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4-02谭寒冰牛占冀顾丹丹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集群河北省转型

谭寒冰, 吴 洁, 牛占冀, 顾丹丹

(1.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a.人事处; b.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 c.经济贸易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2.河北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集群式中小企业发展是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产业集群凸显系统优势和集体效益,成为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力量。河北省产业集群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增强,规模日渐壮大,对中小企业集群优势日益明显,但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下转型升级还未全面进入“现在进行时”,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系列困难。

一、河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河北省产业集群大多始于民间自发。改革开放后,政府支持、引导并积极扶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各区域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注重合作,逐渐形成了以唐山陶瓷、白沟箱包、清河羊绒、辛集皮革、高阳纺织、安国医药、冀州采暖、定兴汽车及零部件、安平丝网、永年辣椒、馆陶轴承、河间电线电缆、隆尧方便食品、蠡县毛纺等重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创新驱动下共享经济的ofo小黄车,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形成集群效应,顺利转型升级,成为河北省产业集群顺利转型的典型案例。河北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短板。

(一)集群数量稳步增长

2014年,河北省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达到383个,较上年增加3个;10亿元以上的就有336个,比上年增加25个;50亿元以上的156个,比上年增加16个;100亿以上的82个,比上年增加1个;超500亿的7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武安市钢铁产业集群超过千亿[1]。

(二)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2014年,产业集群下企业总户数达到20.76万户,较上年增长了1.76万个;年末从业人员539.30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4.70万人;增加值6 736.20亿元,占全省GDP的22.9%,各个集群平均增加值19.80亿元,同比增加2.80亿元;上缴税金627.40亿元,占河北省全部财政收入的1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集群平均上缴税金1.64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营业收入28 659.50亿元,集群平均营业收入74.80亿元,同比增长4%;利润总额2 118.40亿元,集群平均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63个产业集群占国内市场比重超过了10%,其中21个超过了30%,7个超过了50%;16个产业集群占国际市场比重超过10%,其中8个超过30%[1]。

(三)部分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滞后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县域经济支撑作用逐年增强。2014年,河北省132个县(市)中,邯郸县和康保县没有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有32个县(市)产业集群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超过50%,比上年增加7个;其中清河县、安平县、景县、容城县、赤城县、盐山县、蠡县、临西县等8个县(市)占本地GDP比重超过70%,数量与上年相同[1]。

二、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从河北省11个地市中进行非随时抽样,共155个企业参与了问卷与访谈调研,分析调研结果,了解河北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现状。

(一)行业转型的企业所占比重较小

调研数据显示,有121个企业仍然从事原行业,占总数的78.06%,由其他行业转移到现在行业的占少数。多数从事传统制造行业,且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比如建陶产业是高邑的第一立县产业,自唐代起,高邑陶业就是邢窑的一个重要分支;巨鹿县机件加工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巨鹿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巨鹿县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且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产要素不断向产业集群聚集,产业集群有了长足发展,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二)销售渠道转型处于转型“进行时”

“互联网+”正逐步改变着中小企业的命运。数据显示,已经有45个企业开展了网上直销业务,占总数的29.03%。互联网时代,网上营销已基本普及,“互联网+”已经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销售转型处于萌芽状态,“正在进行时”已经显现。

(三)集群下的中小企业市场外延

历经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带来了销售利润,其产品已经从当地市场拓展到国内和国际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占总数60%的93个企业,已经开辟了国际市场。

(四)生产设备、产品技术含量亟待提升

调研数据显示,有51户中小企业,在过去三年中购买了新的科技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升级换代。但多数企业的产品还没有更新换代,使用的是传统设备,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多数。

(五)自主创新比例小,升级意识薄弱

访谈中发现,只有21家企业有研发部门,这些企业多数是大型公司或者企业集团,真正有科研机构的少之又少,真正搞研发的也很少,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开发新产品主要靠模仿。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

(六)在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上实现转型的企业逐渐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三年来由一家公司发展到多家公司或集团公司的企业已经占到样本企业的20.64%,多数样本企业始终是独立经营;在管理模式上,有部分样本企业已经由家族式管理转为职业经理人管理,且管理模式上实现转型的企业逐渐增多。

三、转型期基于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产业集群迅速发展,但存在发展时间较短、产业链短、竞争激烈、合作力度小、品牌意识不强、创新自主意识弱等问题,很多产业集群内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多数企业群没有统一的管理组织,散、乱、互相拆台等不良现象较为普遍。河北省产业集群在实现较快发展的同时,由于受河北经济环境的制约,也存在很多问题,课题组经过深入调研,总结如下:

(一)外部环境变化多端,中小企业适应难

“十三五”时期,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事物的出现,给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招工难、成本高以及融资难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传统产业领域中的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盈利能力依然较弱,如果中小企业不能顺利转变方式,调整结构,适应新的变化,将面临倒闭的境地。

