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4-03蔡子梅陈锁连杜文斌曹强郭泽峰孙布勒
蔡子梅 ,陈锁连 ,杜文斌 ,曹强 ,郭泽峰 ,孙布勒
(1.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血透室,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2.呼伦贝尔宏安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这种治疗方式所需费用较高,长期治疗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进步,生存率已经不再是判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而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已逐渐达成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传统护理模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为解决这一护理难题,该院以2015年6月— 2017年10月收治的108例进行维持性备注透析患者为对象,尝试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并与传统护理模式做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病例均为于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病例总数为108例。均自愿参与该研究,同意相应护理方案的实施。均无精神及意识障碍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均长于3个月。依据所采用的护理方案进行组别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病例数为54例。对照组54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构成为26例、28例;年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2岁、68岁,平均年龄(52.8±8.4)岁。观察组54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构成为27例、27例;年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31岁、70岁,平均年龄(52.4±8.2)岁。两组患者以上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基本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血管通路进行维护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实施如下:⑴组建护理小组并进行相应培训:由两名血液透析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和三名血液透析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护理方案实施前,通过分析病例资料及查阅文献制订全程无缝隙护理方案,并对组内人员进行护理实践操作培训。并分配护理任务,即健康教育、电话短信随访及家庭访视由谁负责。⑵心理康复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鼓励患者主动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以评价,并通过解释、安慰和疏导等方式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2-3]。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⑶健康教育:透析前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向患者详细介绍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水平和血糖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适当运动,合理用药。另外,可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画报,或者通过多媒体、微信群、QQ群等向患者及家属分享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⑷透析过程中的护理:确保透析环境的安静与舒适,配合医生做好透析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血管通路情况加以评估,协助患者进行体重的测量。根据不同患者的内瘘血管情况对穿刺点进行选择,穿刺时规范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妥善固定。如穿刺未成功,迅速按压,并湿敷硫酸镁进行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反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局部渗血情况、管路内的血液情况、是否有血管杂音、是否出现动静脉瘘震颤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加以处理。⑸透析后康复指导。透析后对内瘘加以压迫,时间应控制在20 min左右,如静脉导管需留置应规范封管并妥善固定。并向患者交代透析后的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合理用药、均衡营养饮食和适当运动的作用,并交代下次治疗时间。⑹康复运动指导:治疗期间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运动计划,可进行步行、慢跑、爬楼梯、瑜伽、八段锦、打太极等有氧运动,同时适当进行哑铃等抗阻力锻炼,运动强度应遵循由弱到强、循序渐进的原则。⑺饮食及药物康复指导:叮嘱患者低盐、低脂、低糖、清淡饮食,多食用生物效价高的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4]。出院后严格遵医嘱服药。教会患者及家属动静脉内瘘穿刺位置的护理方法和判定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以便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就诊。⑻院后随访康复指导:通过短信和电话方式每周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每个月应组织家庭访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另外可组织病友沙龙活动,活动期间医生和护理人员解答患者的健康咨询,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介绍治疗心得,患者们交流经验,互相鼓励。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评价标准选择为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主要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环境舒适和社会舒适4个维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主观舒适度越高。(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选择为中文版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TM 1.3)量表,计分范围 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选择为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非常满意例数加基本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均数±标准差(±s)和百分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前者的检验方法为t检验,后者的检验方法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主观舒适度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舒适评分分别为(18.6±3.2)分、(28.3±1.5)分。 心理舒适评分分别为(22.4±3.5)分、(32.8±3.5)分。 环境舒适评分分别为(11.4±1.2)分、(15.7±1.3)分。 社会舒适评分分别为(19.3±2.1)分、(26.7±3.4)分。 即观察组主观舒适度各个维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68.5±8.3)分、(87.2±9.5)分。 即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20例(37.0%)患者、36例(66.7%)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分别有24例(44.5%)患者、16例(29.6%)患者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分别有10例 (18.5%)患者、2例(3.7%)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即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52/54)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81.5%(44 /54)相比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下护理模式的创新,以患者护理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护理目标,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再到家庭的护理服务力求做到全程无缝隙,一环接着一环,注意保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确保患者接受到全面、规范、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主观舒适度各个维度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立专门的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首先对患者护理需求、具体病情、心理状态等的详细评估,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计划。血液透析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对于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认知度,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透析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血液透析后,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叮嘱患者注意事项。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咨询、家庭访视等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指导。通过以上一系列且连续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生存质量,也建立了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结果证实,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更具有显著护理优势。综上所述,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的选择,可优先选择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