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生成
——让学生发现化学课堂上意外而美丽的风景

2018-04-0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预设化学教材

陆 惠

(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226010)

曾经有人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向着未知方向不断深入的探索历程,意外而美丽的风景随时都可能出现在路边,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循着固定的路径来进行,否则课堂将缺乏意外的生成,也就无法激起学生创造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意识到高中化学的教学不应该是一个预约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碰撞和沟通的过程,只有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才能看到那些意外而美丽的风景.

一、弹性预设,为动态生成打好伏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成性的教学虽然是一种意外之美,但依然需要恰当的预设为其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搭建促进学生生成的平台,让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相互搭配、和谐共存的温床.化学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只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解读,它所带有的不足与缺陷需要教师的有效重组来得到优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转化自己的教材观,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要出发,灵活使用教材,预设各种教学安排.在预设时,教师一定要让课堂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灵活度,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显得生动且富有弹性,课堂才不会紧张而压抑,学生的思维才能毫无约束地自由飞翔,这样的教学才有助于生成的有效推进.

弹性预设需要教师协调好三个顺序,首先是知识编排顺序,即教材上知识的呈现和发展顺序,这一顺序体现着教材编写专家的思路,但却不一定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重构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其次是学生学习的顺序,学生的认知构建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遵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再次是教师系统化教学的顺序,这里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学生实际情形的分析、多年教学经验的积淀等等,最终体现为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和预设.化学教师在处理各方面关系时,要精准把握以上三个顺序,并在预设中达成这样的目标:一是节奏感,化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弹性预设不是无限度放开时间管理,教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计划,因此在兼顾生成时,也必须在宏观层面进行适当调控节奏,而且这个节奏还必须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协调;二是动静相宜,即教学中让学生静态的思考和动态的操作彼此协调、相得益彰;三是讲练结合,有效的生成离不开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教师要合理把握尺度,让自己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练习并行不悖.比如当指导学生研究“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指导学生研究氯气的性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索溴和碘制取过程中氯气和相关溶液的反应特点,如此即可让学生更加完整地掌握氯气的性质,随后再指导学生研究氯气的制取原理,防止学生在研究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鉴别氯气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这样的教学预设就是为了协调三个顺序,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而全面的思考,迎接课堂上的意外生成.

二、创设情境,营造课堂生成的环境

对课堂的生成而言,情境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经常将情境教学运用于化学课堂,但是的目的往往是将知识和方法直接融合于情境之中,通过学生对情境的感悟和理解将知识和方法提炼出来,这是一种完全封闭的情境创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只要按部就班,就能获取预期的收获,因此这对生成教学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为了强化情境对生成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要优化情境创设,让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情境成为展开科学探究的平台,由此来催生课堂生成.教学中,将富有开放性、悬念性的元素融入到情境创设之中,能够让探究更具它原有的色彩,学生的探索也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所期待的生成性教学.

比如在指导学生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由此来唤醒学生的回忆,激起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

1.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铁是通过怎样的反应得到的?(通过视频展示工业化的炼铁过程,为学生提供最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2.生活中,为什么人们要在铁制的栏杆上刷上一层油漆?(展示生活中的栏杆图片,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

3.生活中,一些容易变质的食物都会用真空来包装,或是在其中放入一小袋铁粉,这有什么作用?(展示对应的图片素材)

以上情境的素材都是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很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只需要对学生适当地进行引导,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实现课堂的生成,随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再列举一些实例,安排学生在自我举例中进一步熟悉氧化还原反应,这有助于学生内心深处知识的自发生成和感悟.

三、巧设问题,播撒课堂生成的种子

如果将教学情境作为课堂生成的土壤,那么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将成为生成教学的种子.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通过提问来推动学生展开思考,并结合学生的答案来进行生成.相比于封闭式的问题,开放且更加灵活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和结论,而这些也往往对应着生成性教学的素材.

在指导学生研究卤族元素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生成.比如可以提问:如何检测某无色无味的液体中是否有碘离子的存在?这是一个带有开放性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多方位地展开思考,并踊跃交流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充分思考后,给出以下答案:(1)向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中是否出现蓝色的物质;(2)用试纸直接进行检测;(3)向其中滴加用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出现了黄色的沉淀物等等.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多种答案,无论它们是否合理,教师都没有必要直接给出判断和评价,只需要提供相应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检查自己的方案,至于方案有没有成功,就要求学生自己结合结果来进行分析.所以,越是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问题,就越是能够让我们的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这样的课堂也容易让学生收获意外之喜.

综上所述,在建构化学生成课堂时,有很多备选途径,但根本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激活学生思维,并结合学生的思维进展推动生成,这也将保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预设化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