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探析

2018-04-02刘显世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东省志愿志愿者

刘显世

(山东省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100)

1 引言

目前,关于文化志愿者的定义较多,其中最具权威性的当属2016年文化部印发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中所指出的,文化志愿者是指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自愿、无偿为社会或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个人。[1]此定义体现了文化志愿者的三个特性:文化性、志愿性及非营利性,文化性是其区别于一般志愿者的最大特征。

文化志愿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策引领方面,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2]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志愿者”概念,并指出建立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对文化志愿者重要性的充分肯定。随后,2012年9月,文化部、中央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3],明确了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并于同年年底召开了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会议,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上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做出具体部署。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4]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5]2017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条例》全面规定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6]

2 文化志愿服务研究述评

文化志愿服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时期,但作为一个概念引起学术界的研究兴趣,则是近年来的事情。目前国内对于志愿者的研究主要来自以下领域:一是对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以及志愿者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性梳理,如丁元竹等人结合国外理论界研究成果,明晰了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概念界定以及志愿活动类型与评价,并对志愿者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措施。[7]二是参与群体构成研究。现有资料多以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如谭建光《青年志愿服务:转型与发展—关于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分析了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转型的背景,包括民间需求强烈、社会资源丰富、政府导向明确、国际影响加大。提出青年志愿服务的结构转型主要是建立协调中管理组织调整、服务团体分化、鼓励自由组合、完善激励机制。”[8]三是国际志愿者比较研究。如刘新玲等《国外及港台地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研究》[9]、张朔《美国青年志愿服务概况及启示》[10]、蒋欢《新加坡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1]、欧阳安《日本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功秘诀》[12]等文从比较视野的角度分别分析了欧美、新加坡等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鉴于目前我国专门对文化志愿类别的理论研究数量有限,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当前文化志愿服务理论研究的主要角度。从国际范围来看,学术界对于志愿者的关注,也远远多过作为志愿者分支的文化志愿者的研究。学术界对志愿者的研究,是伴随着文化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山东省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对此领域的理论探析及实践借鉴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 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概况

山东省近年来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各级公共文化设施、专业演出团体及民间业余文艺团队为主体,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骨干,以公益性免费服务为原则,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文化志愿活动激发了蕴藏在人民生活中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为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使得文化志愿服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志愿者数量与日俱增,组织机构初步形成

目前山东省已建立了省、市、县、镇、村五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以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工作者为基础,以各级基层文化带头人为骨干,以社会热心人员为支撑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截至2017年5月底,全省县以上文化志愿者组织机构25500个,注册文化志愿者30.6万余人,年服务群众8500万人次,有影响力、知名度高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达到80余个。[13]

同时,山东省于2016年成立了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省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山东省及17市均成立了由文明办牵头、有关部门组成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建立了由文化部门主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3.2 科学化管理,制度日益健全

山东省内各地相继完善了管理运行制度,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组建文化志愿者协会,设置合理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文化志愿者招募办法,加强对文化志愿者的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了志愿服务组织正规化、规范化、多元化的格局。据了解,济宁市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协会,下发了《济宁市业余群众队伍登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群众文艺团队汇演、评比、培训、扶持和退出制度,与每一支在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队伍签订“文明公约”,对所有文化志愿者实行动态管理;青岛、潍坊、烟台、东营等地也均建立了相关制度。山东省文化馆也制定了《山东省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星级评定工作办法》《山东省文化馆文化志愿者信息统计办法》《山东省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申请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在其保障下顺利开展各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各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逐步健全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登记制度、文化志愿服务保障制度、文化志愿者分片包干制度,文化志愿者服务奖励制度等,按照文化志愿协议模板与志愿者签订协议,山东省统一使用“中华文化志愿服务标识”和文化志愿登记证,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充分调动了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些相关制度避免了活动开展时的无章可循,规范了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考核、表彰等方面相关制度。为了规范管理,山东省依据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结合省内实际,于2016年12月制定了《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实施办法》,旨在进一步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3.3 保障机制完善,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山东省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高队伍素质、增加服务总量、创新服务方式、实施重点工程等举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已达到一定水平,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建设为文化志愿者发挥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场地。

