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内涵、价值与组织策略

2018-04-02刘慧敏赵梓涵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建构儿童游戏

刘慧敏,赵梓涵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基本方式,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童总是以游戏的方式自由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主动地建构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充分释放自身本真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地是带给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建构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一种基本组织形成,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价值深受儿童喜爱。儿童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迁移到创造性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地建构获得多方面的整体发展。而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相较于传统的区角建构来说,自由度更大,探索性和互动性更高,符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对幼儿的身体运动机能、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空间思维、艺术审美和想象创造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笔者尝试厘清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价值,通过深入了解当前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开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有效的组织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建构游戏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作用。

一、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内涵

建构游戏,通常又称之为积木游戏,是儿童认知学习、创造性表达和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1]。从广义上讲是指儿童自主操作各种材料来建构形体的一种游戏,通过构思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将操作、创造和艺术表现融为一体[2]。具体来看,建构游戏包含了形体建构、认知建构和社会建构[3]。形体建构即为可见的搭建行为,而认知建构和社会建构是建构游戏中内核的部分,即为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的认知行为和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户外构建游戏则是将活动场地扩大延伸到室外,保障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层次多样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进行的建构游戏。而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是指教师在户外创设有利于开展建构游戏的环境,有选择性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将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儿童组合在一起,不分班级开展互动游戏,儿童可以自主地选择玩伴、游戏材料和内容,积极主动进行的创造性建构游戏[4]。户外混龄构建游戏的开展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计划与准备阶段,儿童自由选择和搭配,自主协商与讨论,尝试对建构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大致确定建构的主题、材料的选用和人员的分工与合作。接着是进行与发展阶段,同伴之间相互合作,利用多层次的材料进行创造性建构,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达成最终的建构目标。最后是分享与总结阶段,儿童自行分类整理材料,进行建构作品的分享与评价,总结建构过程中的问题,共同积累经验,促进建构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价值探寻

(一)融合五大领域内容,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儿童自由选择、利用开放性的材料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探索,尝试与同伴共同协商和计划,合作搭建创造性的形体结构。这个过程是其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表达与再创造,以全面了解事物本身或发现其背后的关系或规律[5]。相较于其他游戏单一的内容而言,建构游戏的内容更具综合性,有效融合了科学、语言、艺术、社会、健康五大领域的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首先,儿童在观察与操作中获得关于物体形状、质量、大小、长短等客体性质的感性认知经验,积累有关组合、堆积、排列等空间方位的概念,获得力、平衡等早期朴素的科学认知经验。而较之科学内容,建构游戏中的艺术内容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结构、色彩及装饰的美感上。其次,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异龄同伴互动的机会,儿童自发地产生不同类型的交往行为,为其提供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其社会性。另外,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贯穿游戏过程的始终,游戏开始和结束阶段的搬运整理材料环节可以增强其体格锻炼,在搭建过程中其动作技能获得发展。

发展的整体性强调的是儿童在进行建构游戏时多种心理机能的共同运作和个体的全面发展。建构游戏内容的综合性导致了认知建构活动的复杂性,儿童在建构游戏中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最终产生对个体而言的整体发展[3]。具体而言,儿童要想建构一个较为复杂的形体结构,就需要多种心理机能的共同支持。首先,儿童要对即将建构的形体结构进行设计,预先形成结构的大致表象。接下来,是将此表象转化为实体结构,儿童需要对所需材料的大致类型、数量、形状和颜色等作出规划。而在实际的建构操作过程中,儿童还可能遇到各种新的问题,需要他们不断地发现并尝试解决。儿童在建构游戏中都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从设计到建构,再到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为儿童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儿童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将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建筑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形态都反映在建构游戏中,创造性地对头脑中已存在的事物表象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颖的事物或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

