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渠江流域巴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2018-04-03彭志琼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渠江巴人罗家

彭志琼

(四川文理学院 财经管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四川省东部的渠江流域主要包括达州市、巴中市、广安市三个地级市,其中达州市位于四川正东方向,巴中市是东北方向,广安市属于东南方向。在历史上,巴中全境曾经属于达州管辖,广安全境曾经属于南充管辖。川东渠江流域三市中,达州位于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带,自然资源丰富,从先秦到南北朝,都是巴人的重要活动区域,现代又是革命老区,成为渠江流域的重要经济活动中心和文化中心。巴中是上古时期巴人的活动区域,留下了很多遗迹;广安是战国时期巴人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有很多巴人遗迹,但秦汉以后就鲜有巴人的活动了。

一、渠江流域巴賨文化基本情况

川东的渠江流域面积大约有4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多万。三地市的巴賨文化遗址比较多,但大多缺乏很好的规划与开发,也缺乏良好的宣传,很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景观,需要精心的打造、细致的保护、合理的开发。

(一)巴中市通江县擂鼓寨遗址

巴中市通江县,有一个史前文化遗址,历史悠久,从在此地出土的很多文物来看,最早的文物为距今4000多年以前的,以后陆续有夏、商、周朝的文物出土,估计巴人在很早的新石器时代就在此居住和生活,至于在此之前的巴人究竟在什么地方生活,是从何处迁徙而来,我们不得而知。[1]有专家说是从百濮民族而来,那应该是从南方来的;也有人认为是羌人迁徙来的,那应该是从西北方向而来。目前尚无定论,无法深究。

擂鼓寨遗址位于通江县春在乡境内,在一个小山包上,呈三角形。经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陆续发掘,出土了一些平底的陶器等大批文物,反映了巴人悠久的历史文化。巴人很早就在巴中一带生活了,他们喜欢居住在离水源较远的山地一带,以便利用山上的各种自然资源。这些生活方式很明显与后来的賨人集团有一些不同,賨人一般喜欢居住在水边或者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我们认为西周以后的巴人集团中包含有来自百濮的一支,在渠江流域来说就是賨人集团,因为賨人最喜欢在河岸居住,这一点应该是巴賨民族最大的区别。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在渠江流域一带,賨人逐渐被巴人征服,成为巴賨民族,完成融合的时间大概是在周朝后期。

擂鼓寨遗址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数千年前的文明掩映在荒草之中,令人唏嘘不已。四川的巴中和陕西的汉中在地理位置上相互连接,都是古代巴人的核心活动区域,应该有比较多的巴文化遗址,主要是因为时间距今太久,有些文物深埋地下,未被发现,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今后会有很多巴人文物出土,还历史本来面目。

(二)达州市渠县的城坝遗址

相对而言,达州现存的巴人文化遗址要多一些,其中包括几个大型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县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巴河之滨,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有文物出土。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里曾经是古代巴人的一支(賨人)的都城,又称宕渠城,时间跨度很长,从商周到两汉文物都有。古代賨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在此定居,无法考证。但是,賨人喜欢居住在水边,却是不争的事实。宕渠作为一个县名,历史悠久,大约始建于公元前314年,主要是由于受到北部秦国的势力威胁,部分巴人南下,逐渐与賨人发生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势力集团。历史上宕渠县辖地很大,以今天的渠县为主,包括周边达县、平昌、通川等地,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物产丰富,直到东汉末年仍然是上等县。东汉末年从中分出宣汉县,宕渠之名直到公元6世纪才被流江县取代。[2]

城坝遗址出土的文物众多,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陶器等,也有很多生活设施如排水管道、水井窑址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墓葬出土,说明此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有人居住。此地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有国都之象。但遗址缺乏应有的保护,有些出土文物放置在农家,随时有损毁的可能;交通也不方便,从土溪到对岸的遗址,需要经三汇镇绕道,或者坐船过去,亟待改善。

(三)达州市渠县賨人谷

賨人谷位于渠县东部,地形险要,是巴人的一支——賨人在一段时间躲避战乱的穴居之地,是賨人的临时国都。他们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又是躲避什么人?经考证,大约在周代后期,由于秦国势力的挤压,巴人南下,賨人为了躲避骁勇善战的巴人,在这里的60多个溶洞穴居,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舆地纪胜》记载,賨人喜好歌舞,体质强壮,但与有着锐利弓箭的巴人相比,在战斗中处于下风,后来逐渐被巴人征服,成为巴人的组成部分,在渠江流域生活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汉朝,他们还在此生活。东汉末年,社会急剧动荡,賨人不满当地军阀的残暴统治,纷纷逃离此地。他们逃到什么地方呢?有些逃到甘肃,有些逃到陕西,有的逃到江汉流域,还有一些到了四川西部生活,直到明朝,还有部分賨人生活在今天四川西部的雅安市荥经县一带。[3]

