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葛姆雷: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2018-04-02沈奇岚

书城 2018年3期
关键词:罅隙安东尼雕塑

沈奇岚

在过去和未来的罅隙里,空间涌现。

仿佛是音符停顿的那一刻,我们即处在流动中,又处于无限的宁静之中。

在长沙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建筑中,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安静地开启了一种临界状态。当下的空间中,代表历史的物件已然离席,但历史的味道依然流动在空气之中。

在长沙的展览中,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连接着这个独特空间的所有品质。于他而言,他的雕塑并非放入一个既定空间的物件,而是参与空间构造的元素。他的雕塑与现有空间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空间语境。这座具有历史的建筑,在其之前的历史和未来的用途之间,存在着一个临界状态,安东尼·葛姆雷的雕塑参与创造了这个临界状态。

在观察和研究了这座建筑的故事和结构之后,安东尼·葛姆雷把握了这个空间的本质:一个在新旧身份之间蜕变的空间,一个在历史和未来之间的罅隙。这里曾经是湖南省共产党的总部所在,而未来将是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历史已流经,将来尚未至。安东尼·葛姆雷决定和这份历史与未来对话,让这座建筑开启自己的全部记忆和感知,打开想象。

《临界物质与膨胀场》Antony GormleyCRITICAL MASS AND EXPANSION FIELD, 2017-18Installation view, Changsha Museum of Art, Changsha, ChinaPhotograph by Oak Taylor-Smith? the artist

必须从整体去理解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安东尼·葛姆雷完成的并非只是自己的雕塑,而是对这个展览空间的整体雕塑。他的作品连接了历史和未来,他让观众创造了一个新的当下。观众在他的作品中,打开了全部的感知,去接收关于自己和这个空间的对话。

这是安东尼·葛姆雷整个艺术生涯孜孜以求的:重新唤醒观众的主体性,与当下时空体验交织,在这个时代召回我们的身体。

“当你闭上双眼的时候,你会去哪里?”

“你如何来描述它?”

这是来自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的提问。

闭上双眼,意识渐渐下沉,那里是身体的未知之处,又亲密又黑暗,无边无际,没有任何可以用以把捉的事物,没有任何提供确定性的标识,从那里开始,我们重新认知自己。

雕塑:静止及其创造的

安东尼·葛姆雷出生在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里,家庭里严肃的气氛让他对宗教的神秘体验有种敬畏。进入剑桥读书的他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他选了人类学、考古学和艺术史。这些学科对他的影响在后来的人生中渐渐得到了体现。

《睡觉之处》Antony GormleySLEEPING PLACE, 1974Plaster and linen55 x 91 x 106 cm? the artist

可是在年輕的安东尼·葛姆雷眼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天主教寄宿制的高中度过了压抑的青春期,安东尼·葛姆雷突然在大学里发现了一个新世界。那是一个属于嬉皮文化的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安东尼·葛姆雷记得当时听过一首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的歌Within You Without You,那是他第一次听到用印度西塔琴(Sitar)演奏的音乐。于是他一心想要去印度。第一次是在一九六九年,进大学后的长假里他去待了几个月。毕业之后他又立刻动身再去,并待了两年。

背上行囊,周游天下,从前是,现在依然是年轻人最流行的方式。安东尼·葛姆雷也跳上了一辆车,一路经过了土耳其。又搭着便车,经过了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整整一年在路上,游历了整个世界,在一九七二年到了印度。这段时光是他走向命运的必经之路,那个时间点上的安东尼·葛姆雷,已经拥有了西方文明的最好的教育,吸收了最丰富的人文素养,还拥有一个严谨苛刻的童年和少年,此时此刻投身于世界的丰富性之中,刚好狠狠冲刷了他的世界观。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在成长的时光中,生活恰到好处地给予了能力、勇气和与之相称的困难。

《床》Antony GormleyBED, 1980-81Bread and wax28 x 220 x 168 cmTate Collection, London? the artist

安东尼·葛姆雷在印度进行严格的修行,练习冥想是其中的修行之一,练习全身的感知。当他从印度回到英国时,他坚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他要做一个雕塑家。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找到了将这份意义实现的工具。通过艺术,他自己和人们都可以获得开悟,回到最初的纯粹的生命体验之中,和世界达成链接。唯有雕塑,可以让他把对身体的感知分享给其他的人。他在印度的日日夜夜,成为他日后创作雕塑的无尽养分。他的冥想实践把他的孤独思考升华成为一种物质形态。

猜你喜欢

罅隙安东尼雕塑
巨型雕塑
嘲弄的笑声
黄昏的秘密
我的破烂雕塑
我妈妈
放生桥
写实雕塑
陷落
巴西 圣安东尼日
雨,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