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法跨文化研讨会综述
2018-04-03刘巍
刘巍
第八届中法跨文化研讨会综述
刘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2018年6月15日至16日上午,第八届中法跨文化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该研讨会围绕“文化•流动(Mobilité entre les cultures)”这一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法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
本次研讨会设立了四大议题:中欧学生流动;中欧企业流动;中欧移民流动;梁宗岱与中欧文化。学生的流动通常对于接待国来说意味着自身具有吸引力,这种流动对于学生、学校、来源国以及接待国都有利。跨国公司通常在其内部有着非常多的流动(例如出差和职位提升等),但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也同样具有流动性(如国外设厂)。同样,人口的流动,特别在2015年欧洲经历过难民潮之后,成为各个文化不可回避的主题。2018年是梁宗岱先生诞辰115周年,这位文学和翻译巨匠的求知旅程丰富了其自身的思考,同时也丰富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梁先生的旅欧之路便是文化流动的最佳例证。在当今日益密切的流动中,特别在“一带一路”的重要背景下,中国与欧洲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加强。法国总统马克龙于2018年1月访问中国,在法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法方欢迎‘一带一路’倡议”。
15日上午,来自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Geneviève ZARATE教授进行主旨演讲,题目为“通过对巴黎紧急接待中心里学校的人种志观察,看难民的反常流动”,她谈到了难民与法语的问题,并提出要学习当地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融入。郑立华教授在“跨文化研究——以广外为例”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历届研讨会和社会实践调查项目,对跨文化研究提出了设想和期望。
15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张弛教授进行主旨讲座,题目为“现代性、流动与跨文化交际”,从全球化的历史,现代性的发展,以及民族主义的排外和人类共存等方面,强调了跨文化交际在当代的意义。法国巴黎索邦大学的 Dominique Colomb教授发表了“流动与全球化”的讲座,以一家地方企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成长历程为例,针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刘波教授以“各怀雄心的英国传教士和中国居士——李提摩太与杨文会之间一次南辕北辙的合作”为题发表了演讲,以历史上的一次东西跨文化交际合作与失败为实例,探讨宗教、翻译、利益分歧所呈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在16日上午,同时进行了三场圆桌讨论会。
第一场圆桌讨论会,发言人就“中欧企业流动”进行了第一场讨论,主持人为郑立华教授。分别讨论了“中国英资企业中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冲突”、“在中国的西班牙企业中的信任问题”、“ISO9000在中国”、“在中国的美资企业中工作的中国人的规则展示”、“中国-阿尔及利亚婚姻中的冲突”、“在阿尔及利亚的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适应”、“满足自我需求与适应他者文化——以中国某集团驻沙特项目为例”、“中国人在摩洛哥的时间观适应研究——以在摩的中资企业为例”。
第二场圆桌讨论会主题为“中欧学生流动和梁宗岱研究”为主题。发言主题分别为“论梁宗岱先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理想”、“梁宗岱的成功与人才流动”、“梁宗岱与罗曼•罗兰的文学交流”、“法国教育体系中的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在法国的融入:表征与身份的演变”、“通过非洲法语国家的士兵在中国的培训看文化的异同”、“中法教育大不同——我的法本硕博求学之路”。
第三场讨论会主题是“中欧人员流动”,发言主题分别为“融入,刻板印象和身份认同:关于法国唐人街中国移民的讨论”、“中欧教育对话:互学、互鉴、合作、共赢”、“中外教育合作中的流动”、“中欧利益融合与‘一带一路’----- 盘点若干法国元素”、“通过广告发现异文化及其流动性”、“中西叙事传统:两种文化中的时间观”、“汉语新词法译方法及其接受性的实证研究”、“20世纪初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以维克多·谢阁兰第一次访华时的书信集为例”、“西关大屋中的西方元素”、“中国退休人员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