名。顾问团成员以各种方式向正定民众传授现代科学知识,提供各种信息,为正定发展提供咨询、帮助。正定的教育和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87年,正定被评为全国7个防盲先进县之一[9]。习近平说服著名作家贾大山担任文化局长,贾大山不负众望地把正定的文化发展和古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10]。习近平在闽浙工作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都善用总结,并积极实践他的知识分子观。在科技创新、两院院士、留学人员、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宣传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2017 年全国“两会”等会议和场合的讲话中,都蕴含着他的知识分子观的思想实践。
二、 习近平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
(一)对知识分子的定义
顾名思义,知识分子就是有知识的人。如果进行词源学考查,“知识分子”一词源自19世纪的俄国,而后在法语中被称为“intellectual”,其含义是指那些“受过教育、具有批判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一群人”[11]。一般而言,学术界在对知识分子界定上分歧较多。在社会学上传统的观点是从职业和社会分工的角度,根据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把知识分子等同于脑力劳动者。习近平对知识分子的定义不同以往。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他说: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文化水平较高、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其中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行家专家。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的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2]。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打破了传统的仅从社会分工、社会职能的角度定义知识分子的局限,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观,但又赋予知识分子以现代涵义。他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总体性的,跨越了职业身份、政治面貌、学历阅历、学科分类等差别。在他看来,知识分子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在文化层次上,知识分子应该是文化水平较高、对科学技术掌握较多的人;第二,在人员构成上,拥有知识的人,特别是对自然较为了解的科技界人士、对社会较为了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文艺界人士等都是知识分子;第三,在社会作用上,与普通劳动者相比,知识分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显然,习近平主要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角度来认识和定义知识分子。
习近平不但对知识分子进行了定义,还对知识分子进行了定性。他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怀、精神品格和历史使命都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
(二)对知识分子的定性:情怀、品格和使命
习近平在长期学习研究和工作的实践中,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高度重视知识分子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坚持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说:“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6]习近平在多次深刻论述中,也多次强调了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品格和使命。
第一,知识分子的情怀: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所谓责任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所承担的对自己和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以坚强的信念、执着的付出去实践和完成自己的责任。伟大的时代需要知识分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主体的知识分子责任重大。习近平认为,责任意识是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天下为公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他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观,肯定了自中国古代的“士”到近现代知识分子身上一脉相承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意识。他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习近平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他要求知识分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有损国家民族尊严、有损知识分子良知的事[6]。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担起沉甸甸的责任。具体而言,习近平要求科技界知识分子应该认识到,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3]。他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14]。而文艺界知识分子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提高专业素养,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15]。
知识无国界,但知识分子有自己的祖国。习近平特别重视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深情地对大家讲起钱学森同志,希望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知识分子留学报国的传统,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把个人成功的果实接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16]。从习近平对知识分子的多次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把知识分子这种天下为公、担当大义的情怀,即对人民、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作为知识分子的最基本的素养。
第二,知识分子的品格: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改进或创造新事物及新观念的动机和愿望,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强烈意愿和心理倾向。具体而言,创新意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益求精的意识,是面对未知领域和问题强烈的尝试冲动,是不断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
人类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已经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在科学文化技术乃至理论和制度上的创新能力在推动该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习近平看到在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已经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他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6]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创新是知识的创新,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习近平认为,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勇于开拓的品格、锐意进取的意识,站在时代潮头去引领创新。在多个场合习近平多次谈到并论述知识分子应该增强创新意识,敢为人先,抢占国内国际创新的制高点。习近平指出:知识分子“要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努力追求原始创新,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甘于 ‘十年磨一剑’,开展战略性创新攻关,又对接现实需求,及时开展应急性创新攻关;既尊重个人创造,发挥尖兵作用,又注重集体攻关,发挥合作优势。”[6]
他特别强调创新要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让创新成果更多更快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他要求科技界知识分子要坚定创新自信,要敢为天下先,以独创独有的勇气挑战科学最前沿;要以原创理论进行原创发现,在重要的科技领域以跨越式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方向,使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13]。 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把创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哲学社会科学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14]。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需要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而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15]。习近平要求,我国文艺工作者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对于个体而言,创新是知识分子发挥聪明才智的最佳途径、是知识分子的天命。对于国家而言,知识分子应该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攀登创新高峰[6]。从习近平多次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把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视为当代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第三,知识分子的使命:立足本职的实干精神。所谓实干精神是指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和意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良心,有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知识分子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有的知识分子是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发现者和批判者。习近平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在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基础上,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特别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重实情、看本质、建真言,多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计出力”[6]。换言之,知识分子应该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实践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即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7]。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必须在实际的行动中,在踏实地工作中才能实现。
