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探讨

2018-04-02宋卫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道德意识信息技术

宋卫娟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210000)

所谓信息素养就是指利用与其特定相关的一些列工具及资源等方式去感知信息,并且对信息做出识别、转换、处理和传递等基础操作,它是当前网络信息背景下学生所必备的基础性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可操作性强的学科,它对学生把握知识的水平以及动手操作转换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标准,是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信息素养的必经之路.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知识水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关注学生个人能力,积极引导使其发挥主体能动性,高效的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一、丰富教学形式与策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建立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前提条件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从主观情感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重要前提就是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巩固专业性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解答疑惑,树立教师专业化教学形象.其次,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机械化授课模式,注重学生个性特点,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上课热情,让学生完完全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培养信息意识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例如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时,让学生从“信息的定义、特点、形式、编码、意义”等方面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基本内容的了解,培养信息意识.同时,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实社会有哪些作用”、“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时候用到了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等,让学生在积极调动思维运转,联系实际形象地理解信息技术,从而树立信息意识,为培养信息素养奠定思想基础.

二、利用辅助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在信息意识建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合理的工具及资源将信息进行获取、分析、整合、处理等技术操作,是学生顺应当今时代所必备的基础综合能力,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形成原因.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教学辅助产物,其精简高效的教学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学群体的青睐.在高中信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盲目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专项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人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知识实践和锻炼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师改进教学形式的同时可以引进微课辅助教学,提高授课方案的现代化特性,为学生创造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高效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课上学生活跃度,提高学习效率.其后,在微课引领之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将知识化为行动,并不断自主探索新方法、新形式,提高创新操作能力,培养信息能力.例如在学习“网页初步制作”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知识进行精细化、碎片化处理,给学生详细展示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并放映一些专业网站的建设成果,让学生从中学习,提升知识掌握水平.随后,给学生布置“建设班级宣传网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并进行适当的创新,教师只对最后的结果做分析评价,给出指导性建议即可.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加强了学生对信息知识的处理与运用,提升信息技术方面相关能力.

三、宣传信息法治标准与建设,规范学生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学生根据个人道德水准对信息进行判断与选择,帮助学生自觉抵制颓废消极等不良信息的干扰,主动寻找对自身学习发展有利的信息,它是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保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经济、社会以及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任何事与物都存在有其特定的双向性,信息技术也是这样.铺天盖地的诈骗信息与垃圾内容在当今地信息时代随处可见,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产生了阻碍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是学生培养信息素养建立信息化思维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道德水准的初步养成期.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信息领域的道德标准与法制建设,定期开展主题宣传,规范学生信息道德,帮助其树立正确信息价值观.例如实际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搜集积极向上的信息技术知识与事件并进行课上讨论,并定期开展“抵制网络诈骗”、“杜绝网络病毒”等相关的网络正能量宣传,让学生多接触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建立网络道德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为信息素养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道德保障.

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对课堂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改革也提出信息技术课堂要重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从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及道德等角度出发,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更好的追赶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个过程的实现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合理拿捏,丰富教学形式与资源,改进教学方案,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引导,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技术型知识人才.

猜你喜欢

道德意识信息技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