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案例探析
——以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为例

2018-04-02李诗琪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合肥市社会化书店

李诗琪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社会化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了一大批深入群众生活的城市阅读点,在推广阅读以及提升城市文化氛围等方面成效斐然。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实践遍地开花的背景下,合肥市政府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组建城市阅读网络的方法,于2017年6月推出了《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1],方案中,合肥市政府明确了“图书馆+书店”的阅读空间建设模式,在此方案的指引下,多个不同场所类型的阅读空间开始出现在合肥市的大街小巷,其模式新颖、布点深入群众、装潢精致舒适、活动多彩缤纷,吸引无数市民流连驻足,大大提高了合肥市的阅读氛围。本文详细介绍合肥市新型阅读空间的概况、运行机制,期望为更多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化合作、推广全民阅读提供借鉴参考。

1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

1.1 国际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纵观近几年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词,“合作”一词频频出现,2016年,第82届国际图联大会的主题词为“关系、合作、共同体(Connections,Collaboration,Community)”,大会呼吁图书馆和社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2],2017年,第83届国际图联大会在波兰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图书馆,团结,社会(Libraries,Solidarity,Society)”[3],跨出图书馆界,与更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是图书馆的发展思路,目前国内外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提供服务的例子已比比皆是:日本小布施町街头图书馆由图书馆提供图书,在咖啡厅、银行、甜品店等店铺角落设立街头图书馆,将图书馆与街道融合[4],美国社区图书馆与社区机构合作,深入社区建设。意大利米兰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多种机构合作,在公寓、监狱、难民区等区域提供图书馆服务。国内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与菜场管理办公室合作建立的“菜场书屋”,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与文化企业合作建立的主题公共阅读空间等等,也都是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实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在国内外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5]。

1.2 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事业的建设愈加重视,2017年3月,全民阅读连续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过去的“倡导”升级为“大力推动”,反映出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升级[6]。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促进全民阅读的使命,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主体,近年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公共图书馆逐渐开始在区(县)、街道(镇)、社区(村组)布点,由单体图书馆向图书馆体系发展,目标实现全社会的全覆盖[7],把图书馆的推广阅读工作从单体图书馆拓展到深入社区的图书馆网络。而要公共图书馆凭一己之力构建庞大的社会阅读网络显然任务艰巨,与社会机构合作是构建阅读网络的必然趋势。国家文化部在近期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图书馆,或者通过捐资、捐赠、捐建等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发展方式[8],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高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在我国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背景和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合作方式越来越多样,合作机制也越来越成熟。

2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概况

2.1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历程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是合肥市政府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合肥”所规划实施的建设项目。2017年6月,合肥市政府审议通过《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随后以极高的效率,在市区内建立起多个集阅读、活动、展示、休闲等于一体的阅读空间:2017年7月,合肥市图书馆联手皖新传媒,打造了集合休闲、简餐、文创、沙龙的罍街——悦·书房[9]。2017年9月14日,合肥首家社区阅读空间——庐阳区双岗街道一里井社区阅读空间开放,该阅读空间由双岗街道联合市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共同打造[10]……,截止2018年1月4日,合肥市已建成24个城市阅读空间[11],它新颖便捷的功能,受到了合肥市民的热烈欢迎。到2020年,合肥市计划建成100个左右的城市阅读空间,在城市构建15分钟阅读圈,把“书香合肥”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12]。合肥市市长凌云表示,“要让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13]。

2.2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的建造特色

2.2.1 空间环境精致舒适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注重建筑品位,建筑外观既与周围环境融合,又独具特色;建筑内环境时尚、舒适、精致,布局考究,能满足多功能使用的需要,例如位于合肥市商业街的罍街悦·书房,它的环境、建筑材质、灯光、空间布局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空间内大量使用清新原木,剔透的玻璃穹顶增加室内自然光,绿植在空间内的各个角落增添绿意,一层为书房,二层为轻食、文创售卖区,以及展览、读书分享、沙龙研讨等活动场所[14],人们在这个空间可以学习、阅读、休憩、社交、参与文化活动,罍街悦·书房成了人们逛街购物之余进行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

2.2.2 选址深入人群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的选址多在社区、校园、园区、商场、景点等人口较为集中、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地方,旨在实现阅读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人们与阅读的距离。在选址条件明确的前提下,随着城市阅读空间数量的逐步增多,部分城市区域公共文化设施的空缺将逐步被填补,最终实现阅读服务在整个城市的覆盖。人们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能轻松到达附近的阅读点。