目前,17地市都有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全省所有137个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截至2017年3月底,全省共建有各级图书馆154个,文化馆157个,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14个,其中达到国家三级综合文化站以上标准的835个;69106个行政村(社区)中建有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并达到建设标准的有46549个,为文化志愿服务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员、经费及激励机制方面,山东省内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文化志愿者工作,将文化志愿活动纳入年度考评指标和年度经费预算,为文化志愿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力支持。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激励制度,通过开展“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年度人物”“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优秀文化志愿服务组织”“优秀文化志愿团队”等评选活动,提升示范典型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全省各地通过设立灵活多样的表彰奖项,有效开展志愿服务各种评比,如“你做好事我送鲜花”“优秀志愿在身边”等文化志愿评选活动,使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及时得到社会的肯定,促使文化志愿服务长期有序开展。

4 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的成功探索

国内各地的文化志愿服务在实践过程中,依据自身地方文化及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对此,学者们也进行了总结。如谭建光将国内志愿服务归纳为六种模式:行政推广模式—北京、文明影响模式—上海、社会合作模式—广东、人性培育模式—浙江、优势转换模式—辽宁、内外互动模式—四川,这六种模式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推广意义。[14]山东省在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开创了有自身特点的服务模式。

4.1 服务引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

根据群众实际文化需求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探索以优秀文化志愿骨干为支撑,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服务载体,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通过“订单式”服务,确保文化志愿服务精准。探索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开展“订单式”服务,满足群众各类文化需求。如日照市文化馆开展了“我为山村种文化——精准扶贫·文化结亲”活动,采用与山村学校结对子、“一地多站”的服务模式,对定点帮扶学校每周开展两至三次艺术培训,已培训山村孩子2500人次;青岛市文化馆在通过与市民对接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文化志愿服务“微演艺”六进公益演出活动,主要在人流密集、受众较多的如商场、机场、火车站、书店等公共场所,以“快闪”的形式,以演出小分队“微演艺”为主要载体,让市民与经典文化艺术“美丽邂逅”,“微演艺”全年演出1100余场,参与群众近百万人。

二是通过“填空式”服务,充实文化志愿服务内容。在广泛调研、结合社会热点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新市民赠书活动、戏曲票友演唱会活动、文化“进基层、走社区”等活动。淄博桓台县文化馆实施“十团走基层、志愿服务行”项目,面向敬老院、聋哑学校、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以及各镇(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每位文化志愿者同时肩负“慰问员”“演员”“联络员”三位一体的职责任务,服务对象达62万人次;菏泽定陶两夹弦非遗保护中心精心编排《爱心家园》《退彩礼》《春秋商圣》等剧目,组织文化志愿者送戏进老年之家、儿童福利院,反映关爱留守儿童的戏剧作品《爱心家园》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三是通过“流动式”服务,实现文化志愿普惠均等。大力推动送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等流动文化志愿服务,把优秀的文化产品实实在在送到群众身边,形成了非遗进校园、流动大舞台、流动图书服务车、露天博物馆在景区、消夏晚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有示范引领性的品牌活动。临沂平邑县九间棚乡村儒学院实施“国学百村行”儒学讲座和孝道下乡活动,组织志愿者到全县120个社区和农村进行讲解、培训和演出,服务群众达12万余人,在全县掀起了乡村儒学热的浓厚氛围;山东省博物馆自2010年开展“爱上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文化宣讲项目活动,七年来,山东博物馆“流动博物馆”已在省内中小学校、大型居民社区、部队军营举办百余场次巡回展览,参观人员达7.5万人次。

