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法国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与极右势力的抬头

2018-04-03唐佳路熊孝康

法国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阵线穆斯林国民

唐佳路 熊孝康



试论法国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与极右势力的抬头

唐佳路 熊孝康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以政治学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法国右翼势力抬头的主要社会经济背景和相关的移民问题。通过分析法国移民的历史、移民现状和移民融入问题,文章展现了一个在共和国身份认同和宗教认同冲突之下的法国。在文献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自1972年以来,极右翼党国民政线跃居法国政坛核心的基础,特别是其针对法国移民问题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其能在总统大选打败传统政党的主要原因。

移民问题 国民阵线崛起 社会融入

一、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技术、人口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移民,作为一种人口流动方式,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学家迈伦·韦纳认为:移民潮一旦开始便会自我促进,移民们会为家乡的亲戚朋友提供信息和经费使他们能够移民,并且帮助他们寻找工作和住房,其结果就是将会导致“全球移民危机”。①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中试图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来解释移民问题。他认为,伊斯兰世界有着西方极为不同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其传统远胜于西方。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自我伸张性的增加,他们与西方在价值观念和利益方面的冲突将会日益增多加剧。②

法国作家威廉·法耶在《殖民欧洲》则直接把矛头指向种族。他认为那些居住在特定区域的移民们不是被迫隔离,而是自愿隔离他们的自治领域来自成一统。他们的种种暴力犯罪行为都是种族战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还认为,欧洲有伊斯兰同化的危险,并且主张捍卫欧洲的领土和文化。③

国内对法国移民问题研究多从其形成的根源、影响、政策分析等入手。比如外交学院的于洁在《法国移民问题研究》④中谈到法国移民政策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是在于其共和思想无力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排外情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袁晓聪从目标、手段、效果三个维度对法国穆斯林移民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法国移民政策已经落伍,必须与时俱进。山东大学教授宋全成用创新的观念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法国移民问题政治化的表现。⑤

本文将从法国移民带来的诸多问题出发,分析国民阵线崛起的外部条件——群众基础,并通过对比国民阵线两届领导人政策的不同,得出其迅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二、法国移民的历史

法国的移民潮大致可以分为四次,最初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主要的移民来自于欧洲邻国,如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德国等。随着法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劳动力需求迅速增加,外来移民很好地促进了法国的转型。第二次移民潮出现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法国青年劳动力大量损伤。另外,由于自由、民主、博爱观念的深入人心,法国接受了邻国的移民及大量政治难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元气大伤,国内劳动力明显不足,于是政府向国外大量招聘劳工。这些劳工大多来自于非洲马格里布地区以及其他法属殖民地。另外,由于政府给予阿尔及利亚的特别优待,这一地区的移民数量占据了极大比例。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法国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进入了经济低迷期。政府试图收紧移民政策,但家庭团聚政策使更多的劳工移民家庭不断涌入。加上这些家庭成员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法国的福利政策优厚,致使这些移民数量越来越多。此外,非法移民的合法化以及难民的接收也使得移民数量不降反升。

三、穆斯林移民宗教认同和法国国家身份认同的冲突

在这些移民中,人们最关注的是穆斯林移民。目前,穆斯林在法国人口的比例中已经超过了10%。这些移民最初居住在政府为他们提供的住所中,随着数量的增加,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生活领域。但他们的宗教和文化并没有和本地居民身份一样被得到承认,但与之相关的身份认同问题和国家身份认同的冲突,与法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相伴相生。

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伴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大量来自前殖民地的穆斯林进入欧洲国家,逐渐改变了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相对单一的民族结构,而成为多族群国家。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最大的外来族群。

现代社会的政治格局中,‘族群’与‘国家’这两个层次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认同层面,前者偏重于种族上的亲族认同(民族-文化),后者偏重于与国家相联系的政治认同(民族-国家)。⑥而纵观法国现代化国家的建构体系中,穆斯林以宗教为基础的身份认同与法兰西共和国同质化和去宗教化的身份认同产生了矛盾。

法国的国家身份认同来自于共和国公民,而穆斯林的身份认同则来自于宗教。群体的身份认同来自其集体记忆和共有知识,而穆斯林群体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其原来的社会环境,就比一般人更为迫切地面临重新确认身份认同的问题,而法国社会的外部环境没有建立其新的身份认同。

亨廷顿说:“从任何严格意义上说,法国人更是文化主义者,而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的立法接受了可以讲完美法语的黑非洲人,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在校园里蒙着头盖的穆斯林姑娘。”⑦与其他宗教不同,伊斯兰教有其独特的封闭性和非世俗性。穆斯林移民在法国建立众多清真寺做礼拜、贩卖清真食品。即便法国可以以宽容的姿态接受和包容各种文明,伊斯兰教却似乎并没有融入法兰西文明的倾向。根据法国宪法政教分离的原则,法国政府于2004年通过了“头巾法案”,即严禁在公共场所佩戴明显的宗教标志,包括伊斯兰头巾、基督徒的大型十字等等,学生违反此法的,可能被学校开除。但随即就接连有穆斯林女学生因佩戴头巾而被学校开除,围绕“头巾法案”的抗议示威游行此起彼伏,法国和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更是一度陷入僵局。文化认同的冲突在穆斯林世界与基督徒世界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量的外来移民使得部分人开始担心民族文化特性的丧失。根据调查,1990年,76%的法国公众认为在法国有太多的阿拉伯人,46%认为黑人太多,40%认为亚洲人太多,24%认为犹太人太多。⑧

