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意蕴与实践方略

2018-04-02袁海燕林志彬

社科纵横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中心群众

袁海燕 林志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十九大报告里多次提及“人民”以及“以人民为中心”这些词汇,这一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时对人民主体地位,对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重视,是对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深刻践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以来,始终牢记使命,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矢志不渝地奋斗。坚定人民立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诺言。

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顺应民众呼声,知民众之需,解民众之急,增进人民福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目的,同样也是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能纸上谈兵,我们必须明确如何才能做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之中。

一是,要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量的呈现,更需要质量上的保证。如果仅仅是局限在数量上,并不能真正做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浮于表面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二是,要明确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是全局性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体或者局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要立足整体,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之间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并不是浮于表面的一个口号,而是要真真正正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到每一个领域,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建成一个在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环境各方面都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一个美丽中国。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动力源泉:紧紧依靠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同时也要依靠人民,人民是决定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和主心骨。在当前中国的对内改革中,推进发展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然而,对内改革发展事业越是艰难,就越是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心骨作用。只有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作为发展主体,把人民作为发展动力源泉,才能在更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础之上,为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P19)新任务、新征程,党和国家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解决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大刀阔斧的气概同人民群众一起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归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新时代,要对我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的世情、国情有一个科学的判断。首先要明确我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我国在国际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也要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必须将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最终价值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首先要坚持和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从人民立场出发,了解人民诉求,尊重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利,这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刻践行。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主动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积极学习,才可以整合从人民群众中得到的积极因素,将从群众中总结的智慧和力量推广至全社会,从而推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最终达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所在。

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意蕴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当代确证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的讲话中,多次提及“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这些词汇,充分彰显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解决很多过去悬而未决的事,根本原因取决于人心向背,取决于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能够始终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牢固守以人民为中心这根准绳。以史为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无不深刻地揭示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与时代意蕴。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主要原则,始终把人民作为中心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是从人民的需求需要出发,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中坚力量。毛泽东历来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他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P103)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让老百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实际情况出发,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知民众之需,解民众之忧,切实解决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核心利益。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初心就是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简言之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和国家要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紧紧依靠人民,密切团结人民,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胜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是一个标杆,也是一记警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只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了,党和国家的初心和使命才得以彰显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P27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不变的宗旨,也是党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进行各项工作中所坚守的准绳。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行动指南

新征程新风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新变化,就需要结合具体实际,结合人民需求,对症下药。通过补短板,促公平,争创新等多种途径解决深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而为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民生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习近平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4](P362)新时代新征程,当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攻坚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社会矛盾和问题突出,尤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严峻,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民生问题、就业问题等都是较为突出亟待解决的,补短板以及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此,我们更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落实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妥善处理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方略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时代在发展,认识在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不断深化着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归根结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人民为落脚点,让人民群众从中获益,增强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仅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之上,更是贯穿于践行之中。实践证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旨归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收入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也是造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动因。新时代,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好精准扶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补齐短板,促进社会公平,确保达到成效并实现真正脱贫扶贫,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

(二)全面深化改革满足人民主体需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审时度势,从实际情况出发,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的目标,把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排忧解难,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好公仆。四十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是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改革开放,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者,也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享有者。以史为鉴,实践也一再证明,正是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我们党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群众对于全面深化改革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明确“为谁改”的问题,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造福,要将这个初心作为激励我们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5](P552)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仍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制定改革的方针政策,提出改革的科学举措,使改革能够卓有成效,进而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新时代新征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样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我们要在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改革进程中,让人民在改革赢得的硕果下增强获得感,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从根本上也决定了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一,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法治保障,更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指向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武器。贯彻落实全民依法治国就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坚决用法律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切实考虑现实情况,充分反映人民意志,使法律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增进人民福祉。其次,要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权威政府,将行政权力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是法治政府是否为人民所满意的保障,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保障,同时也应明确,保证公平正义也是人民对法律的一个基本期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司法公正,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全面守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这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所不可忽略的。

(四)全面从严治党顺应人民群众呼声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价值引领,全面从严治党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度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做到了顺应人民群众呼声,把党的建设与人民结合起来,根据人民意愿和现实发展的需要,提出相应的目标举措,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价值遵循。

人民支持不支持,人民拥护不拥护对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新环境下,党面临的许多问题是不容小觑的,执政环境复杂,党内存在的作风不良,组织不存等问题也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是净化党内不良风气的固本之策。新时代要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使命意识、贯彻为民利民宗旨、全面落实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努力建设一个风清气正、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中心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多让群众咧嘴笑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