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话语的互动功能研究
2018-04-03
(四川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成都 610064)
评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行为和言语现象。说话人通过评价话语表达自己对事物事件的立场,听话人作出相应的回应,从而使双方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有效互动。在句法层面,评价型话语采用专用的句法成分与结构;在谈话语体中,评价话语在言域层面发生作用[1],体现出语力(illocutionary force),实现言语行为。本文研究评价话语所实现的言语行为,及其如何在双方的互动中完成这些行为。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考察汉语自然会话,语料来自真实的谈话,谈话人都是汉语母语者,他们刚到美国读博士学位或博士后,汉语使用受英语影响不大,他们的日常用语是汉语普通话,谈话形式是面对面的日常交谈,不规定话题。语料收集程序是录像后转写成文本,录像与文本都是分析时的重要资料。录像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教授录制,文本由笔者转写,转写符号采用Jefferson系统①。录像共两个小时,文本约十万字②。
本文语料中有五位谈话者,两对年轻夫妇(妻子A和丈夫E,妻子B和丈夫F)和一位年轻女士(C),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五人是朋友关系,女士相互之间比较熟悉,男士相互间不太熟悉。他们都在美国学习或工作,收集者(H)在场,与谈话者比较熟悉。录制地点是A、E夫妇家中带有开放式厨房的客厅中,是美国大学提供给研究生的宿舍(字母A、B、C、E、F、H全文统一,在例句和正文中指代的人物一致)。录制场景是女士们在开放式厨房做饭,男士们坐在旁边的餐桌边聊天。话题涉及专业、烹调、住房等。
一 评价话语与评价序列
(一)评价话语
评价话语的句法形式是形容词谓语[2,3]。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向听话人表达个人对事物事件的看法,听话人作出回应,表达同意或不同意立场。例如E和B在谈论E家的房子:
(1)E:——他没有看的。其实这个房子我觉得不是..[特别好]
B: [都一样]——都一样。
E以“这个房子”作为被评价物,形容词“好”作为谓语中心,表达自己对被评价物的态度。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听话人作出应答,双方有共同的被评价物,双方话语构成相邻对[4]14-17。
评价话语相邻对常常完成一个评价行为,比如下面这段话,H和F边喝啤酒边谈:
(2)1H:→ 这个酒还可以。
2F: 〈X heh hehX〉
3H: 喝了没什么怪味啊。
4F: 哦,这个哦,
5H: 嗯。
6F:→哦,还..还行。
7H: heh
8F: 这个很..度数很低的。十一度的。
9H: 是吗?〈hehX这好X heh〉..〈heh好象有点平淡heh〉。
10F: heh
H在第1行提出啤酒“还可以”,F在第6行表达了一个弱同意立场,引发H在第9行也发出一个评价。这段话语构成一个评价序列(Sequence)[5]3,展现了双方商讨的过程,并完成评价行为。
(二)关于序列
论者认为:“序列指的是行为过程的组织方式,行为通过交谈中的话轮执行,它是连贯、有序、有意义的连续体或连续的行为或举动。序列是使某些活动完成的载体。”[5]2“人们通过话语完成不同的行为。是否存在普遍的结构或模式让人们用以合作产生或者追溯一系列有序的话语?是否能通过一些方式使行为发起、执行并完成?如果有,那么这就是‘序列’,其组织形式叫‘序列组织’。”[5]3序列组织指的是行为的组织模式。从序列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行为进行的过程,从而观察到一系列的话轮如何服务于行为,如何由始至终地进行完整的活动和行为。
一个序列包括多个连续话轮,话轮之间相互连贯,共同完成一个特定的行为或活动。“序列由多个话轮组成。谈话参与者在每个话轮、每个话轮构建成分中都可以观察到哪种行为在进行、完成。谈话参与者和研究者还可以观察或追溯到在连续话轮中哪种行为在逐步执行,产生哪种相关反应,达到什么结果,形成、进行或者预示哪种序列。也就是说,话轮的序列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形式、有结构的,能追溯到它们的发生处,能观察到话轮中完成了什么行为,能追踪到它们的发展方向。”[5]3因此,序列与行为相关,是行为的组织方式。
(三)序列组织的多样性
从会话结构来看,序列可以由一个相邻对或多个相邻对组成:由一个相邻对组成的序列是基本的、两个话轮的序列[5]22,由多个相邻对或两个以上话轮组成的序列包含一个核心相邻对(base pair)[5]27。比如例(2)中的第1行和第6行,会话在这个核心相邻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根据扩展部分与核心相邻对的位置关系分为前扩展(Pre-expansion)、中扩展(或插入序列)(Insertion-expansion)、后扩展(Post-expansion)[6]101,如下图[5]26:
←Pre-expansion
A First Pair Part
←Insertion-expansion
B Second Pair Part
←Post-expansion
A和B分别是核心相邻对的引发话轮和回应话轮,在A话轮的前面是前扩展部分,在A和B中间是中扩展部分,在B话轮后面的是后扩展部分。前扩展的例子如下③:
(3)5 Don: Fpre→ [Hey Ann?