四、从身份认同冲突衍生的社会问题

(一)身份认同问题和就业危机

可以肯定的是,前几次的移民为法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第三次移民潮也在初期促进了战后的恢复与重建。这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承担了许多法国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如矿业、建筑业、家政行业等。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石油危机的爆发,法国的经济处在低迷状态。失业率增加,失业人口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庞大,法国已经不需要外来劳工。这些移民挤占了本就不庞大的就业市场,并且他们愿意以极低的价格承担相对艰苦的工作,这也就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秩序。例如,2006年4月出台的“首次雇佣合同”法案引起了包括年轻外国移民和法国青年学生以及工会的抗议。最后,政府决定用“帮助困难青年就业机制”取代了“首次雇佣合同”法案。

其次,多数的外国移民居住在贫民窟,生活相对落后,其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低,与法国的主流社会形成了区隔。法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更为促进其子女就业提供语言、技能培训。因经济受限,多数移民都居住在离市区较远的郊区,租住廉租房。他们的子孙,也就是移民的第二、三代,开始有意识地走出贫民窟,走近大城市里。根据官方的数据,一些城市里的穆斯林占当地总人口的11%左右。例如法国第二大城市马赛,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穆斯林。但是,法国移民第二三代的社会融入却是一个巨大问题。

而以穆斯林为主的法国移民的失业率也高达22%,约为法国平均失业率的2倍。欧盟基本权利署在2010年出版的一份报告⑨中指出:穆斯林群体通常在人口拥挤的贫民区居住,高失业率、贫困与恶劣的居住环境成为穆斯林生活最主要的特征。法国穆斯林群体的失业率超过非穆斯林群体失业率的4倍。如果包含女性就业情况,穆斯林家庭的整体就业率更显著低于非穆斯林家庭。

另外,法国接受的移民中包括了大量非洲和中东的难民。这些难民的安置又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经济本就不太景气的法国来说又增添了新的负担。

最后,有相当比例的移民家庭成员依赖福利制度生存。家庭团聚政策使得外国移民家庭的子女陆续来到法国,又因其他们的生育率高于传统法国家庭,其中很多人不工作就可以享受福利制度而生存下去。这对中产阶层的工作积极性是一种打击,长期如此,会导致经济发展失去动力。对富人阶层来说,他们极有可能出走,从而形成富人移民潮。

(二)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

经历了尼斯恐袭、巴黎恐袭以及各大城市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安全问题已成为近年来法国人民关注的重点。外来移民、难民、非法移民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国的安全构成了危险。在巴黎11.13恐袭发生后,警方在一个被击毙的袭击者身上发现了一本伪造的叙利亚护照。另外,由于移民的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并且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常常遭到人们的歧视,他们的心理状况决定了他们更可能走上犯罪道路。法国社会学家威廉·法耶在《殖民欧洲》一书中发现犯罪数量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是同步的,其深层原因是移民后代拒绝融入法国社会,并表现出自发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主要源自复仇和不满的情感混合。⑩而近年来,法国政府为了促进移民融入,采取了从机制上承认移民的异质性,从而进行一系列向移民倾斜的社会政策,但接受“社会多样性”的事实,并没有消弭移民后代和主流社会的鸿沟。

五、移民问题和国民阵线的群众基础

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多,移民所催生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在经济、文化、安全等多面受到冲击时,法国人民开始期盼一种新的政策来改善现状。成立于1972年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用敏锐的嗅觉捕捉到了“移民”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并开始借此大做文章,最终成为法国政坛的一颗璀璨明星。

国民阵线的创始人是让-玛丽·勒庞,俗称老勒庞。20世纪七十年代正遭受石油危机的法国经济一蹶不振,由此带来的失业等问题让人们把目光聚集在了移民身上。国民阵线利用人民不满的情绪开始宣传民族沙文主义、排外主义,并且提出了最著名的口号“法国人优先”。这一系列的主张吸引了一群中下层民众。由于经济萧条,他们与移民在就业的竞争、福利的争夺等方面显得尤为激烈。密特朗的上台终结了右派一枝独秀的状况,但新上台的左派仍然没能给民众交出满意的答卷。

