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教学法提升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交往与合作素养初探

2018-04-02广州市第四十中学魏震宇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绳结品德课矛盾

文/广州市第四十中学 魏震宇

在全球化的今天,教育者更需要留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素养将是学生学习这门学科后走向社会的重要储备素质和财富,能否得以培育和延伸,关乎学生的成人成才。基于以上的背景,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发现等方式去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与合作素养就显得非常的迫切和必要了。

一、运用发现教学法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与合作素养的意义

基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提升思想品德课交往与合作素养,必须从其中关于 “交往与合作”的要素出发进行提升。但纵观 “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等素养提升要素,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传授结论就可以达成甚至提升的,这其中学生会面临许多困惑和问题,尤其比较集中的是 “信不信、行不行”的矛盾。这些要提升的素养都是很抽象的,单纯说教,不但不能达成提升素养的效果,还可能会陷入 “信不信”的困惑。

二、实践案例

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与合作素养的要素,笔者选择了与父母交往合作的素养进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案例分析。

运用直观发现法:与父母交往合作素养。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 《两代人的对话》中如何正确处理与父母的矛盾

教学目标:学会以平等、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提升与父母交往合作的素养。

为此设计了 “解绳结”的活动:

①设置情境、准备材料:解绳结活动,准备几条绳子分别给几个小组,让学生轻轻地在上面打一个小结,然后让两个学生分别朝绳子两头的方向往外拉,让学生观察绳结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学生发问,有什么办法能很好地解开绳结。

②让学生提出解决设想:可以把绳结用剪刀剪掉;不要往相反方向拉,合力徒手把绳结解开。

③直观发现、感悟道理:当学生出现不同的回答时,不急于评价方法对错,启发他们思考这两种解决方案的优劣,再作抉择。引导学生思考: “这条绳子若比喻成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有了绳结意味着什么?”这时笔者在绳子上打上绳结。学生就能形象地明白这代表着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出现矛盾。

“这个绳结一开始就是紧紧的吗?后来越来越紧,这又意味着什么?”朝绳结的两端用力拉紧,学生会发现,这意味着我们跟父母产生了分歧,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往自己的那一头用力,导致矛盾越来越深。

接着发问: “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案,绳结用剪刀剪掉,虽然可以立刻解决打结的问题,但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而这种方式就像我们平时与父母相处的什么情形?”这时,直接给学生展示绳结被剪断,学生发现,这样做的不好之处是使原本紧密依靠的亲子关系变得更不相容,因为原本一条绳子就被剪成了两条。这种方式就像我们和父母出现矛盾后,彼此不理解对方,甚至亲子关系决裂。

再发问: “那么第二种解决方案,不再往相反的方向拉,合力徒手解开绳结的方法,对我们处理与父母的矛盾有什么启示?”此时向学生展示逐步揭开绳结的过程,这时学生就会想到,这样做能很好地保留绳子,解决问题,这比喻我们与父母有矛盾的时候应该平心静气找到症结所在,共同解开心结。

最后,让学生比较两种处理办法,作出抉择,毫无疑问,学生们都能直观地认同第二种解决方法的好处以及第一种方案的弊端。也会更深刻地明白到,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只有大家多沟通,多理解,才不会使彼此的矛盾越陷越深。此时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与父母矛盾的方法是否还可以用到解决与师长、同学、朋友的关系上呢,通过引导,学生会对此方法触类旁通,能明白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其实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

④课后布置学生写下关于解绳结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对于解绳结过程的思考和感悟,观察和判断学生是否能真正感悟此教学目标。

通过解绳结情境的设计,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解决与父母的矛盾,通过直观发现,感受到要平等积极地与父母交往,提升了与父母交往时必备的素养。

三、案例效果与反思

从学生的课后感悟统计看出,发现教学法的运用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与合作素养还是有比较大的效果。比如有学生写到:“这种教学方法,相比纸笔测验,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更容易牢记知识,更能深刻地感悟道理,舒缓应付纸笔考试的紧张情绪”、“这种方式比较生动有趣,更容易理解掌握与父母交往的知识与技巧,不只是停留在死板的背与记”等。

就实施的效果,笔者也对运用发现教学法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与合作素养进行了研究反思:

1.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延伸性,尽量做到一例多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发现教学法提升交往合作素养的有效性,克服课时紧,耗时长的缺点。比如,案例一 “解绳结”活动不仅仅可以解决与父母的关系,也可以延伸到解决与同学、与朋友和与师长关系的教学上。案例二 “风雨同舟”的情境,不仅仅可以应用用在引导学生发现“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和发现“合作中竞争的意义与好处”知识点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等。

2.发掘可探讨性强的情境,比如设计矛盾的、易混淆的、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情境。这样做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发现的兴趣,以便进一步探讨进行发现;另一方面,矛盾的,有冲突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有发现思考的空间与余力,让其能在思辨的过程中去比较、去对比、去甄别、去提炼,有利于他们感悟道理、提升能力。

3.巧设延伸课后情境活动,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去更好地延伸教学,比如在假期布置像“我也来当家”等发现教学主题的实践活动,这样做能更好利用家长评价等多元角度提升学生交往与合作素养。

当然,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关于交往与合作素养的提升要素还有很多,也不仅仅局限在孝敬父母等方面,而且教学方法也很多,笔者还需要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上用好发现教学法以及不同的组合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交往与合作素养。 【本文是 《广东省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系、培育路径和测评设计的研究》的子课题 《运用发现教学法培育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交往合作素养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2014ZQJK002-003-14】

猜你喜欢

绳结品德课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绳结艺术的现代传承研究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关于绳结打法对其自动松脱和绳子强度影响的研究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