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建设项目成效、问题及对策
2018-04-02张大伟
张 大 伟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1188)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发展方式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改革。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围绕专业进行一系列的项目建设,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学校教学实力。本研究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把围绕专业建设开展的一系列建设项目统称为“教学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主要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项目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内容。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专业内涵,推进教学研究水平和学校竞争力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教学建设项目取得的成效
(一)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课程建设项目丰富了教学资源。对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和试题库、教学文档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借助校本教材建设项目,着力建设精品教材体系,为课程建设奠定基础;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网上互动、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建设成果直接惠及学生群体。结合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师生间交流互动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提升了教学和科研水平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以单个项目建设带动该项目整个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通过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升其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获得成长,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增强。
(三)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通过教学建设项目开展教学改革,以项目带动专业、课程、教材、教学等方面的改革。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抓手和切入点,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质量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二、高职院校教学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规划有所欠缺
教学建设项目服务于专业和教学需要,应紧紧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项目建设支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目前立项建设的项目看,整体工作缺少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项目申报部门未能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建设和学生发展需要,围绕专业内涵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项目建设。项目申报往往遵从教师个人需求,仅从教师个人晋升的层面出发,这样会导致建设项目相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过程管理不到位
教学建设项目大多由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共同管理。职能部门主要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具体过程管理一般会落实在二级教学单位。实际情况是,从项目申报初期到项目的立项和结项,二级教学单位不能有效参与个人申报,以及对所申报项目进行审核和把关,在建设过程中也未给予一定的人力或资金的支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二级教学单位参与度相对较低,对项目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缺少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三)评价机制有待强化
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就很难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从目前立项建设项目的管理上看,每类立项项目有相对完善的评审标准。但目前评审标准制定的指标相对宏观,针对不同项目的操作性欠缺。同时,项目的评价更多的是从评审专家的角度来评价项目质量的优劣,未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四)亟需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已经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作为院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1]。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之一。项目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落后,会增加项目管理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项目信息化建设保障条件的缺失,会制约教学过程中技术的应用,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缺失,会影响教师按统一要求制作上网课程资源,导致项目建设整体性和统一性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会极大提高教学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五)项目建设成效不高
项目建设的发展性特征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且需要后续建设。目前,大多数项目为建设而建设,结项之后就变成终结性项目,很少再有后续研究与建设,建设项目成果服务教学的能力较弱,使用效率不高,导致资源建设的极大浪费。只有不断加强项目后续建设,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项目建设的作用。
(六)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工学结合要求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高职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建设,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的紧密度不够,虽有很多项目建设名单中列有企业人员,但真正参与项目建设的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设项目偏离职业教育要求。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建设项目质量的建议
(一)强化质量意识,提升项目建设意识
质量意识渗透于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对项目建设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为提升项目建设意识,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项目管理部门应在项目立项建设前,组织项目申报培训。对于教师个人而言,通过项目申报培训,可明确项目建设目标,明确项目要完成的任务,对项目管理做到清楚明白;对于项目管理部门而言,通过项目申报培训明确建设方向,明确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管理要求,提高质量意识,严把立项建设质量关,从系部实际专业需求出发,抓好项目建设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和二级教学单位应围绕这一目标,系统规划、建设专业所需课程,开发教材、信息化课程资源等项目。应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立项工作的顶层设计,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二)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完善项目评价标准
项目建设的关键在于管理,管理水平制约着项目的质量。针对项目过程管理缺失问题,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强化过程评价,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应出台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对立项项目进行抽检和中期汇报制度,以督促项目建设进度的过程管理。立项建设二级教学单位应系统规划立项项目并对项目进行建设指导,定期组织建设项目研讨,以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立项教师应结合申报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合理安排,按时提交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保证项目完成质量。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结题评审标准,完善项目建设的评价机制,根据教学项目的特点,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和验收考核标准,改变在项目管理中因数据或表述模糊,项目验收无凭可依、不了了之的局面。从项目建设内容、项目使用效果、后续建设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人建设到团队共建。
(三)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项目建设与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和项目的建设质量。从项目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应包含项目立项、过程管理和项目结项等几个阶段。从项目建设角度出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应易于操作,便于教师使用。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教师组织信息技术培训,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帮助教师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技术问题。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建设能力。
(四)完善培育与管理机制,提高项目建设效果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现状,从宏观上统筹规划,系统设计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数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和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要求,构建项目培育和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形成以校级项目为基础、省(市)级项目为骨干、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的三级项目建设体系。通过完善培育与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培育教学团队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切实发挥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2]。高职院校要完善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项目管理的协调机制,要建立项目成果的推广机制,积极开展建设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注重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效果。
(五)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深化项目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最为紧密,企业元素对高职教育的许多层面都有影响。尤其在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强与企业联系,一方面把企业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引到建设项目上来,把行业动态、技术知识等传授给学生,以引导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让研究成果服务于企业发展,可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以及企业员工培训等内容。只有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协同育人,才能保证项目的建设真正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色,满足教学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孙淳.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思路[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4):99-102.
[2] 谢大蓉,刘克林,刘利舲,等.质量工程视野下高校教学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