3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机制分析

3.1 馆店一体,两业融合的空间模式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属于“官办民助”的公共阅读空间。空间的建设由政府主导与支持,场所建设和图书购置的费用由合肥市财政承担,图书配送由合肥市图书馆负责,在保障场所建设与基本图书配送的基础上,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采用“图书馆+书店”的馆店一体模式,引进书店共同管理。在阅读空间内,图书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书店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图书馆的书可借阅,书店的书可售卖,形成集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的阅读空间。此外,城市阅读空间也还支持发展各种文化衍生产业,在图书馆与书店合作运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实力强的品牌文创企业,提高空间的吸引力和运营力。阅读空间兼具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与文创产业的非公益性质,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3.2 “4+X”的功能定位

合肥市政府力求每个城市阅读空间都具有“4+X”的功能,其中,“4”指阅读、活动、展示、休闲等4个标配服务功能,“X”是指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特色功能,具备“4+X”功能的城市阅读空间能满足人们阅读、活动、休闲的需求,目前合肥市建设完成的城市阅读空间也切实做到了“4+X”功能,连最小的的一里井社区阅读空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们在阅读空间内,可以借书、买书、阅读、参与活动、休闲放松。

3.3 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图书借还服务

2016年,合肥市成立公共图书馆联盟,联盟包含7家成员馆(合肥市图书馆、肥西县图书馆、肥东县图书馆、长丰县图书馆、巢湖市图书馆、庐江县图书馆、保罗口袋图书馆),目前成员馆之间实现一卡通用通借[15]。而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在建立之初就被纳入合肥公共图书馆联盟,合肥市政府在《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城市阅读空间与联盟的其他成员馆统一业务平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的运营服务方式,并计划书籍由合肥市图书馆负责统一配送、定期更换。虽然目前该功能尚未完全开通,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在任何一个城市阅读空间内都可以一卡通借通还图书,图书的借还将更加便捷。

3.4 缤纷多元的文娱活动

在活动宣传与运作方面,公共图书馆与书店均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对于文娱性活动的宣传和举办书店尤其经验丰富,馆店一体的城市阅读空间结合了公共图书馆与书店的优势,使活动的宣传辐射面更广,成效更佳,活动的运作更加完善。在活动内容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举办专业性较高的展览、讲座、教育活动,书店可以举办从音乐、美术、书法、文化课程到烘焙、香道、茶艺、文化沙龙、读书会等多种多样的文艺活动。阅读空间内,既有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学术性较高的文化活动,又有书店举办的文艺性、趣味性较高的文娱活动,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5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的社会效益

传统城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数量有限,覆盖范围有限,而合肥市阅读网络的构建,将阅读推广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拓展了城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各个城市阅读空间扎根社区,面向社区,在城市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就近接收到文化服务,人们接触阅读的机会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上,阅读空间通过精致的空间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提升人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人们阅读需求,吸引大量缺乏阅读意愿的人,引导他们感受阅读、了解阅读的趣味,进而逐步爱上阅读。除了为市民提供实体书的质感此外,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还给予市民丰富的文化活动、富饶的精神滋养,成为城市市民精神的栖息地,文艺青年可以在这里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有闲暇时间的人可以在这里培养兴趣爱好,劳累一天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欣赏各种主题的活动。丰富的书籍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提高城市的人文素养,助力合肥打造书香城市。

4 思考与启示

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建设城市阅读网络的又一实践范例,它浓厚了合肥市的阅读氛围,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在全国越来越多图书馆社会化构建阅读网络的形势中,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实例让笔者对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有更多思考。

4.1 城市书店的运营新方向

据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的报告显示,将近50%的民营实体书店在近十年间相继倒闭[16],在电子阅读、移动设备、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当下,如何在社会发展潮流中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增加营收是实体书店面临的普遍问题,书店急需切实有效的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除了在书店内增加文化衍生产业、升级书店装潢外,城市书店很早就开始尝试与图书馆合作来提高图书销量、减少经营成本,较常见的例如我国不少书店与图书馆合作举办的“你挑书,我买单”活动。

