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02龚小涛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导师校企育人

◎杨 帆 龚小涛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维修工程学院,西安 710089)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院位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等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主线不动摇,坚持跟随航空产业发展不动摇,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升级转型不动摇,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提升航空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学院在示范建设期间,系统总结多年办学—办厂经验,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的系统育人观,校企联合开办了一批诸如“中航西控”“陕飞”“5702”“昌飞”等订单班,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了一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示范建设以来,随着企业技术革新和用人质量的提高,学院和企业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2014年教育部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发[2014]19)后,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学院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方面开展广泛探索。

一、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优质院校建设的重要举措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线。2016年,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学校”建设单位,2018年,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一流高职学院”建设单位。围绕优质校、一流校建设项目,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激发企业育人主体地位,力求学院和行业企业在人员、设备、场所、制度、标准及文化方面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人才培养共同体。学院将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优质校建设的试金石,力争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示范校建设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全力打造校企双主体的“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培养模式,全力发挥合作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全力推进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创新发展。

示范建设以来,西航职院在扎实推进内涵发展同时,建设方向一度出现迷茫,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支持200所“优质高等专科学院”建设,为高职战线立旗定向。办学就是办专业,2016年,西航职院11个专业被确定为骨干建设专业;同时5个专业被确定为“一流专业”建设专业,6个专业被确定为培育建设专业。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不断发挥合作企业育人主体地位,促进学校和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深入合作,带动院校和企业在制度、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融合,促进学院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校企人才无缝对接的重要路径

西航职院建立了企业回访制度,每年的寒暑假假期,由学校领导亲自带队走访企业。在走访中发现,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和企业技术标准规范不匹配、人才培养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不匹配、实验实训设备和企业生产设备不匹配等问题。学院认真研究此类问题,发现仅靠“订单”培养是无法解决的,特别是随着航空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提高,企业有着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天然优势,航空类新机型、发动机及相关设备、新技术等发展,学校教学一定程度上无法与企业新技术、新发展同步,企业人员反映从学校招聘的学生和企业的技术技能要求不对接。现代学徒制通过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共育过程中的各自天然优势,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两个导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为合作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专门技术技能人才,为行业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三)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工学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优势,创新了“订单班”学校单主体育人模式,发挥了企业技术、设备、人员、管理、文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典型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内容开发典型的专业课程,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教学过程,现代学徒制解决了前多年学校想做但是没彻底想清楚怎么做的困惑,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更加强调了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企业在育人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者、培养最终结果的受益者的角色,更加突出了学校和企业联合为企业自己培养人的角色转化。

二、西航职院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是在目前我国校企支持政策不完善条件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探索。学院作为教育部试点单位,投入专项资金114万元(其中学校投入资金82万、企业投入资金32万),在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人才培养和标准建设、互聘共用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探索。

(一)学校和企业“双重主体”育人长效机制

学院积极完善校企双重主体育人机制,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充分利用好校内和实训场所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学院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学院通过引企入校的形式,与德润无人机德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国一四维航测遥感有限公司、西安远飞航空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共享共用实验实训设备。2013年9月,学院与德润航空联合成立西安德润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学院提供场所,德润航空提供设备和人员,共同建立集无人机工程训练中心、应用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无人机连锁服务于一体的平台。学院在全国首家开办无人机专业,在实验实训设备零投入条件下,保证了该专业学生实验实训设备处于市场最前沿。

2014级德润现代学徒制26名学员,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训课程后,2016年7月在德润公司深圳生产基地进行在岗培训,在企业导师带领下,开展无人机装配、调试等方面学习。2016年,陕西渭南地区玉米遭受多年罕见的黏虫虫害,德润公司带领15名学徒,开展植保飞防工作,7天内为当地完成无人机喷洒作业10万亩,短时间内解决了虫害迅速扩张的问题,学徒每人在实践技能提高同时也获得0.4万元的津贴补助。

