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学研究

2018-04-02胥筝筝郑宪恒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术中职艺术

胥筝筝,郑宪恒

(1.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 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浙江 绍兴 312000)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公共艺术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类必修公共基础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2]、《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3]等文件的颁布,使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得到广泛关注,各地各校积极开展了适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教学探索。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要力量,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都会受到外在条件和自身判断的影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形成特定的群体倾向性。

本研究力求获取S市6所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师教学的群体倾向性,分析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了解课程资源开发、教材使用情况、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看法和态度,为S市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二、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了如下四项内容:

(1) 公共艺术课程实施后,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的期待是否实现。包括“你是专职艺术教师吗?”“你每周上多少节美术或音乐课?”“你认为艺术课程地位提高了吗?”“你有自己制作的创新性教学案例吗?”“你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了吗?”“对自己付出的努力与回报匹配度的评价”。

(2) 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问题。包括“对上课形式的评价”“对课程学习内容安排与设计的评价”“对课堂气氛的评价”“对学生参与度的评价”“对小组代表发言的评价”。

(3) 教师在使用艺术课程资源方面的问题。包括“你使用过哪些课程资源?(可多选)”“你经常去本市或者周边省市的美术馆或艺术馆吗?”“你经常去本市或者周边省市举办的音乐会吗?”

(4) 教师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建议。

前三项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第四项为开放式回答题,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S市6所中职学校上过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音乐)的教师为样本,其中,美术教师15人,音乐教师8人。因1份问卷无效,故有效样本为22份,有效样本中男教师9名,占40.9%,女教师13名,占59.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观察、访谈,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和说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观察贯穿了本研究的始终,与被调查教师的现场访谈、针对性网络访谈安排在问卷调查期间和结果出来之后。

四、 研究结果

1. 好的方面

(1) 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满意。教师对课程学习内容安排与设计的认可率均达到95.5%,对上课形式的认可率达到90.9%,对课堂气氛的认可率达到86.4%;对学生参与度的认可率达到72.7%,对小组讨论教学的认可率达到81.8%。通过后期访谈得知,大部分教师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教师能够较好地管控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学生参加比赛成绩显著等。S市的学生比赛活动较多,各种级别的艺术展演、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一批热爱艺术、有艺术潜质的学生不断涌现出来。

(2) 教师教学的艺术门类增加。根据问卷调查,将教师教学的艺术类别比例从高到低排列,美术类依次为绘画(100.0%)、艺术设计(85.7%)、中国民间美术(42.9%)、动漫艺术(21.4%)、摄影艺术(14.3%);音乐类依次为歌唱(100.0%)、器乐(75.0%)、音乐鉴赏(75.0%)、戏剧(25.0%)、舞蹈(12.5%)。教师较好地考虑了学生对于艺术学习的兴趣,增加了绘画、设计、工艺课程教学的授课时间,这几项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创作中仔细、冷静地处理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素质。

(3) 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提高。由于调研的6所中职学校均已在校内实施选择性课程改革,一部分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作为选修课开设,课程覆盖范围有较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较大提升,这就促使教师在专业层面继续提高。81.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只有18.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提高不大。根据调查、观察和访谈,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创作增加,如有一位教师在课改之初较为敷衍和无所谓,平时基本不画画,但经过近年来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她开设的特色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在专业教研和微课制作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4) 教师的艺术教学专职比例提升。大部分艺术类教师承担了较多教学任务,86.3%的教师每周课时在14节以上;68.2%的教师专职教学美术或音乐课程,相较以往兼职其他课程和行政职务偏多的情况得到明显改观;美术课程的地位也得到提升,这一观点得到72.7%教师的支持。教学管理部门层面的考核指标不断增加和细化,促使学校关注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相应地艺术类教师得到关注,教师自身也开始注重教学质量和自我提升,教学上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5)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有所提高。近两年来,教师使用的课程资源,美术类使用比例列于前五位的为:美术范画(100.0%),网络资源(57.1%),各种美术视频(50.0%),各种绘画用具(42.6%),各种石膏像(28.6%);音乐类列于前五位的为:各种音乐视频(100.0%),艺术名人、乐器(87.5%),名曲资源(75.0%),民间曲艺(75.0%),乐谱(62.5%)。此项数据结果比2014年的调研结果有所提高。此外,70.0%的美术教师经常去美术馆或艺术馆,但只有15.0%的音乐教师经常去看音乐会。与2014年的调研结果相比,经常去美术馆或艺术馆的教师明显增加。

