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堂学习中教师的导学作用

2018-04-02张友杰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导学思维过程

张友杰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中学 325000)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参与,变消极的学习为积极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它与传统的“灌输式”结论性学习相比,更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因而为教育界所推崇.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实际操作起来还真不容易,许多教师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精心设计教案,过多地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将教案设计得滴水不漏.课堂教学中,硬性让学生循着自己思路,尽管课讲很精彩,但共鸣者寥寥无几,学生很难进入教师预定的角色.要想学生能真正参与进来,教师必须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角色,给自己以准确的定位,然后根据自身的角色特点,研究具体做法.

二、课堂导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究竟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笔者认为教师是“导航者”,应该把传统教学中主导作用中“导”理解为“导航”.教师应该去精心设计学案,预见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该给什么样的帮助;课堂上出现突发性的事件,怎样去处理;这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循序渐进地导向这个目标等.教师把讲授的知识点变化为系列问题,在保证学生有足够多的思维空间的前提下,让他们自主地、迅速地获取知识信息,完成学习内容.下面结合“苯”这一节的学习,具体谈谈教师的导学作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以幻灯片形式给出相关数据,让学生求算“苯”的组成: C6H6.

[教师设问]:根据C与H个数关系,苯的结构是否饱和?与C6H14、C6H12、C6H10等同碳原子数烃比较,不饱和程度如何?

[导学思路]:基于对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的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同学想到:苯可能是一种不饱和烃,并且不饱和程度很大(因为它的氢原子数更少),从而产生与烯烃、炔烃等不饱和链烃相似的联想.

收集资料,建立假设:组织学生根据分子组成,书写可能的结构,即查找同分异构体:

[对于同分异构体书写,是思维的发散和对原有知识再创造过程,学生动起手来有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教师设问]:前面学习我们知道,每少2个氢原子,结构中就多1个双键或1个环,每少4个氢原子,结构中就多2个双键或1个叁键,这里少了那么多的氢原子,它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导学思路]:通过教师设问,把所学知识针对性地迁移到这个具体问题上来,实际上间接地告诉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即思维路线,从而使思维有序化.

三、教学反思

在问题式导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胜任自己角色,笔者做过很多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很多探讨.现将我个人一点切身体会细述如下.

1.重视学生参与

探究性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极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在过程中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做大量实验,亲身感受人类探索知识的艰辛,因而更懂得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也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设立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能力、都有兴趣参与进来,特别让学科基础薄弱的同学也有成就感.

2.预留合理空间

人类学习不能简单重复历史,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每个实验都亲自做,每个概念都要亲自看书或查资料弄明白.中学生学习时间很有限,尤其高考对知识的密度要求非常高.在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预留空间过大,又缺少必要方法支持,学生学习有效性也是被质疑的.预留空间过小,又容易回到老路上去.

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水平,备课时,先把学生学习过程在脑中预演一下,从而了解到哪地方可放手让学生做,哪些地方学生有困难,教师该怎样帮助他们.教师实施全程监控,及时矫正偏差,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强化学习兴趣,增加源动力.现在,学习的资源多元化,学生借助书籍、上网等查到所需资料.有很多东西资料上介绍得不详细或者没有介绍,学生花费很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这样不仅仅时间上浪费,可能还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减退.教师应该把学生要用的资料自己先搜索清楚,告诉学生查找的具体路径,便于增强他们获取资料的时效性.但也要防止教师越俎代庖,出现新型“包办”关系.

3.强化教师素质

从“苯的结构”学习的过程简介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始终参与整个过程而互动,教师必须对学生探索过程提供必要帮助与航向指导,学生该弄清什么问题,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心里不能糊涂.现在的中学生,从接受性学习过渡到探究式学习,很不适应,他们可能不知道做什么,该怎样做,从哪里先着手,因此,教师应提供必要方法指导,还要对学习过程有严密地监控,适时引导,不能由学生漫无边际地发散,不要让学生做无意义摸索,浪费他们的时间.要想做好这些,我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设问”来导航和关注整个过程.教师能否利用自设问题来激疑、启思,并一步一步导向学习目标,这就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俗话说:要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需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中学,学中教,把自己充实成一本鲜活的百科全书,不仅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去处理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可见,导学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考验,不是给教师减负.

总之,中学阶段问题式导学,会引起学习的方式变化,它侧重于过程体验,很容易三维目标达成.但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既不能过分限制学生,也不能过分放任.通过设问方式导航,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要考虑中学生知识背景与能力,适时提供给学生“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会提出假说和实验论证,为他们以后成为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导学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