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β-内啡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04-02袁志刚廖辉雄
王 维,杨 颖,袁志刚,廖辉雄,耿 萍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其中超过70%属于神经根性,根性坐骨神经痛发病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关系密切[1],患者常表现为支配区域单侧阵发或持续疼痛,夜间尤甚,可于腹内压上升时加重[2]。目前西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以消炎镇痛、松弛肌肉及营养神经等对症干预为主,仅能部分控制腰痛症状,但在肢体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欠佳,难以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3]。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历史悠久且效果显著,在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势较西医明显[4]。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观察了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及对β-内啡肽(β-EP)、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均符合《骨科康复学》[5]西医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入组前2个月应用研究相关药物者,具有手术指征者,严重骨质疏松者,强直性脊柱炎者,椎体肿瘤、结核及骨折者,合并马尾神经压迫、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4(55.72±4.97)岁;病程1~4(2.42±0.76)年。观察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23~65(55.79±5.00)岁;病程1~5(2.51±0.79)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91,规格20 mg)4 g/次均匀涂抹于患处,3次/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治疗。①通痹止痛方组方:杜仲20 g、桑寄生20 g、狗脊15 g、桂枝15 g、当归15 g、川芎15 g、川牛膝15 g、威灵仙15 g、红花10 g、白芷10 g、制南星10 g,每天1剂,早晚分服;②针刺选穴:环跳、风市、委中、承山、秩边、腰阳关及阿是穴,常规消毒后以直径0.3 mm、长度40 mm毫针直刺,以捻转手法得气后改为平补平泻手法,至产生酸麻重胀感觉后留针20 min。2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
1.3观察指标①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对自发放射性疼痛、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情况进行积分计算,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轻微。②采用VAS评分法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分值0~1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严重。③采用ODI评分和JOA评分[5,8]进行肢体活动功能评价。④β-E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⑤临床疗效:参照文献[7]评定。显效:腰痛症状明显减轻,ODI评分减分率>50%;有效:腰痛症状有所减轻,ODI评分减分率为25%~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⑥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皮疹、瘙痒及水泡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自发放射性疼痛、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ODI和JOA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JOA评分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β-E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β-E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
表3 2组治疗前后ODI和JOA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皮疹1例,瘙痒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皮疹1例,水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β-EP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根性坐骨神经痛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大部分学者认为椎体/椎间盘突脱出、扭转或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等诱发椎体轴向压上升,进而压迫坐骨神经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的关键原因[9]。已有研究显示,β-EP和炎性细胞因子广泛参与到根性坐骨神经痛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其中β-EP属于高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和疼痛抑制性递质,在下调感觉传导递质P释放水平和减轻疼痛程度方面作用确切[10]。而以IL-1、IL-6及TNF-α为代表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异常上升被认为诱发根性坐骨神经痛重要始动因素[11];其中IL-1能够刺激前列腺素释放,增强机体对于疼痛的敏感性;IL-6和TNF-α均为多效致炎细胞因子,能够发挥脊神经根直接刺激作用,导致局部疼痛发生[12]。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是根性坐骨神经痛常用治疗药物之一,其作为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可通过下调机体内前列腺素水平发挥良好抗炎和镇痛作用;其具有良好皮肤穿透性,涂抹于患处后能够快速有效进入炎症区域,抑制局部急慢性炎症,缓解炎性肿胀,但单纯应用双氯芬酸二乙胺外涂无法去除致病因素,长期应用存在疗效下降和不良反应较严重等问题[13]。
祖国传统医学将根性坐骨神经痛归于“痹证”范畴,认为腰为肾之府,肾精亏虚日久,腰脊疼痛剧烈,无以转摇;而潮湿环境居住日久,风寒湿毒侵体,血行失畅,腰络受阻,或腰肌劳损、外部创伤所致筋脉受损,气血瘀滞,久之不通则发为本病[14]。《诸病源候论》云:“肾气不足,风邪所为,劳伤肾虚,虚则易受于风冷,与正气交争,故为腰痛。”[15]故中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当以滋肾壮腰、活血祛湿为主。本研究所用通痹止痛方组方中杜仲补肾壮骨,桑寄生祛湿强筋,狗脊壮阳滋肾,桂枝温阳通络,当归生血活血,川芎活血祛瘀,川牛膝散瘀消肿,威灵仙祛风止痛,红花破血逐瘀,白芷散寒止痛,而制南星则散结镇痛。诸药合用共奏滋肾阴、化湿邪及活血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杜仲提取物可有效改善神经微循环灌注状态,减轻神经炎症反应[16];当归能够调节机体镇痛神经通路,减少相关递质释放,促进局部细胞新陈代谢[17];而桂枝则具有刺激内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降低神经对于疼痛感觉敏感性等作用[18]。已有针刺治疗相关研究显示,针刺可显著提高机体痛阈及耐痛阈,抑制疼痛相关神经递质释放,提高血浆β-EP水平及阻断疼痛产生回路,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程度[19-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VAS评分、ODI评分及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β-EP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提示通痹止痛方结合针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可有效改善相关症状体征,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肢体活动功能,且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峰,杜震生,曹惠萍,等.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5):20-24
[2]Ma XL.A new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disc protrus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Orthop Surg,2015,7(1):1-12
[3]乔保光,何睿林.不同部位注射医用臭氧和甲强龙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6):468-470
[4]范新霞.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3,28(2):274-275
[5]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3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5-148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8]郑光新,赵晓鸥,刘广林,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4
[9]万继峰,徐云燕,郝丽梅,等.102例根性坐骨神经痛肌电图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77-78
[10] 孙忠人,王胜,李晓捷.针刺对实验性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β-内啡肽的良性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2):67-68
[11] Fayad F,Lefevre-Colau MM,Rannou F,et al.Relation of inflammatory modic changes to intradiscal steroid injection outcome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07,16(7):925-933
[12] Takahashi N,Kikuchi S,Shubayev VI,et al.TNF-α and phosphorylation of ERK in DRG and spinal cord: insights into mechanisms of sciatica[J].Spine,2006,31(5):523-529
[13] 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5-46
[14] 李江.温阳活络汤联合药酒外擦内服对坐骨神经痛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23(5):439-440
[15] 阮金玉,李柳骥.温经通络汤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51例的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2):59-61
[16] 付娆,李春涛,张宇赤.杜仲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02,10(2):57-58
[17] 杜俊蓉,白波,余彦,等.当归挥发油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00-1406
[18] 赵建一.桂枝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新用[J].光明中医,2010,25(8):1546
[19] 韩超,孙忠人,岳金换,等.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2):324-326
[20] 闫改霞,邢文堂,高崇林,等.“三才”法刺大肠俞对坐骨神经痛镇痛疗效的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2):3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