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能力中的师范特色培养研究

2018-04-02赵玉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毕业生

◎赵玉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全面实施和教师公招制度的全面推开,地方院校师范毕业生出现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和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1-2]。在学校影响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强化师范特色,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成为地方院校师范教育最为迫切的任务。笔者以地方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分析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而就师范生培养方式改革提出建议。

一、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教师资格证获取方式的变化

获取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推动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2013年以前,师范类学生在毕业前一般都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与非师范生相比,师范生存在着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优势。然而,这种局面随着教师资格证“国考”制度的推行已被打破。2013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在全国部分省份试点推行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正式改革,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笔试和面试都合格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

(二)教师入编考核制度的变化

2009年,教育部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教师入编考核制度的变化一方面加剧了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某些招聘单位对地方院校师范毕业生的歧视。公开招聘制度主要依托学生的自主性,使地方院校毕业生有机会和名校毕业生甚至高学历毕业生同台竞争。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和专业知识(学科基础知识、教材教法等),面试包括说课(试讲)和答辩,主要考察实际教学能力。

(三)“编制外时代”的到来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实施,许多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出现“产假式缺岗”,在教师编制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聘任制成为学校普遍采用的模式。同时,近年来,民办中小学和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需要聘用大量的师范毕业生。教育行业进入了“编制外”时代。[3]对于地方院校毕业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在和名校毕业生和代课教师争走事业编制这座独木桥的竞争中屡屡受挫和离开教育行业,另一方面是民办学校和辅导机构优秀师资的缺乏,许多毕业生宁肯不就业,也不愿意低位就业。

综上所述,与综合大学相比,地方院校师范毕业生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必须在就业观念上做出改变,在自身专业素质提升方面做出努力。地方师范院校必须调整培养方式,强化师范特色,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出乐于奉献、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院校师范专业师范特色培养的核心

地方院校师范毕业生服务的主要区域是本市或周边地市,服务对象是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学校和培训机构。这些地方往往办学基础和发展相对较差,更注重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技能。[4]为此,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需要把教师专业精神、学科教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作为核心。

(一)教师专业精神的培养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和实现专业发展的前提。其核心内容包括专业认同、专业信念和专业追求三个方面。专业认同是对教师职业的认可、接受和肯定。它可以促使积极职业情感的形成,是专业精神形成的基石。专业信念包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尊生、严谨治学、乐于学习等专业精神,其核心是“热爱”。唯有如此,教育才能成为“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才能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使学生“自由成长,并启迪其自由天性”[5]。专业追求是指教师打算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合格的、优秀的、还是专家型的,普通的还是创新型的。

对于地方院校师范生而言,学生对教师专业本身是认同的,也愿意为未来的职业做出努力,但是却不愿意接受未来到农村、培训机构就业的现实,因此会造成在校生对未来就业失去信心或者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影响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

教师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掌握的专门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学科知识是指与任教学科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和学科发展方面的知识,主要解决教师能教的问题;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有效传授某一学科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主要关注具体学科、具体情境甚至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有助于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使老师懂教、会教;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互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来源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其内涵涉及教师的个人经验和综合经验,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提升教学智慧。这三方面互相支撑、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共同保障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独特性。

教师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对学力基础相对较弱的地方院校师范生以及学习时间较短的专科生而言,追求广而深的传统学科式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地方院校要结合农村基础教育和培训机构教学实际,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有所侧重且内容浅深有别,为学生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提供时间。

(三)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地方院校毕业生(尤其是专科生)考研所占的比例很小,多数选择毕业后就业。无论是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获取还是入编考试,师范专业技能考核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此,地方院校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的内化和实践教学,尤其要重视后者。

专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反复设计和不断练习而形成的熟练的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教学技能和教育技能。教学技能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教学演示(教学语言与表演、板书、实验教学)、巩固教学成果和传授学习方面的技能,教育技能包括管理学生、激励学生、沟通与合作、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技能。[6]这些技能的获得依赖于教育教学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两者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应该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不仅仅依赖于教学实习和见习。地方院校的师范生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兴趣、耐心、毅力不足的缺陷,但是在实践方面具备爱动、活泼、胆大的优势。地方院校要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优势,强化实践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讲授模式,在教学中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和培训机构实际,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其次,结合各阶段教学实际,开展不同项目的实践教学。一年级以见习学科基础知识和了解学科教学、学校工作为主,二年级以培养基本技能(如三笔字、普通话、板书、演讲、简笔画等)为主,三年级以培养专项技能(教学设计、教案编写、试教)为主,四年级以综合能力(试讲、实习)培养为主。专科院校可以依据实际进行适当的压缩和调整。

三、地方院校师范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通过对地方院校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解读和分析,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思路。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的战略任务[7]。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地方院校师范专业要擦亮“师范”招牌,在学生入学时就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未来就业渠道的多样性:可以在条件较好城市或城镇,也可以到条件较差的农村或西部地区,可以是“在编教师”,也可以是公立或私立学校的聘任制教师、培训机构或者其他的教育服务产业的教师,使学生明白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编制未必是“铁饭碗”、能力才是“铁饭碗”的道理,引导学生看到未来的广阔就业前景并做好职业规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然后,通过后期创新创业教育精神融入教学、融入专业,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创业思维,更加坚定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民办教育机构、到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从而培养出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增强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

(二)对接基础教育教学,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

师范生就业的市场化要求师范专业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依据毕业生未来的就业特点,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时间。院校要结合基础教育实际,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降低学科知识要求的广度和深度;要整合教育理论内容和学科教学课程,从而增加学科教学开设时间,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学科基础教育前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课件制作等融入学科教学内容;要把实践教学融入师范教育的全过程,而不局限于每学年一次的教育见习或实习。学校可以通过观摩名师上课、观看优秀教学视频、举办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机会。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由于受到师资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数课程教学包括教学法课程依然存在针对性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在巩固和提升现有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基础教育和培训机构教材、教学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片段式”等教学方式,达到理论讲解和学生参与的有机结合。此外,要在考核方式上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日常和期末可以通过提交视频、课件或者作品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三)变革教育实习,提升学生的从教能力

教育实习是将学生所学与教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目前教育实习主要存在实习基地不足、实习内容和形式单一、实习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地方院校更加突出。首先,地方院校要突破实训基地仅局限于本市基础教育学校的局限,周边的培训机构、农村中小学均可以作为合作的实训基地,实现由学校统一安排教育实习,而不是学生自行联系分散实习。其次,加快推进与实训基地的合作以实现“共赢”。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功能之一。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可以为地方教育的教师提供培训或者教学管理指导,对于某些师资短缺的教育单位,高校师范专业可以选拔优秀学生进行“支教实习(原名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些服务可以增强高校与地方教育的合作,为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奠定基础。此外,要规范实习管理。高校派出的指导教师要和实习基地的教师一起合作,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考核与评价,确保教育实习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从教能力。

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师范生面对的有机遇,更有挑战。地方院校要增强危机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在结合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和需求的基础上,强化师范特色,以学生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执教技能过硬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师范生自己也要看到未来的机遇,正确认识自我,化压力为动力,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优势,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制定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计划,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走入职场、实现自我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毕业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