4.2 阵地引领,有力保障志愿服务

在文化志愿服务中,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及一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站,搭建起文化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了阵地保障。如济宁市政府2016年将“扶持建设100处文化大院、100处文化广场”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重点工作,建立了文化广场管理和使用的“四个一”标准,其中要求每个村居组建1支以上的文化志愿队伍,着力实现农村文化广场全覆盖,为群众文化志愿团队提供基层活动平台;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建立启用建筑面积2300余平方米的德苑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成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和志愿者的大家庭、大学校、大本营,中心设立“仁德”“正德”“艺德”“众德”和“益企德”五大孵化服务平台,助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4.3 品牌引领,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在做好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立足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志愿行动主题,精心打造品牌项目,推广有特色、可复制、易推广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示范项目,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在省内开展优秀文化志愿品牌项目评选,推出泰安肥城市“文化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德州市“携手小学,共览历史”、枣庄市“五色花”志愿服务、菏泽定陶“文化暖心 点亮生活”关爱特殊群体文化志愿活动等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项目。山东省文化馆“精彩生活 幸福使者”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作为典型案例编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志愿服务典型案例汇编》。

在推广示范项目的同时,注重创新树立文化志愿团队品牌。山东省图书馆外借部志愿服务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老年人、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以及在监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开展送图书馆、知识援助等志愿服务,在学校、农村、福利院、劳教所、监狱等建立48个流通站,流通图书4万余册,服务人群约20万人,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日照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志愿者服务队在举办国学讲座同时,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先进、便捷的文化服务,结合传统读书会把微信群作为学习平台,开设了“日照市尼山书院微课堂”,目前已创办50多个微信群,课堂成员超过6000人。通过总结推广文化志愿团队先进管理制度、活动机制、服务方式,促进了全省文化志愿团队间的学习交流融通,带动推进志愿活动更规范、多渠道、全方面发展。

4.4 人才引领,不断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志愿者培训,采取自主学习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通过集中授课、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文化志愿常识、专业技能与岗位培训,全面提高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二是招募高水平志愿人才。各级文化志愿组织广泛吸纳大学生以及在各行业领域内颇有建树、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名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者队伍整体服务水平,目前山东省内大学以上学历的文化志愿者占到80%以上。全省各级文化系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和活动达到5万余期,志愿者服务群众达到8500万人次。

山东省文化馆成立文化艺术专家志愿服务支队和大学生服务支队,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京剧表演艺术家鞠小苏、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霍俊萍等加入到志愿队伍,为群众开展讲座、授课、表演类的文化志愿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东营市下发《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千村万人文化培训工程”的意见》,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的原则,采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的方式,文化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非遗传承人等基层文化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威海市鲸园街道开设终身免费教育超市,开设14个专业课程,免费培训文化、艺术人才,每年都有400多名学生毕业,到社区发挥文化志愿骨干带头人的作用,自培训开展以来辐射群众已达4万余人。

4.5 数字引领,加强志愿平台建设

山东省文化厅建立开通了山东文化志愿信息网站,涵盖文化志愿服务内容提供、交流互鉴、队伍建设、培训计划、注册招募等板块,为全省文化志愿服务实现统一化管理和监测搭建良好的网络平台。设立微博公众号、微信服务号、手机APP等登录渠道,实现资源实时畅通、服务共建共享。各市作为省文化志愿机构分支,利用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平台积极搭建完善本市志愿服务网站等建设,为文化志愿者提供更快捷、方便、有效的服务。省内各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普遍建立了文化志愿者艺术团体和个人团员注册系统、人才档案库、优秀节目资源库、文化志愿服务数据库等,对文化志愿者和文化志愿活动实行分类有序管理,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例如,淄博市淄川区在全省推出首家县级公共文化云,综合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清楚掌握辖区内不同人群、不同社区、不同场馆的公共文化需求,有效整合辖区各类文化资源,统一管理调配辖区文化志愿者,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场馆充分利用数字平台,常年发布各类文化志愿者招募和服务信息,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宣传渠道。

5 结语

文化志愿服务是一种以志愿精神为基础的文化社会和个人行为现象,纵跨多门学科,横贯多个领域,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我国多地方的成功经验看,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大都会经历由政府组织管理到政府推进民间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发展之路。山东省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形成规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尽管仍存在着诸如资金不足、行政色彩浓厚、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一直努力实现文化志愿者队伍与政府之间既合作制衡又独立平等,从而真正彰显志愿者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做到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力,以带动整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山东省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