6 Ann: ((looks to Don))
7 Don: Fb→ Dju wa[nt a knife?
8 Bet: [oh yea:h.=
9 Ann: Sb→ =[Nyeh,
这段话来自Schegloff的语料[5]51,Don打算给Ann一把餐刀,为了完成这个行为,Don在第5行发起召唤-应答行为,第6行Ann以动作回应,之后第7行Don发起提供餐刀的行为,第9行Ann接受。这段话语流的第5行到第9行构成一个序列,第7、9行是核心相邻对,第5、6行是前扩展部分。
中扩展的例子如前面例(2)的第4、5行。当H和F谈啤酒,H在第1行发出评价,F在第6行进行回应,其中第4、5行是F向H确认他们的谈话对象,这两行构成中扩展。
后扩展的例子如下[5]125:
(4)1 Don: F→ I:s this ai:med accurate enou:gh?
2 (0.5)
3 John: S → Yes it’s aimed et the table.
4 Don: SCT → Grea:t.
5 (1.0)
其中,第4行Don的话语构成后扩展。
可见,序列的组织方式多种多样,前扩展、中扩展或后扩展可以出现在序列中,与核心相邻对共同构成一个序列,完成核心相邻对的行为。序列以核心相邻对加上扩展的结构方式展现行为逐步实现的过程[5]27。
(四)评价序列的组织方式
与其他序列一样,在组织形式上评价序列也由核心相邻对或核心相邻对加上扩展部分组成,在完成的行为类型上评价序列完成的是核心相邻对所执行的行为,即如果核心相邻对完成的是评价行为,那么评价序列也完成评价行为。下面我们以前面的例(2)作例子来说明:
1H:→这个酒还可以。
2F:〈Xheh hehX〉
3H: 喝了没什么怪味啊。
4F: 哦,这个哦,
5H: 嗯。
6F:→哦,还..还行。
7H: heh
8F: 这个很..度数很低的。十一度的。
9H: 是吗?〈hehX这好X heh〉..〈heh好象有点平淡heh〉。
10F: heh
上例H和F的话语中第1行和第6行构成一个评价相邻对,其他话轮以这个相邻对为中心,一起构成一个评价序列,完成评价行为。由于这个序列完成评价行为,因此这个序列可以称为纯评价序列。在我们的数据中,评价话语常常构成纯评价序列,双方话语的目的是评价。因此,评价话语在评价序列中位于核心相邻对位置,它的言外之力是评价。
二 评价话语的其他互动功能及其序列组织
评价话语在会话中很常见,但不是所有评价话语的言外之力都是评价,评价话语还具有其他的言外之力,可以实施其他行为或为实施其他行为服务,这些互动功能在序列组织中体现出来。
序列位置与互动功能相关[5]3,不同的互动功能具有不同的序列组织方式。会话分析的经典论题是话语为什么出现在那里(why that now),话语用来做什么(what’s going on)。而序列作为行为组织的方式,展示了话语组织的规律性和组织的目的,回答了话语出现在那里的原因,解释了话语的作用。因此观察话语在序列中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它们在实施特定的行为时所承担的互动功能。会话分析学者的研究证明,不同序列位置的评价话语具有不同的互动功能。
现有研究发现,评价话语可以出现在核心相邻对和后扩展中,出现在核心相邻对中时评价话语是用来完成评价行为的[4]12,出现在后扩展中时则可以用来结束话题和序列[2]33。由于这些研究的着眼点不是序列与会话结构,而集中研究评价核心相邻对中应答语(第二评价)[4],或者研究评价活动发生时谈话双方在语言和非语言上的互动[2],或者考察故事讲述中具有评价功能的句法成分及其年龄差异[7]354-396,因此只揭示了评价话语的部分互动功能。而我们则全面梳理各种序列位置上的评价话语,全面观察评价话语的互动功能。
