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高校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研究

2018-04-02李承伟

体育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咏春拳技击跆拳道

李承伟



广西高校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研究

李承伟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体育部,广西 桂林 541004)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当前广西高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技击术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拳术的实战能力认知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技击术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广西大学生;武术技击价值;认知;专业;性别

研究和发掘武术的价值,无论对于当前体育教育价值理论的完善还是对当前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无论是对知识的热情、对理想的追逐还是对文化的敏感程度都是不可忽视的,特别适合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受众。大学生对于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程度,从某种意义上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高校武术传播与发展的现状。大学生能否对武术技击价值本身具有并形成一个科学而准确的认知,是武术在高校开展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广西高校本科在校生。

1.2 研究的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知网、百度学术、万方信息数据库、果壳网等收集有关价值认知、高校武术相关研究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对广西大学生发放关于武术技击价值认知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认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914份,回收率91.4%,其中有效问卷为834份,有效率为91.2%。

1.2.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

1.2.4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演绎、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推断出相应的结论,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情况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技击术的选择(%)

男生女生合计 泰拳7.75.46.8 拳击9.28.38.9 跆拳道11.622.916.0 空手道7.212.99.4 武术散打14.415.114.7 踢拳4.54.54.5 武术内家拳10.55.38.1 巴西柔术1.51.81.6 擒拿11.29.110.4 击剑3.03.93.4 剑道5.14.54.8 综合格斗13.65.211.2 其它0.50.20.4 合计100100100 P 0.000

表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技击术的选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跆拳道是选择人数最多的技击术,选择比率为16%;其次是武术散打,选择比为14.7%;再次是综合格斗,比率为11.2%。可以看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对跆拳道趋之若鹜。作为源自朝鲜半岛的一种以足踢为主要攻击形式的技击术,跆拳道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拥有大量拥趸,除了其迅速快捷的攻击动作外,极高的观赏性也是风靡全球的原因之一,女生选择的人数较男生多出了将近一倍反映出跆拳道更为受女生欢迎。武术散打的选择人数虽没有跆拳道多,但也紧随其后,说明男女大学生对其汲取了诸家技法, 提高了技术的实效性, 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特点的技术表现也颇为青睐[1]。综合格斗是新兴的以拳、腿、摔及地面缠斗技术为卖点技击形式,尤其是地面搏斗技巧不仅对体力要求相当高而且过程与真实的街头搏斗颇为相似,令人血脉偾张,所以在数据的表现上男生的选择比率要比女生高出不少。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拳术的实战能力的认知(%)

男生女生合计 八极拳12.37.810.7 太极拳16.715.916.4 咏春拳24.927.125.7 形意拳9.95.08.2 通背拳3.72.73.3 少林拳12.919.315.1 八卦掌6.24.65.6 螳螂拳3.07.34.5 洪拳9.610.29.8 其它0.90.10.6 合计100100100 P 0.000

表2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拳术的实战能力认知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看出,咏春拳是男女大学生认为最有实战能力的中国拳术,总比达到了25.7%,足可见其不可小觑的魅力。自2008年开始,以表现咏春拳的影视作品大行其道,不但取得了骄人的票房,并且使得以“刚柔相济”发寸劲为技击特点的“咏春”这个武术符号深入人心。选择太极拳的人数占到了16.4%,排在咏春拳之后。选择少林拳的人数占15.1%,位列第三,其中女生的选择人数相较于男生要多一些,可见女生要更青睐少林拳的实战能力。综上可述,从对拳术的选择上来看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武术的技击价值认知偏向于“刚猛迅急”“以柔克刚”,这与拳种的形象宣传不无关系,尤其是通过大众媒介的途径传播加深了影响。

2.2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情况

表3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武术技击术的认知(%)

理工科文科体育合计 泰拳13.310.1%22.814.8 拳击6.97.712.07.6 跆拳道12.622.813.515.7 空手道6.113.810.28.8 武术散打16.815.918.416.7 踢拳4.43.85.44.3 武术内家拳5.33.33.55.3 巴西柔术1.41.75.81.9 擒拿9.96.43.88.4 击剑3.43.70.93.2 剑道4.44.44.84.5 综合格斗7.66.55.18.5 其它0.5000.3 合计100100100100 P 0.000