(二)时空保障和异龄建构,心流体验激发自身潜能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在游戏的时间、场地、材料投放以及游戏开展形式等方面都不同于室内区角建构活动,相对来说更具开放性和自主性。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一般采取全园开放式地半日活动,提供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和一块较大的场地,投放类型丰富、数量充足的多层次建构材料,供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自主选择,充分尊重儿童游戏的主体地位,提高儿童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提供同伴异龄互动的机会,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在游戏中产生对话、发生互动,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获得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的尝试和发展。比如,年长的儿童会带领着年幼儿童一起商量建构的主题,讨论角色的分工与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年长儿童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有利于其自信心的建立,增强其责任感。同时,年幼儿童会在榜样的作用下潜意识的模仿,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当年长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孩子解释或表达时,当年幼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长孩子询问或模仿的时候,他们都既超越了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他们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实现了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

心流理论(Flow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提出来的,他认为当人们进行某些活动时,注意力集中、完全地投入到情景当中,自动过滤其它不相关的知觉,并在活动中获得操控的满足感,即进入一种心流状态,这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被称为心流体验(Flow experience)[6]。研究显示,心流具有自我激励性,产生更多愉悦的体验,使人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游戏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幼儿在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自由地选择利用丰富多样的材料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快乐乐园”,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游戏自身体验让幼儿的精神与身体动作达到高度一致,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获得难忘的心流体验,提高其操作探究的积极性,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促使建构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

(一)时间和场地得不到保障,建构游戏开展缺乏系统性

幼儿园建构游戏的开展还处于一个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在游戏时间、场地和游戏组织形式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游戏场地方面,大部分幼儿园还是仅限于各个班级建构区角中,场地相对较小,以区域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每次只能进入5-6名儿童,不能满足更多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需求。活动时间主要集中于每日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以及餐后的过渡环节,游戏的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呈现碎片化状态,没有一个较长的、集中的完整时间段,不利于儿童大型主题建构活动的持续开展。虽然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将建构游戏从室内扩展到室外,并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层次多样的操作材料,但是建构游戏的时间、空间得不到保证,游戏开展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忽视了游戏计划准备和结束总结阶段的作用,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组织实施缺乏系统性,未能真正地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材料投放存在问题,建构游戏缺乏物质保障

相对于班级建构区角游戏,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更加需要充足的操作材料作保障。投放的游戏材料应该数量充足、种类丰富、层次多样,大多采用结构化程度较低的开放性材料,同时根据儿童建构进程的推进不断地更新和补充,保持材料的动态性。而当前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存在着严重的材料投放问题,主要表现为数量不足、类型单一,导致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总是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建构的作品情景比较单一[7]。另外,建构游戏材料长期不作更新和补充,未能依据儿童建构游戏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缺乏层次性和动态性,导致儿童建构作品重复,进而降低儿童参与建构游戏的积极性和兴趣,不能有效提升儿童的建构游戏水平。

(三)缺乏教师引导和支持,建构水平停滞不前

教师作为儿童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当在认真观察解读儿童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和需求,并能够提供及时的回应和帮助,从而促进其游戏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在当前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过程中,在游戏内容的选择确定、材料的使用以及游戏组织形式等方面均缺乏教师的有效支持和引导。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游戏常规纪律的建立和维持方面,对于儿童建构游戏的过程缺乏观察和了解,导致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无目的、任意搭建的现象,缺少同伴之间的互动合作行为,建构的作品比较简单。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建构游戏的组织形式缺乏一定的正确认识,忽视了建构游戏几个基本发展阶段的重要价值,在游戏准备开始阶段,没有引导儿童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和协商确定建构主题,在评价与总结阶段,不善于引导儿童对自己建构的作品进行分享与评价,对儿童的建构活动没有做及时有效的反馈,致使儿童的建构游戏水平停滞不前。

四、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组织策略

(一)创设自由的建构环境,引导儿童自主协商和计划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创设自由、支持的建构环境,保障儿童进行自由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积极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儿童敢于并乐于去创作和表现。建构游戏本身具有自由度高、自主性强的特点,应充分尊重儿童在建构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将游戏的权力交还给儿童,引导儿童自主协商和计划,对游戏的主题、内容、材料的使用以及建构进程等方面作自由的选择和具体的规划。在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建构游戏主题的产生来源于大家共同的兴趣,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并根据所确定的游戏主题和内容分析建构所需要的各类材料及数量,明确大致的搭建步骤以及同伴之间的具体分工与合作。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儿童,游戏的主题是通过同伴之间的协商和讨论确定,体现教师对儿童游戏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儿童游戏的积极性。

