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分析

2018-04-02梁慧超王宝堃

社科纵横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业化绿色发展

梁慧超 王宝堃

(1.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2.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124)

自18世纪以来,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发展路径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为赶上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技术,在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在总结传统工业化发展弊端基础上,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发展目标与要求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新机遇与新挑战,用新发展理念指导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的主要依据

(一)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我国工业化发展50年成就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工业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去粗放型、外延式工业化理念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不断克服了发展障碍,推进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资源节约、市场规范和效率提高,也进一步注重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发展质量仍有待提高。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等问题,阻碍工业化发展质量与进程。一是工业发展水平在各地域差异较大,从历年国家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东部、中部、西部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68%、20%、12%;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工业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6%、13%、26%,我国大多数城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但个别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水平。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生产力及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既有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也有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尚未完成工业化,甚至有些国家还未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二是过去外延型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工业化发展的瓶颈,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多年来的传统工业粗放型生产方式、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产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并大量出现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现象。三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与效率不高,技术水平低、自主研发能力差成为制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差、质量低、研发投入少,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制造力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偏低,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制造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处于劣势;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全社会对信息化发展意识不强,信息技术专门人才数量少、质量不高。四是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不协调较为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二元结构问题在某些地区较为严重,工业发展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不强、共享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性矛盾和因素。

(二)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矛盾与难题,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是新时代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指南,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可有效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质量、发展环境、发展目的等各方面的矛盾与制约性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和“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强调了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地位,而且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等深层次矛盾的工业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平衡、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转换,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一是要更加突出创新的驱动作用,形成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内生动力的产业发展态势,推动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二是要更加突出协调发展,重点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制度设计、市场机制、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技术融合等多方发力,有效促进区域、产业、供求之间,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要更加突出绿色发展,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核心,以建设绿色发展环境为载体,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形成现代化经济建设新格局;四是要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更好地汇聚各种优势资源,实现商品、服务和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五是要更加突出共享发展,通过自身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殷实的财富、更加完善的制度、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到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共享新型工业化发展成果,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新时代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一)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创新发展为引擎

只有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才能着力解决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发展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向高层次迈进。

坚持创新发展,需要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经济的灵活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矫正价格扭曲、优化资源配置,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利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具体管理体制,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力度,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保障,使创新潜力充分释放,应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加大资金力度支持创新发展活动,制定合理的社会发展政策,保障创新发展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撑;需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勇于创新、重视成功、容忍失败的良好氛围,不断吸引全世界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不断鼓励优秀创业者大胆探索、改善创业环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供给和市场需求,推动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需要开拓发展新经济增长点,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生机活力。实施“互联网+”计划、《中国制造2025》和大数据战略,将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广泛深入结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打造智能工业;[1]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各产业部门,依靠信息技术推进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的改造、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快速发展,以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以及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质量,增加产品有效供给,有效缓解供需矛盾。与此同时,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围绕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使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金融体系,为做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高效率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需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加大科技产品的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水平,提升工业整体技术进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视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国家实验室的创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现代工程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有效发挥创新的驱动作用;鼓励大企业开放创新和研发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的协同发展,提升工业整体技术进步,推进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高水平发展。

(二)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协调发展为目标

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辩证、系统、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解决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四化”发展不协调、区域间工业化水平差距大、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使新型工业化得到充分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用了2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串联式”顺序发展,工业化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并不断深化自身发展。新时代,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应立足国情、发挥后发优势,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四化”协同发展,通过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巩固工业的主导地位,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并将信息化融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推进“四化”协调发展中增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充分性。

坚持协调发展,需要协调城乡、区域之间工业化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大力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以及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以创新为基础引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新型工业化推进中要发挥各地方的比较优势、调动发展潜力,缩小城乡和区域间工业化发展差距;发挥东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对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崛起形成有力支撑,促进城乡、各地区的工业平衡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需要推进产业间均衡发展,按照科学合理的发展比例有效发挥各产业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之间相互转移和承接缓解新型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应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问题;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方向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传统企业冲破体制束缚、打破固有思维方式,充分吸收和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成果,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同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释放。[2]

(三)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绿色发展为先导

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凸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要以绿色发展为先导,坚持绿色发展,解决资源环境保护问题,避免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问题重演,引领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需要树立工业绿色发展的意识形态。应提高政府、企业及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国策;转变以自然资源、土地、资本等要素过度投入拉动增长的粗放模式,提高工业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新型工业化要走的是一条区别于传统工业化发展的道路,要彻底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建设绿色政治纲领和绿色政治运动,树立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观,健全绿色执政观和行政观,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基础之上,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切实保障人民的生态环境需求。

坚持绿色发展,需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树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意识,建设美丽中国。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力度推进各企业实行绿色生产,引导企业担负起生态环保建设的责任,积极主动将生态技术成果运用到产品生产过程,选择清洁能源、无污染、无毒无害、少污染的原料进行生产,不断增强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应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品牌意识,转变传统工业低水平数量型扩张、高耗能、高污染的野蛮式增长,加快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支持企业进行绿色产品生产、绿色技术管理、新能源开发等;倡导绿色消费、宣传绿色知识、树立绿色环保意识,鼓励消费者树立绿色、节约、环保的消费理念,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养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购买环保型产品的消费习惯,以绿色消费需求带动生产者进行绿色生产。

坚持绿色发展,需要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和循环工业,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技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发展目标。需要优化工业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推进工业低碳循环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发展百分点,[3]推进环保科技发展,坚持循环发展模式,形成节能节材、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体系;加大力度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开发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需要着力突破带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对绿色发展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科技含量,发挥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增高的同时自然带动资源消耗率不断降低,推进环保科技发展,坚持循环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四)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开放发展为依托

随着我国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逐步培育,新时代形成了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对有效解决我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工业对外开放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提供了可能。

坚持开放发展,需要将新型工业化发展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在开放中提升发展质量。新型工业化发展要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与世界各国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发展高层次的开放经济;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相关发达国家产业战略对接,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制造强国,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坚持开放发展,需要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新型工业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制度设计上鼓励开放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使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推动各产业开放式发展与合作,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强国际间产能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

坚持开放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要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的协同发展以及海陆统筹的经济开放模式,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开放合作学习借鉴新技术、引资引智、提高创新能力,以增强分工效率和全球价值链包容性,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带动沿线国家的优势资源开发、满足这些国家对中国工业品和生产技术的需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长足进展。

(五)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以共享发展为落脚点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着力解决好公平正义问题,形成包容互惠、分配合理、布局结构不断优化的新局面。

坚持共享发展,需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着力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新型工业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改善就业环境与结构,在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同时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扩大就业、提供发展的共享机会。[4]

坚持共享发展,需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破除有碍共享发展的机制障碍,确保公平正义。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制度推进以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发展的劳动成果都能得到充分共享,进而保证新型工业化能更好地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需要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落实好精准脱贫战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要在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和支持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发展中以问题为导向,依托新型工业化发展实施产业帮扶,在产业链条上接入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让更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参与到工业化进程中,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新型工业化更好地发展。

三、结论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解决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工业化。新时代新型工业化更加突出以创新驱动为内生动力促进新型工业化高质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平衡发展、更加重视绿色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加强调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新的发展要求为探究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即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开拓新经济增长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推动新型工业化高层次发展;坚持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四化”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产业间均衡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展;坚持绿色发展,通过走生态良好发展道路、走绿色生产消费道路、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解决资源环境保护问题,引领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通过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善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推动新型工业化长足发展;坚持共享发展,通过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区域间工业化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实现新型工业化更好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工业化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