(四)达州市宣汉县罗家坝遗址

宣汉罗家坝遗址位于渠江支流的交汇之地,是一块面积较大的台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文物,时间跨度很长,历夏、商、周三代,可见巴人在此生活的时间已经有数千年了。当然,出土最多的还是周朝文物,尤其是周朝后期的文物。从出土的周朝文物来分析,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巴人的都城,有大量的贵族、平民墓葬,也有很多生活用具,充分反映巴人的文化特点。

罗家坝是达州重要河流——州河的两个支流交汇之地,位置非常险要,很早就有巴賨民族在这里生活。罗家坝遗址文物众多,其对巴文化的重要性就如同金沙遗址之于蜀文化一样,它们把巴蜀的历史上推到四千年以前,是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但是,今天的罗家坝通过几次考古挖掘以后,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细致发掘;发掘以后的罗家坝应该建立一个博物馆,但是这里除了农田和荒草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么重要的文化遗址只有一个石碑掩映在杂草之中,确实让人感叹不已。其实,离罗家坝不远的普光气田是中石油和中石化投资的最大的海相气田,我们应该让罗家坝遗址和普光气田一样,成为四川东部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五)广安巴人石头城

广安市位于渠江流域下游,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地级市,辖二区三县一市。广安市各地的巴人遗址比较多,但显得很散,各地都有,但没有突出的遗址。这里的巴文化底蕴非常厚重,在民间还保留着竹枝舞、巴渝舞等巴文化遗存,有巴人水井遗址、神龙山巴人石头城等遗址分布于广安区、武胜县等地,但是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大型的巴文化遗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石头城,它位于广安市南郊,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里面有军事堡垒猊峰城,还有巴人进行祭祀、练兵、舞乐、议事的巴风楼和神坝等遗址。巴人在广安整个地区活动的时间,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大约是在殷商至秦汉时期,汉朝以后巴人慢慢从这里迁徙,其踪迹难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一般学者认为是退守鄂西,经重庆到三峡再到今天的宜昌一带定居下来,在鄂西高耸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中艰难生存。石头城是板楯蛮重要的活动场所,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损毁严重,里面的很多材料被人搬走,以修建自己的住房或者猪圈等等,占地200多公顷的巴人古堡在落日的余晖里显得宁静安详。[4]

二、渠江流域巴人活动遗址保护利用情况

渠江流域三市都在抓文化发展,引经济繁荣,都在想办法利用巴人遗址,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各地方式不同,各有自己的对策,然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

(一)巴文化保护意识在逐渐加强

三地市在经济建设的同时,逐渐加强了巴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陆续公布了一批巴文化保护遗址,争取了部分经费,对容易损毁的遗址进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达州21世纪以来投入9850万,广安近几年投入4500万,巴中近几年投入3420万进行与巴文化有关的保护工作。三地还专门编写了遗址保护方案,对重点巴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尤其是巴中市近年来编制和实施了一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申报了巴中南、西、北龛和水宁寺摩崖造像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项目的保护规划,实施石窟排水工程和造像加固工程共7项,进行包括巴中历史博物馆在内的3个重大工程的建设工作,并准备以米仓古道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处的摩崖造像申报“中国石刻艺术之乡”,成功申报“巴山背二哥之乡”等4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三地市搞活经济不以损坏文物为前提,城镇化不以破坏文化遗产为代价,经济大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二)巴文化遗址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进入21世纪后,川东各地大力推进巴文化遗址的开发工作,邀请相关文物考古部门进行发掘,如广安在武胜县进行了发掘工作,一大批文物出土,对巴人崖墓进行了考古工作,出土的文物以陶佣最为突出,制作技术非常高超,同时还发现了5处商代遗址、6处汉代遗址,20处魏晋南北朝遗址。达州市主要领导多次到国家和省文物管理与研究部门协商,请教开发事宜,共同研究发掘相关问题。

在巴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方面,川东三市中达州的渠县走在前面,很早就开始进行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立了县级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汉阙博物馆,打造了賨人谷,巴中打造石窟艺术,发扬巴人豪放包容的精神,探寻千年米仓古道,串联巴文化遗产景观,开设“巴人咏巴中”书画展览,加入巴人符号,进行产业打造。[5]