从序列的角度,根据序列与行为的关系来观察,我们发现评价话语的序列位置多种多样,可以在核心相邻对中[如前例(2)],也可以在前扩展或后扩展中,而且前扩展和后扩展是常见的位置,在这些不同的序列位置中的评价话语承担的互动功能各有不同:
1)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有时预示说话人后面即将发出某种行为,这时评价话语处于前扩展中;
2)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有时与前面的话语及其行为相关,这时评价话语处于后扩展中或后续话语流中;
3)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有时是在实施评价行为,这时评价话语构成核心相邻对;
4)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有时不是进行评价,而是其他行为,这时评价话语构成核心相邻对。
三 前扩展中的评价——评价引发的行为
说话人发出评价话语,有时会引发一些行为,比如询问新信息、讲述故事或建议等行为,也可以直接引发无言语的动作。这时,评价话语处于前扩展中,其后的话语实现其他行为。
(一)询问新信息
评价话语的这种用法比较常见。评价者先发出评价,等待被评价人做出应答,然后评价人向被评价人询问与被评价物相关的信息。下例中A先对B做的菜做出评价,B做出回应后,A向B询问这道菜中肉馅的做法:
(5)1A:哇噻,这功夫太..太大了。〈X我要学着做X〉。
2B:..不大,很简单,这个一做完就蒸了。[heh heh heh heh]
3A:[哦]。…但是你肉馅放那里面不就——…
4B:..嗯=?
5A:哦,放上面,我以为要..[1埋进去1]。
6B: [1对1],对,就这么样进[2去2]。
7A:[2那2]你肉馅要先..也是先腌好还什
8 么东西?
9B:这个不用腌,这个就是把调料放一起。
10A:不过你这个肉馅肯定是先..加工过的吧?
11B:对,就是肉馅就是放了些..调料吧,..也没怎么加工。
第1行A夸奖这道菜做得好,等B应答了以后,A随即在第3、7、8、10行提出问题询问这道菜的做法。
评价话语很自然地引出询问新信息的行为,我们发现数据中常常出现谈话现场的其他人也向被评价人询问新信息。比如下例C评价B做的菜,B回应后,在场的其他人E和F都向B询问信息:
(6)1C:((取下衣服,走近B))heh heh heh heh我说你还是模是样的,还——[heh heh heh heh]
2B:[heh heh heh heh]
3((走到B的位置,指盘子))
4F:哎,..这是什么东西呀?
5C:叫什么二十..二十四[桥名人宴],
6B: [这是〈X酿豆腐X〉]。
7F:..[啊]。((走开))
8C:[是那个]黄蓉做的那个豆腐,你知道吗。[heh heh heh heh]
9B:[heh heh heh heh]((兴奋地))〈heh对对,我老公也这么说heh〉。[heh heh heh heh]
10C:[heh heh heh heh]
11E:[啊,真的?heh heh]
12F:玉蓉比钟国锋做得好。
13E:[heh heh heh heh][heh heh heh heh] heh heh heh heh …那里面..塞什么东西啊?
