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长江大学为例
2018-04-02杨欢罗跃陈武
杨欢 罗跃 陈武
摘 要:湖北省教育厅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遴选了一批高校专业作为综合改革试点,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位列其中。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依托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对毕业生和在校生、用人单位以及同类高校的专业调研,在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掌握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明确与同类高校人才培养差异的基础上,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实施了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旨在整体提升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关键词:应用化学;综合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3-0045-03
湖北省教育廳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从2012年起,省内外已经有不少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实施“专业综合改革”,例如:湖北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从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整合培养目标、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重构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安徽省池州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作为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突出办学特色,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长江大学是省属普通高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力为国家、省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1-3]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15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专业也将依托于该项目,通过对同类高校的专业调研、学生的调研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等,拟定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4-6]
一、应用化学专业概况
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于2001年正式面向全国招生,累计培养学生816人,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315人。2006年获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油气田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招生权,办学层次齐全。
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石油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7]“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863项目3项,973项目2项,国家石油重大专项2项,企业委托项目(三大石油公司)178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万以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三等级奖12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0余篇。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应用化学专业教育教学新模式。[8]2013年“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公开出版教材7部,公开发表教研论文40篇。2014年获批省普通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计划”立项建设项目,2015年获批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建设专业。
二、应用化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化学工程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使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很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追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适时完善培养计划,突出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原则,已初步取得一定的效果,培养出了更加符合行业、地方和基层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一)专业调研
1.毕业生及相关企业调研。2016年7—8月期间,化工学院精心组织,密切联系相关企业,并对近几年应化专业学生就业相对集中的多个企业(地方企业:荆州嘉华、荆州天合、湖北汉科等;国有企业: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独山子石化等)做了走访和调研工作。
相关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对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团队精神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如:长江大学应建立专门针对油田企业的培训机构,给毕业生(校友)业务培训和学历层次提升提供机会和条件。参加座谈的毕业生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在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等。
在今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毕业生(校友)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体现出来,制定符合石油石化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
2.在校生调研。2016年4—5月期间,对2013和
2014级的应化专业在校生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主要调研内容包括在校生对专业的认识、就业打算、学习需求、学科方向、创业欲望等。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基本是满意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大三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课,对精细化工及助剂感兴趣的学生最多,比例达41.12%;另外,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较高,参加调查的每位学生均表达了参加科学研究的愿望。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已完成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并对2015级和2016级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重点是根据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特点及学科发展建立了三个优势学科方向,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工作。
1.优势学科方向的建立。(1)油气田应用化学。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常常使用化学药剂或化学方法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该研究领域是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传统优势方向。课程设置主要包含了钻井化学、采油化学和集输化学等。设置5—8门选修课程,计划将“油田化学”课程办成省级精品课程,开设一门“油田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组织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讲义。
(2)精细化工及助剂。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灵活、最有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精细化工率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设置5—8门选修课程,办好“有机合成”双语课程,开设一门“精细化工及有机合成综合实验课程”。
(3)绿色农业化学。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注重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将绿色化学应用于农业生产,即绿色农业化学。设置5—8门选修课程,拟出版1部教材或专著《绿色农业化学》,开设一门综合实验课程。
2.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专业基础课以化学、化工主干课程为主:四大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胶体化学与表面活性剂、仪器及波谱分析、化工原理、有机合成等作为必修课,学科方向课程作为选修课,增设部分公共选修课形成理论课程基本框架。
(2)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①实验环节:原则要求化学化工主干课程实践学时不低于15%—20%。三大学科方向选修课各开设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时间为2—4周。②实习环节:原则上大四上学期为综合实验及实习时间。即综合实验2—4周,实习4—6周。将分散实习改为集中轮岗实习,实习地点按照学生学科方向而定。③毕业设计:计划12—14周,原则上要求企业指导或者联合指导比例不低于25%。④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科研助学活动及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形成一篇论文或专利。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年5月,面向应用化学专业在校生提出并开展“1310”计划,即设立应用化学专业专项奖学金、助学金;每年设立10项科研自选课题、10项科研参与课题和10项科研助贫、企业助贫项目。
(3)企业教育体系的融入。截至2016年9月,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与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湖北宜化股份公司、荆门石化分公司等湖北省的12家石化和新能源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石化和新能源产业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另外,校企合作单位均对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提供实习实践场所,积极主动参与理论教学。①实习:依据学科方向,每个企业安排5—10名学生进行4—6周岗位实习,要求企业配备带岗教师。②授课:每个学科方向由相关企业开设1—2门选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③毕业设计:鼓励企业提高论文题目,联合指导。④社会实践:鼓励企业参与科研课题,联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开设创新创业论坛,邀请民营企业家(或大型企业高管)等进课堂就当代企业的招聘标准、如何创新创业等重点议题进行讲解,为学生的就业铺路。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实施“1+1+2”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需求。即对一年级本科生进行集中教学、集中管理,二年级再转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在三年级、四年级进入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第4学期末开始进行专业分流,将应用化学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即油气田应用化学方向、精细化工及助剂方向和绿色农业化学方向)进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联合培养。结合各自方向的人才培养特点,制定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在“1+1+2”培养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3+0.5+0.5”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实践技能的产业人才模式:实施“3+0.5+0.5”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校学习完成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第7学期由企业安排高级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学生到企业去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工程知识能力。第8学期安排高级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学生到相关公司进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实践开展工程设计、工艺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用当前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绿色农业化学等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学科发展规划
(一)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与省内外的大中型企业联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学生适应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优化师资队伍
培养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专业课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达到80%以上,中青年教师10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
(三)拓宽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加强教学改革的力度,在不断提高专业优势的同时,结合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三大石油公司,重点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在拓宽专业面上做好文章,使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达到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能源化工、化工环保、医药化工、应用化学等领域的就业要求。
(四)提高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以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高质量的人才输出,树立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省内相同领域的特色性。依托学科基地(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及其相关平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越的实验条件、精良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实验管理水平,积极争取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提高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教科研方面的整体水平。
(五)促进教学教法改革及考试方法的改革
通过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专业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研究、教法改革及考试方法改革的良好氛围。有思路、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建设,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积极申报校级或省级精品课程;聘请、鼓励和支持相关教师或专家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选用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教材,并公开出版高质量的自编教材或教辅材料。
四、结论
第一,根据对毕业生和在校生、用人单位以及同类高校的专业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专业定位准确、服务方向明确,初步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第二,构建了具有“产学研”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坚持以科研课题为中介,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采取校企协作的联合导师制,聘请企业专家评审毕业论文。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教育,带动实践教学改革,扩大了专业影响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积极推动了学生就业。
第三,通过“1310”计划的启动,吸引大批本科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各位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为企业培养“两创型”人才奠定先期基础。与国内其他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相比,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具有鲜明的产学研一体化特色。
参考文献:
[1]任朝华,罗跃,李水清等.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探索与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
[2]李水清,梅平,罗跃.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
[3]李水清,罗跃,任朝华等.应用化学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4]王松,李水清,罗跃等.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3).
[5]王松,罗跃,胡三清等.改革实验内容 培养两创人才[J].石油教育,2009,(3).
[6]李水清,梅平,罗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7]杨欢,罗跃,李水清等.《油田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長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28).
[8]任朝华,罗跃,李水清等.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