(三)巴文化宣传工作明显增强

在巴文化宣传方面,各地下功夫,出奇招,推出自己的巴文化精品,通过广播电视、著作文章、影视作品进行大力宣传。达州市通过中央电视台对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等著名巴文化景观进行宣传报道,《华西都市报》两次报道达州的巴文化景观,中央台制作和播放的专题片对达州的巴文化景观是一个良好的宣传与推介。巴中市有纪念馆和博物馆共11个,有可移动文物近10万件,不可移动文物近4000件,2012和2015年巴中市多次组织科研院校专家、学者调查米仓古道,寻觅巴文化的踪迹,发现文物站点345处,探测了远古巴人与关中一带的联系路线,既是文物考古活动,又是对巴文化的大力宣传。在米仓古道的调查中,专家们发现许多远古人类留下的栈道坑,也许在数千年前,汉水流域的巴人就是从这个古道来到四川东北部的,也有可能在商朝末年,我们的巴人就是从这条道路出川来到中原参加会战的。通过考察活动,掌握了大量的相关信息,通过中央台科教频道播出,又起到了宣传的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巴中还专门组织力量,完成了《巴蜀门户·中华脊梁》巴中文化宣传片的拍摄工作,扩大了各个博物馆、展览馆开放的时间和范围。[6]广安市出土了大量賨人文物,并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观达州巴文化、賨文化景观,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四)巴文化研究工作得到加强

达州相关部门重视巴文化研究工作,宣汉县成立了巴文化研究会,渠县成立了汉阙文化研究会与宕渠文化研究中心,先后出版了《賨人与賨人文化》、《巴人文化初探》等专著,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整理和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成立了一批研究协会,共同进行巴文化研究工作。广安市社科联发布一批巴(賨)文化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巴中市重点进行巴文化和红色文化研究工作。

渠县专门邀请全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和文化学家齐聚城坝遗址,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的发言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既有研究之功,又启宣传之效,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位于达州的四川文理学院专门成立了巴文化研究院,聘请一批教授、博士开展巴文化研究工作,开设巴賨文化专题讲座,深受学生的喜爱,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巴中近年来多次召开有关巴文化方面的学术会议,撰写了一系列优秀论文,编辑出版了《巴中与巴文化》等专著,成功举办了巴文化历史研究成果展,吸引400万人民对巴文化的关注,也为巴中人民贡献出巴文化研究成果和数百幅巴文化历史图片,举办了多次巴文化讲座,在中小学开展了巴文化知识普及活动,让年青一代更好地传承巴文化,发扬和宏大巴文化精神。

三、渠江流域巴文化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护意识还需加强

渠江流域一带有很多巴文化景观,但是在这三地市对巴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很多人缺乏这个方面的意识,尤其是普通群众,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宣传教育,形成他们保护遗产的自觉意识,不能够因为自己的一点利益而破坏巴文化遗产。除了暴雨冲刷和洪水灾害以外,有些人为了自己修建道路、房屋和取土采沙的方便,任意破坏遗址,如达州的城坝遗址附近就有这种现象发生;其实,不仅普通百姓,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应该加强认识,提高文化修养,强化责任心,不能因为修建道路等行为而破坏文化遗址。

(二)考古发掘工作力度不够

三地市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考古工作跟不上,很多遗址发掘面积不够,有些地方甚至影响我们对巴文化性质和类型的判断,应该得到加强。巴中由于缺乏相关考古人才,一些遗址至今没有像样的发掘,对擂鼓寨遗址的考证工作没有顺利开展;达州的城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面积很小,还不到总面积的1%,罗家坝遗址缺乏全面的勘探,且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广安的巴文化遗址考古面积也不大,没有进行深入的发掘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7]

(三)经费投入不到位

川东各地在遗址的保护、利用方面投入的经费不够,没有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主要原因,一是巴文化遗址历经多年风雨,损毁、侵蚀严重,尤其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遗址容易遭受泥石流、洪水灾害的破坏。二是巴文化遗址散落于川东各地,分布面积大,保护起来需要的经费比较多。三是巴文化遗址保护涉及土地环境保护、拆迁、征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四是文化遗址一般处在县乡辖区,地方财政经费不宽裕,基金缺口较大。

(四)开发利用效果较差

川东三市在巴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方面,速度慢、效果差,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目前情况来看,数十处巴文化遗址,只有賨人谷打造得较好,而其它遗址的开发利用步伐都比较缓慢。究其原因,有下面几个:一是考古发掘深度不够,定性不准,难以开发;二是遗址的地下资源丰富,地上建筑较少,可供开发的资源太少,难以利用;三是遗址之上,除了賨人谷有个賨人文化陈列馆以外,其它遗址区域都没有这样的设施,起不到宣传的作用,留不住客人,不利于遗址的开发利用。