14C:((回到桌边))给那个…给那个谁=..那个叫什么=..它是洪七公做的,洪七
15 [公…]叫化鸡..的那个什么降[龙十八掌=]
16F: [啊,对对对]。
17B: [降龙十八掌]。
18C:heh heh heh heh
19 ((E朝向F,过几分钟 C看F并指着B的盘子,E清嗓子))
20E:…是啊,我觉得,他那个里面是不是要放什么的?…叫...什么—
21F:……它那个没什么,..就是点儿肉嘛。
22E:..把肉放进去,
23B:对,把肉..肉馅——……
第1行A评价B做的菜,第2行B以笑声回应,这引起了在场其他人E和F的注意。第3、4行显示F向B走过去,询问她菜名,等C和B回答了以后,第7行显示F得到答案后走开了;接着另一个人E也注意到这个菜(第11行),第13行他向B询问这道菜里面的成分,由于没有得到对方及时的回应,在第19行他转向B的丈夫F,问他菜里面要放什么,第21行和第23行F和B分别回答了E。
从上面的话语流可以看到,评价话语常常是询问新信息的引发性话语,不仅评价的发出者向被评价人询问新信息,谈话现场的其他人也常常向被评价人询问新信息。
(二)讲述故事
评价人发出评价也可能是为了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下面的谈话人在谈美国大学提供给他们的住房,A有孩子,B、F是夫妻关系:
(7)1A:哪儿有啊?..那我现在才知道我们很幸运哦。
2B:是啊,..我们…我们—
3F:是相当幸运。
4B:对,..我们当时来的时候,[..住租的]—
5A:[我就说]那小孩是不是有—
6 ((B转向A))
7A:我们那小孩[特]特特给我们带福。
8F: [嗯]
9B:哦=..是吧,..怎么怎么带福?
10A:在那边也是嘛。
11B:嗯。
12A:那边有孩子后来分到便宜房子。那时候正好要上学,..经济紧张,..后来简直是—
13B:哦=
A提出她和B、F都“很幸运”,能分到学校的套房,B、F表示同意,然后A提出是孩子“带福”,让自己在国内也分到了便宜房子。与Labov调查式问答中进行的故事讲述[7]354-396不同,我们这段话中双方的互动特征很明显,故事讲述是由第1行的评价引发,并等听话人在第2、3行做出回应后,评价人才开始讲述故事。可见,评价话语可以出现在故事讲述的前扩展部分。
(三)建议
互动情境中说话人为了提出一个建议,有时会先对相关事物做出评价。下例中A、B、C三人在厨房做饭,A先作出评价,随后提出建议:
(8)1A:((来接水))太搞笑了,
2B:〈X倒掉要X〉——((竖立筷子))
3A:不是宫保鸡丁了,在炖了。…在炖鸡丁。heh heh
4 ((C端着装馅的碗倒掉水,B看))
5 ……(11.0)
6A:哎,一会儿你们谁要炒菜,换一个锅吧。
7C:..〈X好X〉。
第1行A提出做菜时菜做得不好,“太搞笑了”,第2至5行是B和C的谈话,两人没有关注A的话语,因此A在第6行再次发言,建议别人炒菜时“换一个锅”,第7行C开始关注A的谈话。第1行和第6行分别构成这段序列的前扩展部分和核心相邻对第一部分。
(四)动作
评价话语不仅引发后面的话语,有时也引发后面的动作。下面例子谈话人谈A、E夫妇房子外的绿化,C、F是客人:
(9)1C:[这个]百叶窗也拉开了以后风景挺好。
2F:((喝啤酒,放下)) 嗯=
3A:..[1〈X尽种..种些X〉1]—
4E:..[1还要搞一点,[2种一点2]..种1]一点植物去。((回身指))
5C:[2很绿呀2]。..哦。((面向厨房,走进房间)) 我今天看了一天计
6 算机,..看得眼睛都..都酸死了。
7B:是, ..[都是这样]。
8C: [然后=]..然后看点绿色觉得挺舒服的。((看外面))
C在第1行先发出评价“风景挺好”,A和E分别在第3、4行作出回应,三人话语构成相邻对。C在第8行做出看外面风景的动作。
四 后扩展与后续话语中的评价话语——评价作为后续行为
说话人的评价话语可以出现在一些行为和话语之后,具有结束或解释的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束话题,用在他人提供帮助或他人讲述的话语之后;另一种是进行解释,用在建议、决定或动作之后,对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进行解释。
(一)结束话题
1.他人提供帮助
当一方提供帮助时,得到帮助的另一方会作出正面评价。下例中A和C在A家的厨房里做菜,C需要豆瓣酱,A给她“老干妈”牌香辣脆:
(10)1A:〈X基本上X〉=你要=什么?
2C:还要葱姜蒜什么的。
3A:哦。我现在有..—
4C:((朝A))有没有豆瓣酱啊?
5A:((在橱柜里找))嗯=我豆瓣酱=..好象用完了哎。((检查橱柜,递葱给B))不是以前最后吃
6 的时候再用?
