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内服结合熏蒸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30例的临床研究
2018-11-16张亢亢罗文章红胡则林吴晴
张亢亢,罗文,章红,胡则林,吴晴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出现小腹疼痛或腰骶酸痛,情况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者,称之为痛经[1]。中医认为情志抑郁、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均可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出现痛经。膈下逐瘀汤内服疗法是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传统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药熏蒸疗法能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以离子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笔者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间对膈下逐瘀汤内服结合熏蒸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诊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纳入标准:参照2005年第2版《中华妇产科学》,均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经期或在其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连续3个月以上,且经妇科检查女性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均具有中医气滞血瘀症型的相关症状,小腹疼痛伴有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易烦躁或抑郁、经血色暗有血块流出等。排除标准:经检查有器质性改变,不符合中医气滞血瘀症型的原发性痛经,合并特异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肿瘤等其他妇科疾病,合并有脑血管、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疾病及精神病,对本组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18~30岁,其中 18~22岁 15 例,23~26岁 10例,27~30岁 5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改拟定中痛经症状程度量化标准评定出轻度痛经者10例,中度痛经者16例,重度痛经者4例。对照组,年龄 17~30岁,其中 17~22岁 16例,23~26岁 9例,27~30岁5例;轻度痛经者11例,中度痛经者14例,重度痛经者5例。2组患者在年龄和痛经程度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内服膈下逐瘀汤,方剂组成:当归9 g,川芎 6 g,赤芍 6 g,桃仁 9 g,红花 9 g,枳壳 5 g,延胡索 3 g,五灵脂 6 g,乌药 6 g,香附 5 g,丹皮 6 g,甘草 9 g。肝气夹冲气犯胃,痛而恶心呕吐者,酌情加吴茱萸、法半夏、陈皮和胃降逆。小腹坠胀或前后阴坠胀不适,酌情加柴胡、升麻行气升阳。郁而化热,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数者,酌情加栀子、郁金、夏枯草。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行经前7 d开始服用至经期开始,7 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方剂组成:红花8 g、当归 8 g、党参 6 g、赤芍 7 g、丹参 6 g、川芎 6 g、草乌 6 g、防风 4 g、秦艽 6 g、杜仲 4 g、乳香 10 g、没药 10 g、甘草9 g。仪器采用大连麦迪企业制造智能汽化药热器CQ机MD-99N型电脑熏蒸治疗舱。用法:将中药浸泡30 min,用煎药机煎煮后将药液倒入熏蒸舱内的药液槽,当熏蒸舱内温度达45℃时可给患者进行头部以下的全身熏蒸,并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调控温度,维持在45~47℃,全程30,并密切观察询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治疗后根据患者出汗量给予温开水补液,于行经前7 d开始治疗至经期开始,每个疗程7 d,每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为疼痛完全消失且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发作;有效为疼痛明显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无效为疼痛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治愈+有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n(%)]
3 讨论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论经行腹痛,提出“妇人从人不专主,病多忧忿郁伤情,血之行止与顺逆,皆由一气率而行。”说明妇人经病,多与七情有关,忧郁、愤怒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容易产生经行腹痛,即痛经。南宋妇科医家陈沂在《陈秘兰妇科》中指出:“妇人经水不调,多因气郁所致。治宣开郁行气,则血随气行,自不致阻塞作痛。”可见治疗气郁血滞型痛经应注重行气开郁,活血止痛,调理冲任气血使之通达,通则不痛。
膈下逐瘀汤是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经典方剂,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延胡索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散结止痛的作用。
中药熏蒸疗法属中药外治疗法,将中药煎煮后产生的含有中药离子的药物蒸汽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内,直接地持续作用于脏腑,经络,关节,肌肉,药物蒸汽的热力作用使皮肤毛孔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速率提高,加快局部代谢、致痛物质的消除[2],同时全身熏蒸可缓解患者肌肉紧张和焦虑紧张的情绪,使患者身心放松,从而更好地缓解疼痛。熏蒸所用方剂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散寒止痛为组方原则,结合熏蒸疗法,能有效预防,缓解经期腹痛,临床疗效较显著。
从该次研究结果看,与单纯内服膈下逐瘀汤止痛比较,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熏蒸疗法对轻中度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此次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实验时间及条件的限制,样本例数较少,且仅对痛经的一种中医证型进行了临床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会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