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02惠敏敏
惠敏敏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226400)
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要求高中数学课堂可以更加地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引入是势在必行的.探究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教学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借助问题来延伸和扩展教学内容,通过不断激励学生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应用策略进行阐述.
一、创设趣味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于初中生而言,具有更强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想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新知识引入时,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需要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够切实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例如在《椭圆》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认真分析本节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设备,借助计算计算机软件模拟画出圆的图象,然后对圆的的概念和方程进行复习.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使用手边的工具画出椭圆的图形.学生很快完成了图形的绘制,随后教师提出问题:结合圆的相关定义和概念,大家认为椭圆应该如何定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师安排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对椭圆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研究.学生们很快地总结出了椭圆的定义,同时学生观察研究标准方程以后发现,化简如果运用两边平方,会使得过程更加复杂,要先进行整理.
通过圆的引入,帮助学生创设了探究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从而对椭圆的相关基础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二、设计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参与课堂互动
课堂探究活动是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探究活动是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参与度是不高的,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则打破了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一定的难度的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当中,通过一步步解决难题,最终积累解题经验和思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三、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陶行知曾经提出“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知识如果不能加以应用,就会变成“死知识”.高中数学教学不可以忽视生活,需要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解决问题.因此探究式教学需要重视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走出校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统计》这一章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年龄,身高和职业进行调查,由于工作量较大,可以采取小组调查的形式.学生需要完成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利用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计算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绘制相关的统计图.统计图不限形式,学生需要自己根据收集的数据的特点,选择最能够表示数据特征的统计图.要求学生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践报告,实践报告需要包括有真实的数据,适合数据特征的统计图,以及最终的结论.教师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报告,在第二节课上,对该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同时和学生一起讨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例如有部分学生收集到的数据量大,如果依靠人工计算,所花费的时间较多,该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Excel表格来帮助计算,教师对此想法提出鼓励,但是需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协助时,前提是对计算的原理要弄清楚,不可投机取巧.
借助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当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同时可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引导者的角色,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不断地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地完成探究.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向着综合性人才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