7C:((朝B,做搅的动作))拿双筷子搅一下,
8B:((推开杯子))啊。
9A:((朝C))哦,我有那个..老干妈哎。((走过,打开冰箱))
10C:((提高音量,笑))哎=好好好好!..这个是最好的![哎呀哈!]
11A:((递辣酱瓶给C)) [这儿一瓶]老干妈,
12C:哎。
13A:香辣脆。
14C:((接辣酱瓶))嗯=行行行。
第9、11行A提出自己有香辣脆,并把它递给C,第10行C作出评价“这个是最好的”。与C的正面评价相应,她的语调明显升高,并使用正面评价的词语“好好好”、“哎呀哈”。
2.他人提供信息
一方提供信息,另一方得到信息后作出评价。下例B和C在谈B家的位置:
(11)1C:((转头向B,B从冰箱处回来))〈X玉蓉X〉,..你..你们家离这远吗?
2B:ehm..在..那边,..在高速公路那边,spulveda那边。
3C:…也是=学校的房子[是吧]。
4B: [是]。((点头))
5C:…哦=..学校房子还挺多,..那Ross AvenueX那有X
6B:对对,也有。
7C:…走过来不远吧?..走这儿过来。
8B:((转身,看冰箱上的照片))〈X heh heh heh hehX〉
9A:对,要在它那个..高架桥就在那儿。
10B:我们要——
当第2、4行B告诉C她家的位置后,第5行C发出评价“学校房子还挺多”,结束了这个小话题。对评价的其他研究也发现评价可以作为结束话题的手段[2]18-22[5]123-125。
(二)解释原因
评价话语可以用在一些行为的后面,对这些行为进行必要的解释。
1.可能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在负面情况发生时,说话人有时会采用评价话语对可能的负面结果加以解释。下例中A做的菜不太理想:
(12)1A:当然我不能保证=..〈heh这个菜heh〉。
2B:((倒汁在馅上))我觉得一看..饺子就肯定很多了。
3C:..[其实饺子还是〈X挺多X〉的]。
4A:..[哎哟,今天不应该用]这个锅,..应该用我刚才那个..来那个—
5B:哎,你那个什么没有弄哎。((走近开关,回来))……(3.0)
6A:这个锅太差了,..这个锅..传热倍儿慢。
7B:..那你..[1哪个锅传]——
第1行A表达了对自己的这道菜没有信心,在第6行她对此做出解释是因为“锅太差了”和“传热倍儿慢”。
2.建议
说话人提出建议的时候,有时会通过评价加以解释。下面话语A做了一个菜,不太理想,她建议B和C换一个锅:
(13)1A:哎,一会儿你们谁要炒菜,换一个锅吧。
2C:..〈X好X〉。
3B:我我家也有个这个锅,我还觉得[这锅还挺]—
4A: [这个锅太]慢了。
5B:是不是=?
6A:我觉得[1还是太=慢1]。
7B:[难怪每次宫保]鸡丁都失败呢。
8C:heh heh heh [heh heh]
9B: [2heh heh2]……(2.0)
10C:[3原来是倒过来了3]。
11A:[3不是因为技术3 ],完全是因为锅的原因。((转头向B和C,点头))不是技术原因,
12 heh heh heh heh好象也自己说..好。
第1行说话人提出建议“换一个锅”,第4、6行说话人发出评价,说明提出建议的原因。这段话语的前面是例(8)的话语,把这段话语与例(8)合在一起,可以发现当在前扩展部分作出评价,在核心相邻对提出建议后,说话人A在后扩展部分再次进行评价。
3.做出决定
当说话人做出决定并宣称该决定后,有时会在后续话语中加以解释。下例中C决定不做“红烧牛肉”这道菜,而改做“蚂蚁上树”:
(14)1C:你有肉馅啊,那算了就[1不做牛肉了1]。
2A:[1我那个给你听着1]——你又没暴露没理解成你要肉馅。
3 ((打开冰箱))
4C:..grinned pork,..别[搅和了]。
5A: [来]。..我把你这个肉〈拿出X〉微波炉。
6C:ehm那个就不用了,…要不然就要等猴年马月。
……
14C:那还是做做蚂蚁上树好,那种做[法heh heh heh]
15B:[heh heh]是哈,那个我觉得做那个太难了。〈X豆腐X〉
16 我扔在这里。
在第1行C决定做“蚂蚁上树”后,在第7行C评价做这道菜好,对这一决定进行解释。
这两节我们考察了出现在前扩展和后扩展中的评价话语,发现在同一个序列中它们与核心相邻对相关,为核心相邻对的行为服务。
五 核心相邻对中的评价话语及其互动功能
除了作前扩展和后扩展以外,评价话语还可以做核心相邻对,作核心相邻对的评价话语可以完成评价的行为,这在前面第一节已经提到。然而,除评价行为以外,我们发现核心相邻对中的评价话语还可以完成建议、阻止行为。
(一)建议
说话人发出评价,是想提出自己的建议。比如下例中A、B、C三个在厨房做饭,E和F在旁边聊天,F对做菜提出建议:
(15)1B:还行,……(1.5)((走开))再..烧=会儿,就怕烧不熟,又又又..怕烧过了,((转向A))…
2[1〈X来,最后再看一下X〉1]。((打开烤箱))
3A:[1水没开=1]!