四、渠江流域巴文化遗址保护开发的意见与建议

(一)广泛开展对巴賨文化的研究

川东地区为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巴賨民族曾经在这里生活了数千年,但是我们对巴賨文化的研究完全赶不上对蜀文化、楚文化的研究,很多方面还是空白,因此要扩大对巴文化的宣传,保护和开发巴文化遗址,应该进行巴文化理论研究,要廓清巴文化的一团迷雾,研究巴人的活动情况,主要是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巴人的族属关系,比如有些巴人以虎为图腾,有崇虎之俗;有些巴人却喜好杀虎,他们的来源关系如何,又是如何分化的?巴人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地方登陆并占领了賨人的地盘并融合了賨人的,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二是巴人进入川东的时间层次,以及他们的行进路线,是溯渠江、嘉陵江而上还是沿渠江、嘉陵江而退,时间大概是什么时候?三是巴人的文化特征以及与其它民族的联系和区别,在川东活动的时间和区域,等等。各地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研究会,主要是各种学会和协会,开展科学研究,搞清楚巴人的来龙去脉。要重视巴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要重视通过影视技术进行大力宣传,发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进行巴文化研究,发布科研课题,组织成果研讨,开展学术交流,努力营造巴文化研究的浓厚氛围。

(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

川东各地在巴文化遗址周边的基础建设方面,最近几年没有大的进展,一般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状况没有得到充分的改善,如巴中的擂鼓寨遗址、达州的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等景观附近,交通条件差,有的甚至无法顺利到达;二是缺乏应有的地面建筑,没有配套设施,没有适量的场馆建设,没有文物可以参观,留不住参观者;三是缺乏指示牌、路牌、解释性的牌子,无法对参观者进行合理的提示与指引。

(三)重视考古发掘工作

要进行科学研究,必须有考古材料作为支撑,考古发掘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前面已经说过,在考古发掘方面,三市都有待提高,需要加以重视。对已经发掘的文物要及时予以整理,对没有进行深度发掘的,要组织力量,进行发掘;对那些尚未进行发掘的,要制定科学的发掘规划,分期进行。发掘工作结束以后,要尽快发布考古发掘报告,以供研究者参考。川东几个著名的巴文化遗址,至今还没有公开发表或者出版发掘报告。文物挖掘出土以后,难免会遭到损坏,应该及时进行修补。城坝等遗址还有一些发掘出来的文物存放在当地农民家中,应该尽早清理;各个遗址发掘完毕以后,大型的像城坝、罗家坝遗址可以申报国家遗址公园,进行科学开发保护。

(四)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完善各种保障措施

首先,是完善地方交通设施,解决行路难的问题。川东三市多丘陵,很多巴文化遗址都在乡间,交通不便,应该像川西各地一样村村通水泥路,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其次,是要对遗址进行保障,要建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落实专人进行保护,尤其是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不管是秦砖还是汉瓦,都进行记录,建立科学的文物档案,严防文物的遗失和损毁。第三,编制遗址保护开发规划,在资金、技术方面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在保护经费方面只靠县一级的财政支出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得到省部级相关单位的支持;在规划的制定中,必须注意科学合理,反对过度开发,且要具有前瞻性,从长远目标考虑,既不能目光短浅,又不能竭泽而渔。

五、结语

川东大巴山脉的达州、巴中、广安三市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自古就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巴賨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数千年,他们弯弓搭箭,英勇善战,能歌善舞,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等财富,书写了壮丽的民族诗篇,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但是,我们对巴文化的研究明显没有对蜀文化的研究那么深刻,那么出彩。蜀文化有三星堆,有金沙遗址,巴文化有相应的罗家坝,有城坝遗址。我们对罗家坝、城坝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没有彻底进行,还有很多文物没有加以考察研究。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发掘规划、保护方案,显得尤其重要;其次,巴文化遗址的开发保护,必须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合理利用,创造文化效益;为了开发与保护巴賨文化遗址,各地应该大力培养人才,主要是研究方面的人才和保护方面的人才。另外,巴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很多珍贵遗产,我们要很好地进行宣传和传承,尤其是要在青少年中进行教育宣讲,让全民了解巴文化,继承巴文化,发展巴文化。

参考文献:

[1] 林 向.四川盆地巴文化的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05(4):96.

[2] 常 璩.华阳国志[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184.

[3] 段 渝.先秦巴文化与巴楚文化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11):24.

[4] 赵 静.《华阳国志》中的巴人语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8):126.

[5] 柏贵喜.巴义新解[J].民族论坛,1997(3):267.

[6] 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1:308.

[7] 赵冬菊,杨 华.从考古发现看巴文化的起源[J].武汉文博,2006(2):26-32.

猜你喜欢

渠江巴人罗家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英勇善战的巴人
小蜗牛
英勇善战的巴人
渠江边
渠江边
脱贫攻坚的渠江画廊
基于RMP分析的渠江源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ingle-event transient in partially depleted SOI MOSF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