书店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空间之一,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这种由政府提供场所,书店作为被引进方与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增加了书店在城市经营的机会,减少了书店的运营成本,同时由于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获得了更多人流,带动了书店衍生业务的销售。在书店纷纷转向复合式经营的今天,书店加大与图书馆的合作实为互利共赢的举措。

4.2 城市公共图书馆构建城市服务网络的成效显著

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图书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完善设施网络、丰富服务内容、强化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服务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17]。由24小时自助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街头图书馆等组成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以往一般城市中只有几所公共图书馆,人们接收文化服务的多少受到与公共图书馆距离的影响,距离越远,人们前往公共图书馆的意愿就越小,如今公共图书馆构建城市服务网络,在地方公共图书馆发挥中心馆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网络状服务空间,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辐射范围,使文化服务得以覆盖到整个城市,城市的不同区域都可以得到均等的文化传送,加快了知识传播速度,提高了书籍流通效率。这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深入民众生活,为市民提供休闲、学习、阅读、社交、文化娱乐的场所,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人文价值与社会功能。此外,由于公共图书馆网络同样具备公益性、知识性,公共图书馆在城市各处添置的网点同样具备社会终身教育功能,很好地扮演了社会教育的角色,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的构建对整个城市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3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的必然性

如今,社会化的办馆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建设实践中,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机构、组织、个人广泛合作,一大批以合作形式建立起来的公共阅读空间涌现出来,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跨界组合、业务混搭和公益性与经营性运营相结合是此类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特点[18],“公办民助”、多元经营,一方面满足公益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增值服务吸引民众,达到双赢[19]。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吸纳了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它的益处体现在四点:(1)使公共图书馆吸收社会机构的管理运作方式。如24小时开放的管理运作方式、多样的书籍摆放与管理方式等。(2)增强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怎样让文化服务趣味性增高是当下城市图书馆需切实面对的热点与难点问题[20],而与书店、社会机构的合作丰富了公共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文化服务的种类、内容,提高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趣味内涵。(3)提升空间设计、改变空间氛围。书店以及品牌文创企业在空间设计、贴合群众需求上经验丰富,图书馆与它们的合作可以转变图书馆固有的肃穆氛围,使空间更加惬意舒适。(4)减少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网状布点的运营压力,使社会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设更顺利。建设社会公共阅读网络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社会机构合作,通过服务外包、社会机构另聘人员等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公共图书馆在分支阅读点的人力投入。

4.4 公共图书馆增加个性化需求的供给,提高服务体验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图书馆实为知识宝库,信息资源中心,从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等公共阅读空间的成效可看出,在吸引读者,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仅仅有庞大的知识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公共图书馆还应该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重视读者体验。

公益性质的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丰富和免费服务的优势,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其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推送个性化资源,引导读者使用资源,使图书馆资源从“藏”转“用”,例如定期举办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兴趣群体的图书、知识、讲座、读书会活动等。从图书馆庞大的信息资源库中推送信息给合适的读者,让不同需求导向的人群在图书馆接收到相应的资源,读者才会更容易在图书馆有收获感。

免费的服务能给读者带来美好的体验,读者就会被吸引聚集。美好的体验会使图书馆的口碑在人群中口口相传,壮大图书馆用户群。提高服务体验主要可分为三方面:(1)环境体验:空间的舒适性。传统图书馆苦修式的阅览室座椅配置已经无法满足不同需求的读者群体,空间内舒适性设施的配置,灯光的设计,绿植花卉的点缀,色彩的搭配等都是提高环境体验的重点。(2)内容体验:活动和书籍的有趣性。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所有群体所开展的活动,必不能只局限于严肃的学术性知识的输出,如讲座、展览等,还需要提高服务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互动性较强的参与性活动如亲子绘画、毛笔课堂等,趣味性较强的文化表演类活动,如茶道、香道、文化遗产现场演示等。(3)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人员有必要提高服务的亲和力,公事公办的服务态度只会给读者予距离感,唯有让读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才不会降低读者来馆的意愿。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是图书馆构建城市服务网络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有不少城市公共图书馆通过与社会合作的方式,在大街小巷构建“文化绿洲”,不仅使阅读更加舒适,并且有效缩短了人们与书籍的距离,极大的方便了民众的阅读,人们的阅读意愿得到了明显提高,相信图书馆社会化合作方式会在越来越多城市得到更完善的实践与推广,为助力全民阅读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合肥市社会化书店
醒狮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最美书店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