4F:[1啊那个东西好象1]生的比较好一些吧。
5E:[2 heh heh2]
6B:[2谁说的2]。
7F:[3〈X红的X〉就好了3]。
8B:[3哪有吃3][4生的4]。
9E:[4七成4]..七成熟就 [5完了5]heh heh。
10C: [5 heh heh5]
11F:我不是说生就是那个[6..过火6]了就不好啦。
12E: [6七成生七成生6]。
13C:…哎给那=谁,李小声〈X就给X〉heh heh
14A:那个..过火=就不好跟.生的〈heh似的heh〉,[〈X瞎糊弄X〉]。
15E: [heh heh]
第4行F发出评价,认为B烤排骨如果生一点的话好些,通过这个评价F提出自己的建议。对F的评价,E在第5、9、12、15行,B在第6、8行,C在第10、13行,A在第14行分别做出了应答,五人的话语构成了一个评价序列,第4行F的话轮是核心相邻对第一部分,E、B、C、A的话语是核心相邻对第二部分。通过这序列,说话人F进行的是建议行为。
(二)阻止某行为
说话人发出评价,是想阻止一些行为。如下例中C打算包饺子:
(16)1A:怎么样,你要..用什么东西吧,…李红?
2C:((走到厨房))…这个…我烧个牛肉吧。
3A:..嗯
4C:然后做一个=……那我包点饺子吧。
5E:[包点饺子啊]?
6A:[ehm〈X来不及啦X〉],..那个太..时间太费了。
7F:heh heh
8C:…没事,实际上很简单。不过那个要..有馅,..没有…碗,那个不能——
9E:要不先坐一会儿吧,...她们现在在忙嘛,[..差不多了你该上了]。
10B:[对,..我马上就做完了]。
第6行A认为包饺子太费时间了,E也对包饺子持有异议(第5、9行),两人希望C不要做饺子。在这个话语流中,第6行和第8行分别构成核心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A通过评价完成的是阻止行为。
六 余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前展、后展及核心相邻对中,评价话语分别与不同的行为相关,具有不同的互动功能。可见,对话中行为是观察和解读话语的关键要素,言语行为的相关性使对话前后连贯,形成规律性的结构体,组成相邻对、序列这样的会话结构,对话的整个过程和对话结构是观察行为和话语的载体和框架[8][9]261[10]。
自然会话及其互动特性也为句法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汉语复句的一些意义的解读需要通过言语行为来解释[1],连词在会话中会弱化逻辑用法而浮现出言域用法[11],一些句式如是字句、零形主语小句和一些语法词如“了”、“还是”、“确实”的解读需要在会话语体中进行[12]。在会话研究中可以找到句法与语用的接口[13]。
就小句来看,小句在句法上的语气和功能类型与语用层面的功能类型的对应关系需要在会话中进行观察。从句子的语气和情态来看,“虽然疑问句常用来提问,祈使句常用来命令或请求,陈述句常用来断言”,但是在会话和语用层面“有用疑问句提出请求或作出断言的,也有用陈述句提出建议和作出提醒”[1]。要确定句子的语用功能或行为类型,可以把句子放入互动语境中,从双方的相互理解和话语发展中进行分析,在会话结构和组织方式中加以解释。这是由于交际会话以行为作为基本单位,会话的组织方式体现了行为实现的过程[5]3。对会话中的话语进行句法分析,可以找出实现该种行为的特定的句型或句法成分。正是通过对形容词谓语小句在会话中的使用进行观察,我们发现作为陈述句的类型之一,形容词谓语小句也可以提出建议和作出提醒。
虽然言语行为理论也以行为作为交际的单位,观察人们如何以言行事,列出了各类言语行为对应的施为动词,然而人类行为及其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并不是这么整齐单一的,有时人们不会采用施为动词,塞尔由此提出间接言语行为,并将其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在确定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时,认为一个孤立的单个小句不足以确定说话人的说话目的,故需要重视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语境[14]193。在对自然语言进行会话分析时,也发现一个行为是需要多个小句、多个话轮、听说双方、多种互动形式共同来实现的。与会话分析相比,言语行为理论仅通过单方话语来确定行为类型是受限的,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决定单个的句子在不同的话语流中有不同的互动目的,本文的评价话语也证明了位于会话结构不同位置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互动功能。一个可以做多种理解的单个句子,只要把它放在听说双方互动的话语流中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和确定它的互动功能。可见,自然语言提供了更多的语境信息,会话分析提供了更大的会话结构,可以补充和证明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还重视视频信息和听话人:视频信息的重要性在于互动中除语言要素以外,互动现场中的其他要素也同样重要,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话语所引发的行为不一定都是语言形式的,也有动作性的;听话人的重要性在于听话人的理解与互动是该行为实现的必需条件,会话分析学者还发现听话人的动作直接影响说话人话轮小句的设计,即句法的形成与听话人密切相关[15]97-121。会话语境由谈话双方共同构建,自然话语的有效性与言语行为的现实性为语言功能研究提供了框架与方法。
