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对策研究
2018-04-03孙立龙宋殿娇
孙立龙,宋殿娇
(1.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2.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蕴涵了经久不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五千多年各族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有责任和义务把最先进、最优秀、最宝贵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高校教师传授给一代代的青年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之瑰宝,必须得到良好的传承,高校应通过艺术教育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进而实现继承好、发展好民族文化,打造文化自强、文化繁荣,为促进中华民族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 艺术教育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1.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文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精神风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极富感召力和吸引力,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被国人所接受和认同,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多年来从未因战乱、灾害等而中断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作用和导向作用显示出中国人民的责任担当,自主选择走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道路,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仅要坚守本根,而且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时还应与时俱进,让全国各族人民从意识形态上,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价值理念、坚守道德观念,这样我国各族人民才能形成一定的团结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彰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如何塑造繁荣绿色和平发展的人类家园,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使世界各国民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根本动力在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理念。因此,高校要想让广大青年学生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示范性和引导性作用。高校艺术教育在广泛宣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使得文化理念得到认同并深入人心,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加深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培养民族创新精神。
2.为打造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融入高校教学体系
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提到,党中央多次讲到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第一,要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各个学段都覆盖。第二,要融汇到我们的教材体系中。第三,要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民心所向、党心所指的重要工程,打造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做好陈部长所说的三个工程,即“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和“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高校作为培养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必须始终牢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构建教材体系,将其融入体育、艺术、思政、专业课,实现第一课堂的有效融合,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同时在教学、科研和实践过程中要创造性地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后续学科建设人才。除实现进校园外,还应走出国门,为世界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融入高校教学体系,更加清晰地指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前进方向。
3.以艺术教育为抓手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因此,强国必先强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这是当务之急。高校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加快发展,高校应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艺术作为传播文化的手段和工具的功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经过艺术的加工、润色和升华,达到促进文化原创力提高,增进文化交流默契度,加深文化思考深层次的教育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不胜枚举的文化瑰宝,为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瑰宝,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契合点,学懂、弄通优秀传统文化,做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发挥艺术教育导向和引领作用,使更多的艺术作品更具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神。
二、艺术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建议
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认真领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教育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民族的血脉和民族的精神家园都依赖于文化的建设发展,一个摒弃自己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是不能实现民族振兴发展的。习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全新写照,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美好憧憬和期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凝聚着黎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情感寄托,比如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剪纸、泥塑等民间手工艺,戏曲等传统艺术表演,书画等国粹文化等。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打造全体国人都应该具备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不忘历史,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崛起,推动改革创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最后选择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亿万万中华儿女在艰难困苦中选择的光明正确的道路,这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发展的正确选择,不当亡国奴,不走资本主义,更加坚定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也与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交相辉映。只有从根本上做到文化自信,才能更加凝聚力量做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科学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校园,发挥艺术教育在示范和引导学生的自身教育特征,研讨透过艺术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合理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准确把握教学环节,精心筹划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使用教学工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将难点讲清,将重点突出,科学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首先,在课程建设上,要做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找到相互支撑的平衡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戏曲、国画、彩陶、书法等丰富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采用理论教授、学生发言、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示范演练等不同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呈现出来,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且通过与他人配合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从学习和实践中处处渗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充分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第三,在教学环节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以潜移默化为原则,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还要创设符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激发大学生投入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多重教育目的。
2.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打造素质过硬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艺术是无国界的,是相通的,艺术教育教师不仅要钻研本领域的知识,还应放眼世界,汲取各家之精华,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高自身基本功,增强实力,使艺术教育的质量再上新台阶。首先,拓宽艺术教育教师培训的路径,积极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搭建交流平台,如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以及组织各高校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培训研讨会等。其次,创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人物专家指导团,其中涵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深从业者和小微企业、作坊、合作社的管理、研发人员等,实现高校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群的良性互助。聘请民间手工艺人到高校为师生做现场指导和讲授,同时高校利用资深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帮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激发创作灵感和潜能,融入不同视角来丰富题材,达到破解传统工艺成果转化中遭遇的工艺和技术方面的难题,拓宽成果应用范围和领域。最后,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教学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同感,在高校各个区域都呈现出对优秀传统文化尊崇的氛围,在言行上都表现出文化自信的理念。
(2)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指标。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现有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指标,将打造文化自信作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中可以设计的指标有:第一,组织管理指标。这是高校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中。第二,社会声誉指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高校传承文化的功能需要从多角度加以评价,除了高校教学督导的评教,还可以是来自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家长的评价,甚至可以是政府部门、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调查评价。第三,高校软、硬件指标。高校应该在校园文化宣传方面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也要为传承传统文化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第四,学生综合素质指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要通过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体现,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校内外传统文化活动的参与率、获奖情况等考量。
3.全面做好四个课堂协同育人工作,拓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面
第一,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导,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的工作,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寻求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授课形式,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合理路径,形成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氛围。第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通过琴、棋、书、画等艺术社团,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在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同时,搭建展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风采的平台,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形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第三,为学生开辟社会实践的广阔通道,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人才共育,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创造便利条件。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纪念馆、历史名人故居等文化场所,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休息时进入社区帮扶困难群众,去孤儿院、老人院慰问演出,这些都能让大学生身体力行感受身为一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神圣感和自豪感,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实践基础。第四,现代教育离不开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课堂的学习,打破了专业、地域、时间的限制,使教育资源达到共享。同时,降低学习门槛,让每一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通过视频教程,可以学习不同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