知识分子是行动着的思想者,思想着的行动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分子的实干行动可以在任何岗位上以多种形式进行。而知识分子的本职使命就是立足岗位、学以致用、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进行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15]。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重大贡献[14]。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知识分子,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地位的高低,只有秉持立足本职的实干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完成本职工作,才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才能肩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才能勇于创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这样的实干精神。
三、习近平知识分子观的基本特点: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
习近平的知识分子观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深度发展,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国际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形成的。他的知识分子观既顺应国际潮流又具有中国气派,是全球视野和中国特色的辩证统一。
当今世界,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也在无声无息地展开国际较量。知识分子和各类高精尖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第一重要的资源和能量。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习近平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个趋势和潮流。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他就指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8]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知识分子和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19]为此,他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的知识分子观放眼的是天下,是国际视野。同时,他的知识分子观又落脚于中国现实,落脚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因而又具有中国特色。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后,我国对知识分子、对高端人才的需要更加紧迫。习近平指出,知识分子要有创新的品格,要增强创新意识。广大知识分子要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锐意进取。他说: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文化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为此,“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科技工作者自觉的行动”[13]。通过这样的发展战略,使中国由人才大国成为人才强国,从而助推民族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在他看来,知识分子应该在报效祖国的民族大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有这样胸怀祖国的情怀、品格和使命。
四、习近平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要求:态度和制度
回顾我国历史,高度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时期伴随着的是文化的繁荣和国家发展的蒸蒸日上;轻视和忽视知识分子作用的时期伴随着的是文化的衰落和国家发展的停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知识分子工作作出指示。概括而言,他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态度和制度两个层面。
第一,态度上对知识分子应该尊重、信任、宽容。习近平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人人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信任知识分子,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要充分征求知识分子意见和建议。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个别意见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多一些包涵、多一些宽容。对知识分子要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6]。对知识分子的创新失败也要宽容和包涵。如果知识分子的意见或认识是错误的,不能回避和排斥他们,而是要进行说理教育,使其端正认识,看到错误。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与知识分子交朋友,要向知识分子学习,作知识分子的良友、诤友。习近平自己率先垂范与文艺界、科学界等知识分子广交朋友。他在河北正定与党外知识分子贾大山的交往就是一段佳话。习近平向作家贾大山学习,在《忆大山》一文中他写到: “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从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习近平深情地回忆说:“我在正定期间,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得到大山很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10]
第二,制度上应该有知识分子的培养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2010年习近平进入中央工作后,作为分管知识分子和人才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就已经对知识分子和人才体制改革作出指示。他指出:要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同时,完善科技界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培养、选拨、激励和保障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制度完善和改革有重要论述。特别是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看望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并参加联组会的讲话中,都有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制度上的重要指示。具体而言,习近平的要求有五个方面。第一,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第二,要善于识才,用当其时;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放手让广大知识分子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6]。第四,要善于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做好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多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建立保障机制,为他们发挥才华释放能量创造更好条件。第五,要“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21]。
总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习近平总结概括个人成才学习工作的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逐渐形成了他的知识分子观,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定义,阐明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怀、品格和使命,并对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他的知识分子观既有国际视野又兼具中国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知识分子观,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工作,推动中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对于广大知识分子充分认识自身定位,主动发挥自我优势,自觉踏实工作,积极参与文化强国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热情投身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实现的伟大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世昌.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初探[J].理论学刊,1985(10):11-1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
[3] 何晓明.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15.
[4] 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57-171.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6] 习近平.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N].人民日报,2017-03-05(1).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8] 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51.
[9]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N].河北日报,2014-01-02(2).
[10] 习近平. 忆大山[J].当代人,2014(3):8-9.
[11] 许纪霖.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
[12]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13]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2).
[14] 习近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1).
[15]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1).
[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1-59.
[17]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18] 习近平出席党外知识分子座谈会并讲话[N].福建日报,1998-09-10(1).
[19]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2).
[20] 习近平.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2011-05-28(2).
[2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