注释:
①本文根据Jefferson转写系统(Atkinson and Heritage 1984:ix-xvi),本文采用的主要符号有:
= 后面的话语紧跟前一个话语 —— 停止或打断,多个表示不流畅
: 语调延长 heh 笑声
〈X X〉 转写中不确定的地方 [ ] 几个话轮的话语同时发出
→ 指向的话语是作者需要读者注意的部分 (()) 场景中的重要动作
②由于自然口语语料收集和转写有较大难度,目前学界没有开放的汉语自然口语语料库可供采用,因此本文的语料有限,可采用的语料只有笔者任访问学者期间与外方合作录制转写的语料。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逐步建立完善汉语自然口语语料库。
③例(3)和例(4)引用的是Schegloff原书中的例子,缩写沿用该书。其中的几个缩写术语如下:Fpre是first part of pre-expasion,即前扩展的第一部分;Fb是first part of base pair,即核心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引发话轮,在例(4)中简写为F;Sb是second part of base pair,即核心相邻对的第二部分/回应话轮,在例(4)中简写为S;SCT是sequence-closing thirds,即位于核心相邻对之后的用以结束序列的话轮。
参考文献:
[1]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
[2]GOODWIN C, GOODWIN M H. Concurrent operations on talk: Notes on the interactive organization of assessments[J].IPrApaperinPragmatics,1987,(1).
[3]THOMPSON S A, TAO H.Conversation, grammar and fixedness: Adjectives in mandarin revisited[J].ChineseLanguageandDiscourse, 2010,(1).
[4]POMERANTZ A.Secondassessment:astudyofsomefeatureofagreements/disagreements[D]. Irv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75.
[5]SCHEGLOFF E A.Sequenceorganizationininteraction:Aprimerinconversationanalysis,volume1[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6]于国栋.会话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LABOV W.Languageintheinnercity:StudiesintheBlackEnglishvernacular[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3.
[8]SACKS H, SCHEGLOFF E A,JEFFERSON G.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1974,(4).
[9]HERITAGE J.Garfinkelandethnomethodology[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4.
[10]SCHEGLOFF E A, HARVEY S. Opening up closings[J].Semiotica,1973,(4).
[11]方梅.会话结构与连词的浮现义[J].中国语文,2012,(6).
[12]方梅.谈语体特征的句法表现[J].当代修辞学,2013,(2).
[13]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1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修订本.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15]GOODWIN C. The interactive construction of a sentence in natural conversation[C]//PSATHAS G.Everydaylanguage:Studiesinethnomethodology. New York: Irvington Publisher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