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势视角理论国内研究综述

2018-04-02

社科纵横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务对象优势

王 亮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23)

一、优势视角理论的发展与主要观点

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h等四人发表了论文《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被看作是优势视角理论的开端。1992年,Dennis Saleebey出版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优势视角》一书,该书成为了解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使得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广泛认识。

优势视角理论是从批判传统的问题视角和缺陷模式开始的,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研究、社会建构、叙事治疗和寻解治疗。“一直以来,主流社会工作倾向于把目光聚焦于人们的问题,但是在优势视角看来,这是将人界定为问题,把需要帮助的人群标签化。其背后的假设是:这个人或这群人存在着已经被标定的问题,或者说他们是病态的,而描述他们的语言都是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另外,传统的社会工作将个体抽离环境,以问题为本的评估促使服务对象进行个人式的自我述说。这种言说方式最终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个人。优势视角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打破传统社会工作的这种言说方式。优势视角理论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是孤立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看到服务对象的内在潜力和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境中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希望并将希望转化为行动,最终走出困境。”[1]

优势视角强调:

第一,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所谓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和社区资源。优势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正如Saleebey(2004)认为的那样: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只是有的优势已经较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则未被发现或调动起来。在某种情境下,这种优势是可以激发和调动出来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就是要甄别、利用这些优势对抗疾病、消除痛苦,达到目标。

第二,创伤、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在服务对象遭遇逆境时,从表面上看是一种不幸,但是即便是在逆境下,周围环境中充满着资源,环境在增加了人产生各种问题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提供各种保护性因素。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人们把不幸实践看作是生命中的转折点,接受挑战并抓住机遇,实现个人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与服务对象合作,可以最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在特定的情境下,只有服务对象自己才最了解他们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而专业工作者更倾向于用官方知识和专业标准来衡量服务对象的情境。因此,社会工作者最佳的选择就是与服务对象合作,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避免助人关系的霸权体现。

第四,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在一个环境中,个人、团体和社区都有一些东西可以提供,都会有一些别人需要的知识、勇气、才能或物资,这些资源通常不属于社会服务机构,而是分散于社区之中。只有认知到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这一点并积极寻找,这些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五,专业关系。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关系必须是真正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不是专家、权威,而是支持者、合作者,他们为服务对象营造一种安全、信任、自在的环境,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并发现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协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

二、国内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现状

自2005年以来,国内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开始日益增多。在CNKI上用“优势视角”作为主题搜索,可以看到截至2017年,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已有453篇,特别是2014年以来,每年的论文篇数都在50篇以上。可见,优势视角理论已经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热度逐渐升温。

现就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

公式(1)中γ0表示截距,γ1表示虚拟变量系数,γ2表示稳健性对“好消息”的反应速度,γ3表示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的系数,γ4表示稳健性对“坏消息”的反应速度,γ7表示γ4与γ2的差值,DRt表示虚拟变量,Rt表示公司在t会计年度的股票回报率,ε表示随机扰动项。

(一)应用研究偏多,理论研究偏少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更偏重于应用研究,且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学校社会工作、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在理论研究方面,则数量偏少,截至2017年,发表的期刊论文总共为22篇,主要以优势视角理论的介绍为主

(二)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介入研究

从数量上来看,优势视角理论在实务中的介入研究还是比较多的。通常是结合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方法,来开展的实证研究。例如:《优势视角: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服务实证研究》(刘建民,2011)、《浅析优势视角下小组工作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有益尝试———以青海省某监狱为例》(李莉娟,2011)、《优势视角下的农村社区跨地域再组织》(周珂、吴斐琼,2015)等。这类研究将优势视角理论的内容融合进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精心设计服务方案,聚焦服务对象的优势,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从大部分研究结果看,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效果是显著的。

虽然此类实证研究比较多,但是,真正能把实证研究做细做科学的并不多。有相当部分的研究描述研究过程时略显单薄,特别是在对服务对象进行优势评估方面,做得还不够细致。另外,在实务过程中,优势视角理论运用的技巧、策略等还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提升,这当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到实务研究中。

(三)优势视角理论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模式研究

这类研究可以说是目前国内关于优势视角理论研究的主流,在数量上有明显体现。研究主要是基于实证研究而探索出的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工作模式,或是以优势视角理论框架为基础,对社会工作实务中工作模式的展望。涉及学校、医务、社区、老年、青少年等众多社会工作领域。例如:《从“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挖掘学生抗逆力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模式浅析》(田国秀,2007)、《优势视角下问题流浪儿童的个案辅导模式探讨》(李晓凤、李晓夏,2009)、《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肖云、杨光辉,2014)、《优势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创新与实践》(芦恒,2015)等。这些研究者们的努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借鉴的。由于一方面这类研究涉及的社会工作领域比较广泛,另一方面,从总量上说,有效的实证研究还是偏少,所以,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工作模式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更进一步地研究、总结、验证与优化。