事实上,左派和右派都没能提出根本解决问题的政策,他们只是顺应了社会潮流。对于人们来说“左派、右派没有区别。它们都是一回事。买单的总是群众。”⑪种种矛盾使得这些群众迫切地需要一个政党来代表自己发声。1984年欧洲议会选举,国民阵线获得第四名;1986年首次进入法国国民议会;2002年法国总统选举进入了第二轮投票。尽管此时的国民阵线已经成为法国政坛上的一股强大势力,但国民阵线却仍然缺乏竞争总统的实力。老勒庞经常露骨地发表带有明显极右色彩的反动言论,如排犹、否认对犹太人的屠杀等。⑫

2011年,老勒庞的女儿玛丽娜·勒庞上台,俗称小勒庞。他一改父亲执政风格,甚至取消了这个创始人的党员资格。她把目光从“排斥犹太人”转向了“排斥阿拉伯人”。另外,针对父亲民族主义的主张,她也修改了激烈的言辞。总之,国民阵线改变了“极端势力”的形象,逐渐成为一个正常的政党。在她的带领下,国民阵线在2015年法国大区选举的第一轮中更是超过共和党和执政的左翼社会党。在这次投票中,除了移民问题突出的马赛地区,北部加莱地区也倒向了国民阵线。由极左到极右的转变,一方面反映的是传统工业的衰落,失业的恐慌笼罩着当地人民;另一方面,涌入的难民也严重影响着当地人的正常生活。试图向2017年的总统竞选发起冲击的玛丽娜·勒庞提出一系列政策主张: “法国人优先”这一表达仍然是重点,另外,她用“同化”外来移民取代“融合”一词; 针对移民数量的增多,她提出将移民限制在10000人/年,使无证移民在法国的逗留不再合法化;增加成为法国公民的难度——在法国出生的人将不再享有公民权;停止向非法移民提供免费医保。⑬

国民阵线的崛起是与法国社会问题相伴而生的。尽管我们不能把移民问题当作所有问题的替罪羊,但由移民所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移民潮无法制止,除非法国政府和人民愿意承受限制移民的代价,如大量的财政支出,与已有移民社区的进一步疏离,脏、累工种劳动力的缺乏等。正如皮埃尔▪勒鲁什所作总结:“历史、亲缘关系和贫苦使法国和欧洲注定要挤满来自南方不成功国家的人民。欧洲过去是白人的和犹太教——基督教的欧洲,将来却不是。”⑭如果国民阵线能扛起总统的大旗,那么法国面对的将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今的移民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社会问题,它已经渐渐变成一个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主题。首先,它引导着政策的制定。各个党派在竞争的时候都无法避开这个主题,政策的差异影响着它们的支持率和政治前途。其次,它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格局。国民阵线的异军突起,使得法国政坛的形势更为复杂,但必须面对的是,极右势力已经从一个边缘的政治小党,不可逆地演化为主流政党。

总结

政党作为民众的代表,无论最终结果是向左还是向右,其本质都是不同利益诉求碰撞争夺的表现。在移民问题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一系列表现中,国民阵线的崛起则是最突出的一部分。由最初的传统极右向新民粹主义的转变,国民阵线在法国政坛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该党迅速的发展,不仅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也与其自身的政策相关。从外部原因来说,国家认同、身份认同的危机和恐惧是国民阵线的政治基础。从内部原因来说,国民阵线从反犹太人到反穆斯林的转变以及“法国人优先”的口号又增强了其影响力。

①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2010,176页。

②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修订版),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2010,176页。

③威廉·法耶:《殖民欧洲》精炼本http://go.paowang.net/news/3/2006-05-13/20060513224322.html

④于洁:《法国问题研究》。《外交学院》,2016。

⑤宋全成:《论法国移民社会问题的政治化——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0-116。

⑥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3页。

⑦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9 May 1990, p.51:;New York Times, 15 September 1994, p.A21. The French poll was sponsor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the German poll by the 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

⑧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9 May 1990, p.51:;New York Times, 15 September 1994, p.A21. The French poll was sponsor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the German poll by the 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

⑨Susan McVie and Susan Wiltschire, “Experience of Discrimination, Social Marginalisation and Viole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uslim Youth in Three EU Member States”, European Union Agency for Fundemental Rights, 2010, http://fra.europa.eu/en/publications-and-ressources/publications

⑩威廉·法耶:《殖民欧洲》。第三章《犯罪与移民》http://go.paowang.net/news/3/2006-05-13/20060513224322.html

⑪Didier Eribon,, Flammarion, Champs essais, 2009.

⑫彭姝祎:《法国极右政党“国民阵线”缘何强劲崛起》。《当代世界》,74页。

⑬《法国优先+退出欧元区法国“特朗普”发表竞选纲领》。华尔街见闻,2017-02-05

⑭Jean Raspail,(New York : Scribner, 1975) and Jean-claude Chesnais,(Paris : Robert Laffont, 1995)

【项目】教育部十三五规划青年课题: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培养与精英再生产研究(EIA160469)

(责任编辑:董方)

猜你喜欢

阵线穆斯林国民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法国左翼阵线的演进、问题与大选前景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叙“征服阵线”最高指挥官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