(二)集群间合作不足,阻碍长效发展

河北省产业集群的形成多基于民营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居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合作,而为了各自利益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导致了“柠檬市场”的出现,价格互相压低,形成竞争,价格大战造成利润减少,质量不能保证。整个集群内生产的产品质量差,以次充好。导致集群整体恶性循环,声誉下滑。多数传统产业集群企业产品雷同,相互之间互相模仿,未形成产业链一条龙。

(三)集群内品牌意识弱,缺乏整体营销理念

虽然河北省产业中涌现出很多特色产业集群,如安平丝网之乡、辛集皮都、安国药材之乡、清河羊绒之都、高碑店合成革等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其特有的品牌已经反映出河北经济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活力。但是,很多集群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个体销售层面,忽略对整体集群品牌的培育,并且多数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能力较弱,难以构筑河北版块的名牌优势。部分发展较弱的集群下的中小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整体规模大、散,单体规模小,这样的特点是县域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四)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创新能力缺乏

中小企业主对新兴事物存在畏难情绪。调查数据表明,“融资难、创新难、技术难”是三个突出问题。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困难的调查统计数据中,33.55%认为企业难于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创新;近100家企业认为创新太难,创新意识淡薄;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人才技术严重不足。这“三难”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2]。

(五)产业集群发展层次整体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河北省很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在县域基础上产生的,位于农村或城镇,从事产业链的中低端,属于技术含量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正定的板材、灵寿的石材、无极的皮革、馆陶鸡蛋等,大多数规模较小、设备笨重陈旧、技术落后、投入资金少、效益不高,中小企业产品相似,没有品牌,企业之间是竞争关系,难以形成产业链条[3]。

(六)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河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下的多数企业对科技创新认识不够,也缺乏创新实力,像辛集皮革、清河羊绒、白沟皮包等在众多产业集群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多。调查发现,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不愿进行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模仿力度大,往往一个新产品出现,市场同行业迅速模仿生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甚至明显缺位,中小企业如果花费财力、物力进行技术创新,研制出一系列新产品,其他企业会以极快的速度、低成本和基本相同的技术路线与工艺生产出来,几乎同时投放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七)社会化服务、中介平台尚不健全

由于优惠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为产业集群内生产、经营业务提供服务的平台缺乏。如网络销售平台、电子商务培训、企业家培训、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产业集群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小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集群需要转型升级,适应社会发展。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促使中小企业顺利转型。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政府支持改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条件,投资建立基础设施以及集群管理与服务、生产性服务等的科技智能化平台,加快建立中介服务平台,建立免费培训制度,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行动,引导中小企业集群主体与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的互联互通,形成创新协同、共享、开放、精益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集群系统效率和竞争能力。

(二)继续提高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政府鼓励和支持集群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目前河北省科技厅已经将高校科研人员作为特派员派驻企业,参与企业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三)推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建立品牌

在产业集群区域,要求产品保质保量,创新自主品牌,形成产业集群品牌。增强品牌意识,把打造区域品牌作为产业集群整体优势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加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冒牌、贴牌等违法行为,保护自主品牌。学习邢台清河羊绒、唐山陶瓷等打造一批全国知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4]。

(四)“互联网+”助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

助力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加入“互联网+”,互联网产业集群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把一些产业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互联网产业集群不仅是在做企业,更是以行业的担当在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自我价值。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突出区域特色,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支持产业集群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大型网上销售平台建立联系,走出河北,走向世界。

(五)创新驱动,打造龙头企业

调查发现,创新驱动,打造龙头企业,会带动产业集群共同发展。ofo小黄车共享经济带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顺利转型的经验值得借鉴。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助推县域经济全面提速,是平乡县全力打造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在位于平乡县的邢台天富自行车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200多名工人在4条生产线上紧张忙碌组装ofo小黄车,这是河北唯一一家生产共享单车的企业,年产ofo小黄车240万辆,企业带动了本地400多家配套生产企业,实现了集群效应。2017年,平乡县始终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重中之重,以建设“世界童车之都”为战略目标,让项目建设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目前,“好孩子”“富士达”等龙头企业为本土企业带来产业标准,带动配套企业上百家,出现“强久”“恒驰”等本地省级自创品牌。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促进河北各地区产业集群的平衡发展,走差异化道路,突出各区域产业独有特色,顺利适应新的环境,走转型升级之路,避免集群间产品的雷同化、同构化和恶性竞争等方面,政府要积极助理[5]。为产业集群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制定有利于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税收、科技、融资和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管理者更新观念,培育和壮大本地的产业集群。

[1] 薄锡年.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河北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7):58-59.

[2] 张文超.河北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制约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11):123.

[3] 刘迎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个大问题[N].经济参考报,2013-08-02(08).

[4] 张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以河北省为例[J].人民论坛,2015(9):18-19.

[5] 谷立霞,薛景梅.河北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7(4):45-46.

猜你喜欢

集群河北省转型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河北省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转型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