(四)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研究

这个研究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一部分研究者的关注。《社会工作中的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比较》(闻英,2005),分别从假设、理论基础、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等四个方面将两种不同视角进行了比较。优势视角本身就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因此,这样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优势视角理论的来龙去脉,更深入地理解优势视角理论的实质内容。《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基于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分析》(陈友华、祝西冰,2016)在总结国内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两种视角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现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是仍然要谨慎用之,同时,依然不可忽视问题视角在我国当前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将优势视角与系统理论、社会学的想象力进行比较研究,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

(五)对问题视角的批判

在这些以“优势视角”为主题的论文中,尽管论文的各自侧重点不同,但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大部分的论文在文献回顾部分都会不惜笔墨或多或少地来说明问题视角的不足、存在的缺陷,或问题视角已经过时,当下已不再适用,而优势视角则是一个全新的、更科学的、更好的、能弥补问题视角缺陷的新视角。

(六)对优势视角的反思

虽然优势视角理论受到了热捧,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反思。

《“自欺欺人”的优势视角———对优势视角的五大批判》(李慧贞,2015)总结了优势视角理论自身无法避免的几个难题:1.“优势”的概念、内涵难以界定;2.将问题外化、忽视或悬置;3.弱势群体资源的有限性;4.专业关系中“虚伪”的平等性;5.忽视困扰个人的社会政治生态根源等。《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理论视角的选择——基于问题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分析》(陈友华、祝西冰,2016)提出在国内的研究中,对于优势视角要慎而用之,并总结了当前国内在研究优势视角理论时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倾向:1.拿来主义;2.过度倚重;3.生搬硬套;4.忽视社会和制度性因素;5.面临被机构异化的威胁;6.易使被服务对象自欺;7.有回避矛盾与问题之嫌疑;8.缺乏实证评估等。这类研究无疑是给当前热门的优势视角泼了一盆凉水,但也是在对优势视角理论研究呼唤理性的回归。尽管这类研究在数量上不多,而且对于批判内容本身,学术界也褒贬不一,但是这类研究提醒着我们要去反思,要冷静、客观、理性地去再度审视优势视角,以更好地结合我国社会工作的实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开启了一个研究优势视角理论的新方向。

还有一类研究,对优势视角理论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做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从抗逆力到抵抗:重建西方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优势视角》(郭伟和、徐明心,2013)指出:西方主流的社会工作模型将优势视角的概念局限于抗逆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抵抗和反叛才是弱势群体采用的重要策略。在此基础上,用实践理论为优势视角建构了新的框架。《从问题视角到问题解决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再审视》(童敏,2013)针对优势视角忽视人的生活总是面临某种问题这一事实,介绍了问题解决视角。这一新的视角除了吸收优势视角中的优势概念,还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上,拓展了西方社会工作的观察视角,并且为西方社会工作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类研究着力于对优势视角理论的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跳出优势视角,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总之,对于优势视角的反思,虽然论文数量不多,但却能激起阵阵涟漪,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研究理论本身,为今后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

十几年来,国内研究者们围绕优势视角,不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尽管研究者们在实务工作中已经尝试着将优势视角理论应用于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看似繁荣,但是在实务工作中优势视角理论的应用到底效果如何?从目前的论文来看,能做科学说明、验证的少之又少。优势视角理论,严格来说,还不能称之为理论,只能是一种理论视角或立场,因此,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检验、支持。第二,国内部分研究者还存在着对优势视角理论套用、滥用的现象。就目前来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优势视角理论还缺乏足够的实践框架予以支持。在部分国内实务研究中,研究者多是在社会工作实务通用模式中加入了“优势视角”的元素,还并未提炼、总结出优势视角的实践框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可以看作是优势视角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另外,优势视角并不是否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存在,而是希望改变以往过分关注服务对象问题的现象,让人们能够同时注重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机会。而在有些研究者那里,就变成了抛开问题,只谈优势,那就偏离了优势视角的工作目标。

三、未来研究展望

优势视角理论现已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工作发展的主导原则,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强优势视角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清晰厘清优势视角理论的概念、内涵,多做理性反思,总结理论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并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以避免研究者滥用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理论产生于西方,其自身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烙印。优势视角理论来到中国,面临的服务对象是具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中国人,面临的环境是中国式的社会、制度、政策,这些都是和西方截然不同的,因此,可以在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方面做进一步的尝试。

二是,进一步加强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实证研究,尤其是要注重研究的科学性。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好的理论是否能在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检验。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优势视角理论的实证研究,但在量上还远远不够,而且研究的科学性特别是评估方面还有待提高。另外,社会工作的领域广泛,从单个领域看,优势视角的实证研究目前还是非常少的,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供借鉴。

总之,优势视角理论为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视角理论的研究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学习与努力。

猜你喜欢

实务对象优势
神秘来电
矮的优势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画与话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ODI实务
FDI实务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