2. 存在的问题

(1) 生源质量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以来,S市大部分学校加大了师资、财力方面的投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生源质量欠佳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不同学校、学校内部不同专业、专业内部不同班级之间,生源质量的差异非常明显。生源好的学校艺术学科教师教学积极性高,而生源较差的学校教师上课意愿较低。生源质量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是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中的最大难题。

(2) 忽视鉴赏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发展。鉴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绘画、艺术设计、中国民间美术、歌唱课堂教学时较为用力,而很少开设美术鉴赏或音乐鉴赏课。教师普遍认为,相比绘画、艺术设计、中国民间美术、歌唱等强调“做”的课堂,维持鉴赏课的课堂秩序有一定难度,费时费力,教学效果难以掌控,大部分艺术课程教师放弃了鉴赏课的实践。艺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教师虽然认可艺术课程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方面的作用,但是限于学生素质、现实情况、课程地位等因素,教师基本放弃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上下工夫,而只是注重技能教育。

(3)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缺乏全面的质量检测。教师普遍认为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课堂气氛管控较好,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参加比赛成绩显著等。但是在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中,除了少数是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正规比赛外,大多数是由地方协会组织的比赛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比赛。针对学生的学习有效性问题,教师需要切实实施学生艺术学习质量检测,真正实现对全体学生艺术学习真实情况的把握,及时诊断艺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4) 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依然存在。目前各学校基本配齐了专职的艺术课程师资,但仍有学校出现专职艺术教师兼任其他课程教学、非专职教师兼职艺术课程教学的现象。学校安排给艺术学科教师大量的教学任务,有的美术、音乐教师还承担了诸如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教学或学校德育工作,这样导致部分教师专业注意力分散,很难使自己在专业上得到较快发展,也很难设计出创新性的教学案例。根据问卷调查,63.6%的教师没有创新性教学案例。此外,教师平时只有指令性的培训活动才可以外出,上班时间是不允许外出写生采风、参加艺术交流活动的。教师认为有效开展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需要继续得到学校财力、物力的支持,希望真正得到艺术交流、外出写生、提高专业技能等活动的时间。

(5) 专门教科书使用率不高。调查结果表明,22位教师中只有7位使用了专门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科书,71.4%的美术教师没有使用过专门的中职美术教科书,62.5%的音乐教师没有使用过中职音乐教科书。可见,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专用教科书的使用率不高。

五、 建议

1. 提高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第一,教育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和有效措施,加强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监督、效果检验,以推进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第二,学校要加大对相关艺术课程建设投入,配备较为齐全的设施,如艺术课程工作室、教室、练习室、资料室,增加艺术课程相关资料库的建设。第三,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指标,将其作为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2. 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整合多种资源,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第一,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发挥着引路人的重要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应给艺术类教师提供校外艺术活动的探索空间,提高教师艺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美术鉴赏、戏曲表演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特长。第二,艺术课程教师具有创造性和自由性,单单依靠校内活动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风、参观各种画展、参加艺术比赛,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现有教学资源。第三,增加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代信息化教学,学校要组织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参加研讨会,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质量;同时,应开展相应的比赛,如教学说课比赛、美术教学设计大赛等,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作为一种创造性课程,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调研发现,大部分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仍以教材为主。公共艺术课程应打破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比如艺术专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学生的特点,做好课前导入,通过视频、趣味游戏、图片鉴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课程教学中贯穿艺术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创作等寻找艺术与生活的契合,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艺术中体验生活。同时鼓励教师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展有效的学生艺术学习质量检测,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六、 结语

通过调研分析,近年来中职学校的艺术学科教师教学群体倾向性较为积极,在整体教学面貌上有显著改善,能够根据学校的课程改革要求开展教学探索,在上课形式、学习内容安排与设计、课堂气氛、学生参与度等方面有较好把控,教师也能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当然,还存在诸如生源质量影响教师艺术教学积极性、有效教学质量检测滞后、忽视鉴赏教学和学生创造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依然存在、专门教科书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已经起步,为此学校应该统筹全局,继续加大对艺术课程的重视和宣传力度,支持教师选择适合自己优势的专业发展路径,鼓励教师探索有效实施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猜你喜欢

美术中职艺术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