表3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技击术的选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武术散打是各专业学生选择最多的技击术总比占到了16.7%,其次是跆拳道,总比占15.7%,泰拳的选择比率为14.8%。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大学生最愿意通过学习散打来获得实战能力。全球大热的跆拳道虽在选择人数上相对武术散打稍显劣势但也不乏一批追随者,尤其以文科专业学生最为突出,22.8%的选择比率与其它两类专业拉开了巨大的差距。泰拳是来自泰国的格斗术,近年在中国的热度逐渐升温,其技术特点是以拳、腿、肘、膝为主要打击手段,搏斗时常常保持前行进攻状态,凶悍异常。体育类大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原因,身体攻击因素上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所以在泰拳的选择比率中体育专业大学生占比最重,达到了22.8%,远超文科与理工科。

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拳术的实战能力的认知(%)

理工科文科体育合计 八极拳9.27.96.68.6 太极拳15.523.813.017.0 咏春拳24.825.226.124.7 形意拳7.75.96.07.0 通背拳6.44.96.66.0 少林拳16.912.022.015.1 八卦掌6.56.32.36.1 螳螂拳4.56.54.85.5 洪拳8.76.96.08.0 其它1.40.200.9 合计100100100100 P 0.000

表4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拳术实战能力认知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咏春拳、太极拳、少林拳是被选择出来的最具实战技击价值的三种拳术,总占比分别为24.7%、17.0%、15.1%。太极拳各专业选择比率里文科专业大学生占比最多,达到了23.8%,相比其它专业要高出许多;少林拳选择比中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比为22%,超过其它专业。由此可推,太极拳“粘连相随”的攻击技巧更受文科生青睐,体育生则更看重少林拳 “刚烈短促”的技击手段。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3.1.1体育专业大学生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程度与理工科、文科大学生有较大区别,在这方面认知更为“实际”一些。在他们看来直接有效的技术才是武术的根本,而武术套路的存在则是“花架子”。

3.1.2大学生对对武术技击价值的认知程度较浅。认为最具攻击实效能力的中国武术是咏春拳、太极拳、少林拳,对其他拳种知之甚少。对于武术还需要更为全面、深入的传播,不能顾此失彼。

3.1.3性别的差异在对某些武术价值的认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在与武术技击有关的价值体现上与男生存在着较大差距。女生更重视过程的体验,男生则注重结果。武术中一切能与“美”产生联系的要素都能引起女生的关注。

3.2 建议

3.2.1将套路动作提炼出来进行攻防练习,提升学生武术技击价值认知

研究表明,在广西普通本科院校的武术课教学中,主要的技术内容是套路和散手,套路主要以24式简化太极拳、长拳套路为主要内容,散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直拳、摆拳基本拳法,侧踢、侧踹基本腿法,拳法与腿法的防守技术和摔法,而且考试内容也是以演练套路和击打脚靶为主[4]。高校教师可以尝试将套路招式提炼出来与散打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武术本质上入手,使学生更好的认知武术的原本面貌,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学生对武术较为肤浅的认知,同时激发他们对武术的兴趣,为传播武术、传承武术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改善武术教学硬件设施环境,创设良好武术认知氛围

一项针对广西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显示,有38%的教师觉得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有46%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场地、器材不足[4]。部分其它省份的高校武术教学调查也得出了武术教学场地及设施不够理想的结论。旧社会时期的武术传教是以家族、家庭式为主,每次传授的习练者相对较少。但大规模的集体武术教学没有一定的场地器材做后盾,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场地和器材能否满足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是否具备培育合格人才的基本条件[5]。可以尝试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场地来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鲜感,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武术学习的体验。

3.2.3提升武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武术价值认知的源动力

武术不单单是一种格斗技术,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镜像”,老师若没有一定的武术文化知识就只能给学生讲动作、摆拳架,学生依葫芦画瓢,最后水过压背,对武术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动作”层面。因此,定期举行武术教师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交流活动,以座谈会的形式各抒己见,汲取自身所不具备的或不够完善的武术知识、武术理论,博众家所长,补己所短,并通过交流座谈锻炼培养逻辑思维、简练精准地表述能力。武术教师的博学多才、精湛的武术功力、准确到位的讲授示范,是吸引学生武术学习的源动力,是提高学生武术价值认知的保障。

[1]李恒山.刍议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技击性[J].体育世界,2007(9).

[2]杨秀正.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外显攻击性特点的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6).

[3]刘芃.广西普通本科院校武术课教学开展状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唐文治.广西省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2.

[5]叶岩.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8.

Cognitive 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Value of Martial Art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xi

LI Chengwei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李承伟(1989—),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咏春拳技击跆拳道
跆拳道奶奶
嘻哈跆拳道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咏春拳
传统武术“咏春拳”在职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民生·创业让咏春拳接地气
咏春拳真的是女人拳吗?
传统技击五要说