(二)合理投放低结构材料,激发创作兴趣

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动手操作成为学前儿童探索问题以及获得认知经验的主要手段与方式。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进行游戏,自由地进行形体的建构,儿童参与建构游戏的过程就是儿童动手操作,创造性地与材料互动的过程,建构材料是建构游戏的物质支柱。在对建构材料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儿童通过触摸、摆弄、反复尝试操作建构材料,能积累大量关于不同种类的材料的形状、质量、颜色等感性认知经验[8]。同时体会自己的动作和建构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9]。

建构游戏一般要求提供结构化程度比较低的开放性材料,提倡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直接将游戏材料呈现给儿童,每种材料都没有固定的玩法和用途,教师引导儿童进行自由地探索和操作,发现同种材料的不同玩法和多种用途,不同的孩子对于同样材料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样,这就为幼儿的建构游戏创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另外,要保障游戏材料的数量充足、种类多样,具有层次性,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建构需求,根据儿童建构游戏的推进进行动态的调整和补充,材料的收放和整理要分门别类,方面儿童进行自由的拿取使用,以支持儿童建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三)善于发现最近发展区,异龄合作提升建构水平

Cartwright(1995)认为建构游戏鼓励幼儿之间的团体合作[10]。合作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影响着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和亲社会行为的形成[11]。户外混龄建构游戏能够促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发生持续的互动和合作行为。在活动计划和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儿童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相关事宜,鼓励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主动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尊重同伴的不同意见,逐渐地去自我中心,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

在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需要建立在观察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基础上。教师对于游戏的关注不能仅局限于纪律的强调和约束,更重要地是善于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认真解读不同年龄阶段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引导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效的合作互动,在各自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作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应当在儿童需要时给予适宜的表象提示和支持,作为他们建构水平发展的台阶和支架,在游戏过程中随机地实现多种教育价值[12]。

(四)重视分享与总结,体现评价多元化

交流分享、评价总结是户外混龄构建游戏中的结束环节,师幼共同参与、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13]。交流分享、有效评价能够为下一次的建构游戏活动积累经验,它对儿童的思维、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儿童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建构游戏结束后集中组织儿童进行分享与交流,共同欣赏建构作品,请儿童尝试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介绍,在讲解中再次回忆自己的建构过程,与其他同伴分享自己建构的意图、选用的材料以及建构方法等建构过程的具体细节。这不仅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锻炼其语言、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其他儿童学会欣赏、尊重同伴的劳动成果,为儿童提供了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取建构灵感的机会,进而激发其新的创意。

另外,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儿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将自评与互评结合起来。同伴、教师等多元评价主体对儿童的建构作品做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赞赏儿童建构的创造性作品,向幼儿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幼儿建构能力的提高以及建构想法的创新提供帮助,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获得,使幼儿产生继续完善和更新建构主题的愿望,促进主题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五)重视常规建立,引导儿童自主整理材料

开展户外混龄建构游戏需要使用大量的建构材料,而游戏后对材料的整理与归还成为教师们烦恼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儿童养成自觉整理游戏材料的良好习惯,让整理材料成为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开展的一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构游戏添上一份独特的价值。教师有效引导儿童在建构游戏结束后,自觉地将建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同伴合作把材料送回放置区。在拆卸建构作品以及整理建构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儿童再次对多种建构材料进行认知和分类,儿童能够再一次接触、熟悉不同建构材料的基本属性,验证和巩固之前所获得的相关经验,以帮助其在下次的建构游戏中更加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建构,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建构创意。同时,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儿童逐渐养成自觉整理的良好习惯,形成游戏后自觉整理材料的常规,有助于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责任感。

五、结语

作为建构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对幼儿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教育者必须深入认识和了解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内涵和重要价值,掌握有效的组织策略,创设一个自由、支持的心理环境氛围,科学合理地投放建构所需材料,鼓励儿童之间有效互动合作,大胆地进行操作探索,对儿童的建构活动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推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建构水平的逐步提升,让幼儿在快乐的建构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建构儿童游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