国一四维现代学徒制班级14级、15级27名学生,2016年7月,学生参与国家青藏高速公路G6格尔木至那曲段的勘察测量项目,按照企业规范,圆满完成了航飞外业像片控制点勘察任务,采集的数据精度满足企业设计标准,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学生在项目执行期间,每人获得1.1万元的岗位津贴。2014级17名学生经企业考核全部合格,完成了准员工到正式员工的转变,成为中煤航测遥感局正式一员。

(二)人才培养模式及标准建设

学院和企业积极探索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尊重人才培养规律,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

国一四维现代学徒制按照测绘员标准规范,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企业5名人员全程参与实践教学,按照岗位标准,引入企业技术规范作为课程教材,真刀实枪对接企业生产规范和标准。同时改革考试方式,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进行实践教学授课;以产品检测质量结果,作为课程学习考核结果,强化学生质量意识和生产意识。学校和企业按照国家测绘职业标准,联合开发了《摄影测量学》《测绘学基础》教材。

(三)校企互聘共用双导师队伍建设

学院不断完善校企双导师制建设,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国一四维航测班级,企业在学院投入设备的同时,常年选派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将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全方位带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与德润航空合作的无人机专业,由德润航空提供企业导师,在无人机装配、维修环节,全方位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在无人机操作环节,手把手教学生飞机操控要点,完成河南、陕西等多地农药喷洒项目。

汽车学院汽车维修专业在校企建立双导师制度同时,创新用人模式,与汽车维修大师“阚有波”联合建立“阚有波大师工作室”,引入阚有波汽车技能大师及其团队,企业导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代培学生同时,学生和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服务中,实现角色互换,互聘互派,双向挂职。

(四)构建“学历教育+认证”双证书

学院与某航空公司积极探索“学历教育+职业认证”教学模式,突破从业两年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CCAR-147的培训考核的资格限制,解决企业入门资格证书限制难题。2017年7月,学院与某航空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谋划现代学徒制培养创新之路。双方计划针对一年级在校学生经企业考核后,签署协议,录用为在册职工,实现学生职工双重身份。被录用学生在完成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后,在企业按照岗位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学生真刀实枪地参与企业日常生产,并由企业按照规定支付学生相关报酬,学生参与企业组织的CCAR-147培训,通过两年培训考核取得相关执照,培训相关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通过培训考核的学生,企业方优先录用为正式员工或推荐在民用航空系统就业。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将有效缩短学生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试时间,实现学生和职工的双重身份,有效解决企业招人、育人、留人的难题。

三、现代学徒制探索存在问题

(一)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缺少法律保障

针对我国校企合作政策缺少硬约束的实际情况,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签订“两个合同”,确定“学生”“学徒”双重身份的办法,绑定培养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共同利益,但学生的学徒身份缺乏法律保障。目前现行的《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未将上述“两个合同”纳入劳动合同范围,学生的学徒身份得不到法律保障。

(二)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学校企业双导师的师资水平是决定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校企双方导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学校导师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教学能力还不足,企业岗位规范、职业标准了解还不够深入,讲授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岗位技能培养衔接还没做到无缝对接;企业导师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导师系统教学能力不高。二是企业导师选拔、激励、考核措施不够完善。部分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接收学徒积极性不高,企业导师的遴选标准不够统一,企业和学校给予的激励措施吸引力不足,考核评价措施不够完善。

(三)企业参与持续性动力不足

受国家法律政策及专项经费限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国发[2014]19)《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均提出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但行业企业实际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明显提高。合作企业反映,受到企业设备、人力资源、耗材等成本影响,现代学徒制岗位产品生产效率明显降低,企业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岗位生产成本明显提高,而相关的税收减免等政策没有落实,企业培养成本较高,持续投入动力不足。

四、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2个国家级试点专业带动学院5个专业开展试点探索,在推动学院与企业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同时,有力推动了学院与合作企业在制度、模式、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全面融合,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推动学院开展优质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导师校企育人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